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涛专利>正文

一种小儿内科四肢锻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02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儿内科四肢锻炼器,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对称的十字滑槽,每个所述十字滑槽内分别设置有对称的十字滑块,每个所述十字滑块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方杆的一端,对称的所述方杆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椅子的竖杆,一个所述方杆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滑杆二的一端,所述底板的上侧设置有锻炼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锻炼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小儿内科四肢锻炼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小儿内科四肢锻炼器,有利于实现四肢锻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内科四肢锻炼器
本技术涉及锻炼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小儿内科四肢锻炼器。
技术介绍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一般分为: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风湿病科、血液科、肝科、传染科、耳鼻咽喉科、小儿内科。体格锻炼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积极措施。目前,针对儿童的手臂及腿部进行锻炼的设备比较少,而且现有的锻炼器功能单一,不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儿内科四肢锻炼器,有利于实现四肢锻炼。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小儿内科四肢锻炼器,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对称的十字滑槽,每个所述十字滑槽内分别设置有对称的十字滑块,每个所述十字滑块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方杆的一端,对称的所述方杆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椅子的竖杆,一个所述方杆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滑杆二的一端,所述底板的上侧设置有锻炼机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锻炼机构包括U形杆,所述U形杆的竖杆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侧一端,所述U形杆的横杆中心铰接空心圆杆的中部,所述空心圆杆内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转盘的一侧中心,所述转盘的另一侧偏心处固定连接把手,所述圆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孔二,所述空心圆杆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圆孔一,所述空心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圆盘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的另一侧偏心处固定连接滑杆,所述滑杆设置在矩形滑槽的凹槽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矩形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T形杆的短杆,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回形块的竖板,所述T形杆的短杆穿过所述回形块的凹槽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T形杆的长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脚踏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滑杆铰接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滑杆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空心圆杆的一侧设置有销子,所述销子穿过一个所述圆孔一匹配所述圆孔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有销子,能够实现把手的升降,有效的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锻炼;(2)本装置有把手,能够实现把手的转动,有效的锻炼患者的上肢;(3)本装置有脚踏板,能够实现脚踏板的往复移动,有效的锻炼患者的下肢。本技术为小儿内科四肢锻炼器,有利于实现四肢锻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六。图中:1、椅子,2、方杆,3、十字滑槽,4、十字滑块,5、底板,6、U形杆,7、圆盘,8、滑杆,9、空心圆杆,10、销子,11、圆杆,12、转盘,13、把手,14、圆孔一,15、连杆,16、回形块,17、矩形滑槽,18、脚踏板,19、T形杆,20、滑杆二,21、圆孔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板5,所述底板5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对称的十字滑槽3,每个所述十字滑槽3内分别设置有对称的十字滑块4,每个所述十字滑块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方杆2的一端,对称的所述方杆2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椅子1的竖杆,一个所述方杆2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滑杆二20的一端,所述底板5的上侧设置有锻炼机构。所述锻炼机构包括U形杆6,所述U形杆6的竖杆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的上侧一端,所述U形杆6的横杆中心铰接空心圆杆9的中部,所述空心圆杆9内设置有圆杆11,所述圆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转盘12的一侧中心,所述转盘12的另一侧偏心处固定连接把手13,所述圆杆11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孔二21,所述空心圆杆9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圆孔一14,所述空心圆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圆盘7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7的另一侧偏心处固定连接滑杆8,所述滑杆8设置在矩形滑槽17的凹槽内。所述矩形滑槽17的一侧固定连接T形杆19的短杆,所述底板5的上侧固定连接回形块16的竖板,所述T形杆19的短杆穿过所述回形块16的凹槽处。所述T形杆19的长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脚踏板18。所述滑杆8铰接连杆15的一端,所述连杆15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滑杆二20。所述空心圆杆9的一侧设置有销子10,所述销子10穿过一个所述圆孔一14匹配所述圆孔二21。本技术工作流程为:患者坐在椅子1上,双手握住把手13,双脚分别放在脚踏板18上,根据患者不同的身高,拉出销子10,移动把手13,把手13带动圆杆11移动,圆杆11带动圆孔二21移动,当把手13移动到合适位置后,销子10穿过相应的圆孔一14和圆孔二21,转动把手13,把手13带动转盘12转动,转盘12带动圆杆11转动,圆杆11带动销子10转动,销子10带动空心圆杆9转动,空心圆杆9带动圆盘7转动,圆盘7带动滑杆8转动的同时沿着矩形滑槽17内的凹槽移动,滑杆8带动矩形滑槽17往复移动,矩形滑槽17带动T形杆19沿着回形块16的凹槽往复移动,T形杆19带动脚踏板18往复移动,脚踏板18带动双脚往复移动,滑杆8带动连杆15往复摆动,连杆15带动滑杆二20往复移动,滑杆二20带动一个方杆2往复移动,一个方杆2带动椅子1往复移动,椅子1带动另一个方杆2往复移动,方杆2带动另一组十字滑块4沿着十字滑槽3往复移动,锻炼上肢的同时锻炼下肢,达到更好的康复疗效。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儿内科四肢锻炼器,包括底板(5),其特征是:所述底板(5)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对称的十字滑槽(3),每个所述十字滑槽(3)内分别设置有对称的十字滑块(4),每个所述十字滑块(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方杆(2)的一端,对称的所述方杆(2)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椅子(1)的竖杆,一个所述方杆(2)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滑杆二(20)的一端,所述底板(5)的上侧设置有锻炼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内科四肢锻炼器,包括底板(5),其特征是:所述底板(5)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对称的十字滑槽(3),每个所述十字滑槽(3)内分别设置有对称的十字滑块(4),每个所述十字滑块(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方杆(2)的一端,对称的所述方杆(2)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椅子(1)的竖杆,一个所述方杆(2)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滑杆二(20)的一端,所述底板(5)的上侧设置有锻炼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内科四肢锻炼器,其特征是:所述锻炼机构包括U形杆(6),所述U形杆(6)的竖杆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的上侧一端,所述U形杆(6)的横杆中心铰接空心圆杆(9)的中部,所述空心圆杆(9)内设置有圆杆(11),所述圆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转盘(12)的一侧中心,所述转盘(12)的另一侧偏心处固定连接把手(13),所述圆杆(11)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孔二(21),所述空心圆杆(9)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圆孔一(14),所述空心圆杆(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涛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