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058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包括核心处理器,用于信号数据采集、运算以及控制信号输出;多个穴位刺激监控片,通电后通过核心处理器输出的PWM控制电脉冲的强度,刺激相应穴位,并且针对相应穴位体表处进行检测电导率以及温度变化;无线传输模块,用于信号数据的无线传输;存储模块,对检测到的电导率、湿度以及温度数据进行存储;电源管理模块,对核心处理器、存储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多个足部穴位监控端点供电;多个足部穴位监控端点、存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均与核心处理模块相连。其结构可获取治疗效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并将用户的治疗及健康数据存储并上传云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保健设备
,尤其是一种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
技术介绍
根据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及实践,我们身体的每一部分,包括面部、手掌、足底、腹部、耳廓等,都可以看做对整个人体的完整映象,在该部位的某一特定区域(穴位)进行刺激,可以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和治疗效果,并据此衍生出包括头针、手针、足针、腹针、耳针等各类针灸疗法。将中国上千年,大数据量的案例,结合西方生物细胞学说,张颖清教授在1981年第4期的《自然》杂志发表的《生物全息率》,提出生物全息理论。生物体的任一相对独立的部分的每一点的化学组成相对于这一部分的其他位点,都和整体上这点所对应的部分的化学组成相似程度较大,这些点在这一相对独立的部分的分布规律与其所对应的部位在整体的分布规律相同。简言之,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个生物体的缩小和映射。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对面部、手掌、足底、腹部、耳廓等相关区域进行刺激(包括针灸、按摩、电脉冲等),治疗相应的疾病。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医院及家庭广泛采用电脉冲治疗仪,该仪器包含数个电极,对应相应区域(穴位),通过电极产生电脉冲刺激足部穴位进行治疗;该电脉冲治疗仪,只能根据设定的程序,给不同的穴位以固定的刺激时间,以进行固定式穴位刺激治疗,而且穴位经过电刺激后,各个穴位根据身体情况都会有不同的反应,一般来说,如果该穴位对应的身体部位有病痛,刺激后,该穴位会出现不同于其他穴位的反应,比如出现红晕、发热、出汗等等情况,但是现有的治疗仪无法快速得知被刺激穴位是否出现红晕、发热、出汗等等现象,因此,无法根据电刺激穴位后的治疗效果智能调整治疗过程,使得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可获取治疗效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并将用户的治疗及健康数据存储并上传云端的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本技术所设计的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包括:核心处理器,用于信号数据采集、运算以及控制信号输出;多个穴位刺激监控片,通电后通过核心处理器输出的PWM控制电脉冲的强度,刺激相应穴位,并且针对相应穴位体表处进行检测电导率以及温度变化;无线传输模块,用于信号数据的无线传输;存储模块,对检测到的电导率、湿度以及温度数据进行存储;电源管理模块,对核心处理器、存储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多个足部穴位监控端点供电;多个足部穴位监控端点、存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均与核心处理模块相连。进一步优选,穴位刺激监控片包括电脉冲刺激及监控电路和导电片,且电脉冲刺激及监控电路安装在导电片上。进一步优选,电脉冲刺激及监控电路包括电阻一、电阻二、场效应晶体管、热敏电阻、导电橡胶圈一和导电橡胶圈二;导电橡胶圈二接地连接;导电橡胶圈一的一端接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接核心处理器的PWM电极输出引脚,其漏极、电阻一的一端、电阻二的一端均与电源管理模块相连;电阻二的另一端与热敏电阻的一端相连,热敏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核心处理器的体表温度输入引脚连接在电阻二的另一端与热敏电阻的一端相连的连接线上;核心处理器的体表电导率输入引脚与电阻一的另一端相连,导电片固定在导电橡胶圈一。进一步优选,无线传输模块包括蓝牙及GPRS双模射频模块、蓝牙天线、GSM天线和SIM卡接口;蓝牙及GPRS双模射频模块的两天线引脚分别与蓝牙天线和GSM天线相连,其SIM卡引脚与SIM卡接口相连。进一步优选,SIM卡接口的连接线、蓝牙天线的连接线、GSM天线的连接线上均连接有防护模块。进一步优选,蓝牙及GPRS双模射频模块连接有工作状态指示模块。进一步优选,核心处理器上连接有用于待机状态时低速运行的晶振模块。进一步优选,电源管理模块包括隔离稳压开关电源、可调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固定低压差线性稳压器,隔离稳压开关电源通过稳压电解电容一、稳压电解电容二和滤波陶瓷电容一相互并联形成的滤波稳压模块一与可调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相连,可调低压差线性稳压器通过稳压电解电容三、稳压电解电容四和滤波陶瓷电容二相互并联形成的滤波稳压模块二与固定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相连。进一步优选,隔离稳压开关电源与滤波稳压模块一的滤波陶瓷电容一之间并联有锂电池,由V1充电,当V1断电则替代V1供电。进一步优选,还包括PC机和/或移动手持终端,核心处理器得到的电导率数据和温度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的GSM天线和/或蓝牙天线无线传输至PC机和/或移动手持终端。本技术所设计的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其设备能感知到进行电刺激的足底穴位参数,获取治疗效果,并动态调整治疗穴位电刺激的强度(增强或降低)和电刺激时间(减少或增加),进一步提升穴位电刺激的治疗效果。同时,对病患处感知获得的数据,还可以进行数据存储以及上传云端,和其他各类医疗器械获得的数据共同构成个人医疗档案,这些数据是组建个人物联网医疗系统的基础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一);图4是实施例1的电脉冲刺激及监控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的电源管理模块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1的无线传输模块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1的存储模块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1的核心处理器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1的治疗效果曲线图;图10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11是实施例2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2-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包括核心处理器5,多个穴位刺激监控片1,无线传输模块3,存储模块4,电源管理模块2;多个穴位刺激监控片1、存储模块4、无线传输模块3、电源管理模块2均与核心处理模块5相连。多个穴位刺激监控片1分别与核心处理模块5的各引脚进行有线方式连接。核心处理器5采用MCU芯片的STM32F103C芯片,作为计算控制核心部分,可录入程序,利用程序控制各模块的运行。上述结构的治疗原理:核心处理器输出PWM控制信号来控制贴附于人体体表相应穴位上的多个穴位刺激监控片进行电脉冲刺激穴位的强度,经刺激后,产生汗液以及体表温度进行感应得到相应穴位体表的电导率和温度变化信号,传输至核心处理器进行处理转换得到电导率和温度变化数据,根据电导率变化来解算得知相应穴位的湿度变化数据;将得到的电导率及湿度变化数据、温度变化数据输出至存储模块中进行存储,在存储的同时经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同时上传至PC客户端和移动手持终端上使用户快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核心处理器,用于信号数据采集、运算以及控制信号输出;/n多个穴位刺激监控片,通电后通过核心处理器输出的PWM控制电脉冲的强度,刺激相应穴位,并且针对相应穴位体表处进行检测电导率以及温度变化;/n无线传输模块,用于信号数据的无线传输;/n存储模块,对检测到的电导率、湿度以及温度数据进行存储;/n电源管理模块,对核心处理器、存储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多个足部穴位监控端点供电;/n多个足部穴位监控端点、存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均与核心处理模块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核心处理器,用于信号数据采集、运算以及控制信号输出;
多个穴位刺激监控片,通电后通过核心处理器输出的PWM控制电脉冲的强度,刺激相应穴位,并且针对相应穴位体表处进行检测电导率以及温度变化;
无线传输模块,用于信号数据的无线传输;
存储模块,对检测到的电导率、湿度以及温度数据进行存储;
电源管理模块,对核心处理器、存储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多个足部穴位监控端点供电;
多个足部穴位监控端点、存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均与核心处理模块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穴位刺激监控片包括电脉冲刺激及监控电路和导电片,且电脉冲刺激及监控电路安装在导电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电脉冲刺激及监控电路包括电阻一、电阻二、场效应晶体管、热敏电阻、导电橡胶圈一和导电橡胶圈二;导电橡胶圈二接地连接;导电橡胶圈一的一端接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接核心处理器的PWM电极输出引脚,其漏极、电阻一的一端、电阻二的一端均与电源管理模块相连;电阻二的另一端与热敏电阻的一端相连,热敏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核心处理器的体表温度输入引脚连接在电阻二的另一端与热敏电阻的一端相连的连接线上;核心处理器的体表电导率输入引脚与电阻一的另一端相连,导电片固定在导电橡胶圈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无线传输模块包括蓝牙及GPRS双模射频模块、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滨邹山花方宁生李莎张喆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太湖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