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精密多工位循环卧式自动加工中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84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精密多工位循环卧式自动加工中心。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机架,包括传动驱动部、传动轴,传动轴水平横向设置于机架上,传动驱动部用于驱动传动轴进行旋转,传动轴上安装有转盘,转盘上设有夹持部;还包括加工部,加工部均包括加工架、加工驱动部,加工驱动部用于驱动加工架移动,加工架的滑移方向平行于传动轴的长度方向,加工架上设有加工件,加工件包括用于对电机筒壳钻孔的钻孔件、对电机筒壳孔口进行倒角的倒角件、对电机筒壳孔内进行除屑的吹气件。采用自动化加工方式,能自动对电机筒壳进行打孔、倒角、除屑步骤,加工效率高,由于整套加工过程中,电机筒壳一直被安装于转盘上,安装位固定,加工完成后的电机筒壳产品精密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精密多工位循环卧式自动加工中心
本专利技术涉及卧式自动加工中心,特别地,涉及一种高效精密多工位循环卧式自动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机筒壳结构如公布号为CN10589679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电机筒壳,其结构主要包括带有圆柱形腔体的电机筒壳,电机筒壳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插片,在电机筒壳外表面还设置有轴向连接孔,轴向连接孔横向贯穿于电机筒壳。为提升电机筒壳的成品质量,要求轴向连接孔至少达到以下两个要求:其一、轴向连接孔的孔口处需设置倒角;其二、切削后的材料碎屑尽可能少的残留于轴向连接孔内。对于上述电机筒壳结构的加工,传统加工过程中,至少需使用到钻孔机、倒角机,操作人员将电机筒壳进行钻孔、倒角之后,需最后对轴向连接孔进行吹气除屑,不仅上述加工步骤繁琐,加工效率低下,而且由于整个过程人工操作参与较多,加工完成后的电机筒壳精密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精密多工位循环卧式自动加工中心,其能自动对电机筒壳进行打孔、倒角、除屑步骤,加工效率高,加工完成后的电机筒壳产品精密度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精密多工位循环卧式自动加工中心,包括机架,包括传动驱动部、传动轴,所述传动轴水平横向设置于机架上,所述传动驱动部用于驱动传动轴进行旋转,所述传动轴上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竖向平面上设有用于安装电机筒壳的夹持部;还包括加工部,所述加工部均包括加工架、加工驱动部,所述加工架横向滑移连接于机架上,所述加工驱动部用于驱动加工架往靠近或远离夹持部一侧移动,所述加工架的滑移方向平行于传动轴的长度方向,所述加工架上设有加工件,所述加工件包括用于对电机筒壳钻孔的钻孔件、对电机筒壳孔口进行倒角的倒角件、对电机筒壳孔内进行除屑的吹气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待加工的电机筒壳安装于转盘的夹持部上,电机筒壳的轴向连接孔正对于加工部,加工驱动部驱动加工架往夹持部方向进行移动,在加工过程中,传动驱动部驱动传动轴进行旋转,传动轴带动转盘进行旋转,致使安装在夹持部上的电机筒壳端部依次与钻孔件、倒角件、吹气件相对,加工件内的钻孔件对电机筒壳进行钻孔并形成轴向连接孔,倒角件对电机筒壳上成形的轴向连接孔孔口进行倒角,吹气件将电机筒壳上的轴向连接孔进行吹气除屑;如此自动化加工方式,能自动对电机筒壳进行打孔、倒角、除屑步骤,加工效率高,由于整套加工过程中,电机筒壳一直被安装于转盘上,安装位固定,加工完成后的电机筒壳产品精密度高。优选的,所述加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加工部分别位于转盘左右两侧,所述转盘上设有贯穿槽,相对于转盘背离夹持部一侧的加工部内的钻孔件、倒角件、吹气件三者均能穿过贯穿槽而对电机筒壳进行加工处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其中一侧加工部能对电机筒壳的一端进行钻孔、倒角、吹气操作,另外一侧加工部能穿过贯穿槽而对电机筒壳的另一端进行钻孔、倒角、吹气操作,单次装夹便可同步完成电机筒壳两端的钻孔、倒角、吹气,进一步提升了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优选的,所述夹持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夹持部沿转盘中心呈均匀周向分布;每个所述夹持部均包括夹持气缸、设置于转盘上的安装孔、安装于安装孔内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台面突出于转盘的盘面,所述夹持气缸位于安装台周边位置,所述夹持气缸的伸缩端上设有夹持头,所述夹持头可将电机筒壳压紧于转盘盘面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夹持部的设置,能同时装载多个待加工的电机筒壳,进而对多个电机筒壳进行高效率加工;另外,需要对电机筒壳进行夹持时,电机筒壳会套设在安装台上,然后夹持气缸伸缩端的夹持头能对电机筒壳压紧于转盘的外侧壁上,完成对电机筒壳的稳定夹持作用。优选的,每个安装孔的四周均分布有所述贯穿槽,所述安装孔与贯穿槽相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和贯穿槽能通过单次加工成形,整个转盘的制造成本低,转盘的制造效率提升。优选的,所述夹持头的两端分别为压紧端以及螺纹调节端,所述螺纹调节端螺纹连接于夹持气缸的伸缩端上,所述压紧端用于与电机筒壳相抵,所述螺纹调节端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待加工的电机筒壳的高度均不相同,此时,可通过旋转夹持头,夹持头的压紧端于夹持气缸的伸缩端之间的间距会发生变化,可通过拧紧调节螺母来锁定夹持头所在位置,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电机筒壳夹持要求。优选的,所述转盘上设有四个一一对应于夹持部的限位件,每个限位件均包括限位台、限位螺栓,所述限位台上设有调节槽,所述限位螺栓穿过调节槽且螺纹连接于转盘,所述限位台端部用于与电机筒壳外侧壁相抵以限定电机筒壳的旋转角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筒壳套设于安装台上时,限位台端部能与电机筒壳外壁相抵,从而限定电机筒壳的所在旋转角度,然后再将电机筒壳通过夹持气缸进行固定;另外,根据不同形状的电机筒壳,可拧松限位螺栓,限位台通过调节槽与限位螺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进而调整限位台所在位置,适应不同型号尺寸的电机筒壳的角度旋转要求。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缓冲限位部,所述缓冲限位部包括固定于机架的安装座、阻尼器、限位杆,所述阻尼器、限位杆均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阻尼器的伸缩端以及限位杆杆端均朝向加工架一侧,所述阻尼器的伸缩端突出于限位杆杆端,所述阻尼器的伸缩端与加工架侧壁接触以缓冲加工架的滑移速度,所述限位杆杆端与加工架侧壁接触以限定加工架所在滑移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工架往转盘一侧进行滑移时,加工架会先与阻尼器的伸缩端进行接触,阻尼器的伸缩端会对加工架产生逐步增强的推力作用,起到阻尼作用;另外,当加工架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后,加工架会与限位杆相抵触,从而定位加工架最终位置。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两个相对竖向平面为夹持面,两个夹持面上均安装有所述夹持部,两个夹持面上夹持部的夹持气缸一一对应设置,对应的两个夹持气缸连为一体,所述夹持气缸横向贯穿于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圆周面上转动连接有驱动环,两个夹持面上均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内的限位台用于与驱动环的端面相抵以限定驱动环的轴向移动,所述驱动环的内环面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夹持气缸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螺纹啮合,转动所述驱动环可驱动位于两个夹持面上的对应夹持气缸沿横向移动,所述驱动环上螺纹连接有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的端部能与转盘的外圆周侧壁相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可选择性地在两个夹持面上的夹持部对电机筒壳进行夹持,进而使两个夹持面上均安装有电机筒壳或在其中一个夹持面上安装电机筒壳,装夹的灵活度更高,有利于提升加工效率;其次,当遇到两个夹持面上所需加工的电机筒壳长度不同,旋转驱动环,驱动环上的内螺纹能与夹持气缸的外螺纹进行螺纹啮合,夹持气缸能沿着转盘进行横向移动,进而调整两个夹持面与对应夹持气缸夹持头之间的距离大小,以充分满足各种型号的电机筒壳的夹持需要;当夹持气缸的夹持头与对应夹持面之间的间距调整到合适距离大小时,驱动螺杆的端部能与转盘的外圆周侧壁相抵,从而限定驱动环与转盘之间的相对位置,整个夹持气缸的位置得到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精密多工位循环卧式自动加工中心,包括机架(1),其特征是:包括传动驱动部(2)、传动轴(3),所述传动轴(3)水平横向设置于机架(1)上,所述传动驱动部(2)用于驱动传动轴(3)进行旋转,所述传动轴(3)上安装有转盘(4),所述转盘(4)的竖向平面上设有用于安装电机筒壳的夹持部(6);/n还包括加工部(10),所述加工部(10)均包括加工架(101)、加工驱动部(102),所述加工架(101)横向滑移连接于机架(1)上,所述加工驱动部(102)用于驱动加工架(101)往靠近或远离夹持部(6)一侧移动,所述加工架(101)的滑移方向平行于传动轴(3)的长度方向,所述加工架(101)上设有加工件(11),所述加工件(11)包括用于对电机筒壳钻孔的钻孔件(111)、对电机筒壳孔口进行倒角的倒角件(112)、对电机筒壳孔内进行除屑的吹气件(1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精密多工位循环卧式自动加工中心,包括机架(1),其特征是:包括传动驱动部(2)、传动轴(3),所述传动轴(3)水平横向设置于机架(1)上,所述传动驱动部(2)用于驱动传动轴(3)进行旋转,所述传动轴(3)上安装有转盘(4),所述转盘(4)的竖向平面上设有用于安装电机筒壳的夹持部(6);
还包括加工部(10),所述加工部(10)均包括加工架(101)、加工驱动部(102),所述加工架(101)横向滑移连接于机架(1)上,所述加工驱动部(102)用于驱动加工架(101)往靠近或远离夹持部(6)一侧移动,所述加工架(101)的滑移方向平行于传动轴(3)的长度方向,所述加工架(101)上设有加工件(11),所述加工件(11)包括用于对电机筒壳钻孔的钻孔件(111)、对电机筒壳孔口进行倒角的倒角件(112)、对电机筒壳孔内进行除屑的吹气件(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精密多工位循环卧式自动加工中心,其特征是:所述加工部(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加工部(10)分别位于转盘(4)左右两侧,所述转盘(4)上设有贯穿槽(5),相对于转盘(4)背离夹持部(6)一侧的加工部(10)内的钻孔件(111)、倒角件(112)、吹气件(113)三者均能穿过贯穿槽(5)而对电机筒壳进行加工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精密多工位循环卧式自动加工中心,其特征是:所述夹持部(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夹持部(6)沿转盘(4)中心呈均匀周向分布;
每个所述夹持部(6)均包括夹持气缸(61)、设置于转盘(4)上的安装孔(8)、安装于安装孔(8)内的安装台(9),所述安装台(9)台面突出于转盘(4)的盘面,所述夹持气缸(61)位于安装台(9)周边位置,所述夹持气缸(61)的伸缩端上设有夹持头(62),所述夹持头(62)可将电机筒壳压紧于转盘(4)盘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精密多工位循环卧式自动加工中心,其特征是:每个安装孔(8)的四周均分布有所述贯穿槽(5),所述安装孔(8)与贯穿槽(5)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精密多工位循环卧式自动加工中心,其特征是:所述夹持头(62)的两端分别为压紧端(621)以及螺纹调节端(622),所述螺纹调节端(622)螺纹连接于夹持气缸(61)的伸缩端上,所述压紧端(621)用于与电机筒壳相抵,所述螺纹调节端(622)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7)。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精密多工位循环卧式自动加工中心,其特征是:所述转盘(4)上设有四个一一对应于夹持部(6)的限位件(12),每个限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福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时空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