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肌等长收缩锻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528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腰背锻炼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腰背肌等长收缩锻炼器,针对现有的锻炼方式需要一定的场地及专门的时间,且锻炼需要四肢配合完成,无法同时进行其他活动,显得枯燥无味,更加难以坚持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肩背、连接结构和腰垫,腰垫其材质为海绵或硅胶,符合人体生物工程的贴合腰骶部设计,肩背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弹性带,弹性带的长度可以调节,肩背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硬板,硬板为塑料或金属的硬质结构,可用海绵等材料包裹,腰垫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安装板,硬板上设置有按摩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主动锻炼转换为被动锻炼方式,不影响活动,随时随地可进行的锻炼,无需消耗任何的时间及空间成本、容易坚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腰背肌等长收缩锻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腰背锻炼
,尤其涉及一种腰背肌等长收缩锻炼器。
技术介绍
腰背肌是位于腰背部后方的肌肉群,为脊柱后伸运动提供原始动力,同时也是保持体位,保证脊柱稳定性的必要条件,腰背肌包括腰肌和背肌,腰椎分浅层和深层:浅层包括背阔肌、下后锯肌,深层包括骶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对于健康人而言,由于日常生活中缺乏对腰背肌积极且有效的功能训练,在长期伏案及驾驶等不良生活或工作习惯后,常常因腰背肌疲劳而发生腰部酸痛不适,长此以往,会发展成为慢性腰部疼痛,对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除此之外,腰背无力会严重影响腰椎的稳定性,而腰椎稳定性的丢失是腰椎退变乃至发展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的起始因素。对于胸腰椎术后患者而言,因暴露手术部位而破坏后方腰背部肌肉及分布于腰椎小关节囊上的脊神经后内侧支会造成术后长期的废用性及失神经性肌萎缩,进而引起术后顽固性腰骶部疼痛。因此对于健康人及腰椎术后患者而言,腰背肌训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腰背肌锻炼方法主要为抗阻等长收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腰背肌等长收缩锻炼器,包括肩背(1)、连接结构和腰垫(6),肩背(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弹性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肩背(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硬板(7),腰垫(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安装板(12),硬板(7)上设置有按摩结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杆(3)、弹簧(4)和第二连杆(5),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3)的底端和第二连杆(5)的顶端固定安装,第一连杆(3)与硬板(7)固定连接,第二连杆(5)的底端开设有方形槽(14),方形槽(14)内滑动安装有方形杆(15),方形杆(15)与安装板(12)之间连接有同一个横向调节结构,方形杆(15)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16),螺纹槽(16)...

【技术特征摘要】
1.腰背肌等长收缩锻炼器,包括肩背(1)、连接结构和腰垫(6),肩背(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弹性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肩背(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硬板(7),腰垫(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安装板(12),硬板(7)上设置有按摩结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杆(3)、弹簧(4)和第二连杆(5),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3)的底端和第二连杆(5)的顶端固定安装,第一连杆(3)与硬板(7)固定连接,第二连杆(5)的底端开设有方形槽(14),方形槽(14)内滑动安装有方形杆(15),方形杆(15)与安装板(12)之间连接有同一个横向调节结构,方形杆(15)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16),螺纹槽(16)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7),螺纹杆(17)的顶端与方形槽(14)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环形筒(23),环形筒(23)的顶端设置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与螺纹杆(17)连接,环形筒(23)的外侧开设有环形容槽(28),环形容槽(28)的顶部内壁上滑动安装有多个稳定杆(31),第二连杆(5)的外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稳定槽(32),稳定杆(31)与稳定槽(32)相适配,多个稳定杆(31)上均固定安装有受力斜杆(30),环形容槽(28)内垂直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手动环(27),手动环(2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挤压斜环(29),多个受力斜杆(30)均与挤压斜环(29)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背肌等长收缩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容槽(28)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杆(25),手动环(27)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支撑槽,多个支撑杆(25)分别与多个支撑槽滑动连接,支撑杆(25)与对应的支撑槽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拉簧(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背肌等长收缩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容槽(28)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梯形块(33),稳定杆(31)的顶部开设有梯形槽,梯形块(33)与梯形槽滑动连接,梯形块(33)与对应的梯形槽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稳定弹簧(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背肌等长收缩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环形块(24),环形筒(23)的内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啸刘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