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U肋-板肋自动化组装设备
本专利技术桥梁U肋-板肋自动化组装设备,属于钢结构桥梁生产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钢结构桥梁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其发展与材料技术、制造技术、结构设计密切相关。在结构设计上,早期采用钢桁架或钢板梁形式。20世纪中期开始,随着正交异性薄壁钢箱梁结构设计水平日趋成熟及焊接技术的提升,钢箱梁结构以其高度低、自重轻、刚度大、极限承载力大、易于加工制造且结构连续好等特点,已成为钢桥桥面板的主要结构形式。正交异性桥面板主要由钢结构面板以及与其焊接的横梁、纵肋构成,横梁主要为横隔板,纵肋为U型肋或板肋结构。由于U型肋或板肋能够提供较大的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能够改善整个桥面板的受力状态,因此成为现代正交异性桥面板的最常用的截面形式。桥梁的横梁内固定有U形板肋和板状板肋,同时在加工组装时,需要将底板边部毛刺打磨去除,防止影响板肋和底板之间的焊接质量。目前,采用人工装配焊接是当前的主要生产方式,存在装配效率低、装配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桥梁U肋-板肋自动化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U肋/板肋组装模块(2)、打磨组件(3)和焊接机器人(4);所述支架(1)为水平横梁,所述支架(1)两端设置有支持架,所述支架(1)前侧端面上设置有若干U肋/板肋组装模块(2),所述支架(1)后侧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打磨组件(3),且所述打磨组件(3)的数量是U肋/板肋组装模块(2)的两倍,所述支架(1)上方设置有导轨副,且所述U肋/板肋组装模块(2)正上方设置有焊接机器人(4),且所述焊接机器人(4)活动设置于导轨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桥梁U肋-板肋自动化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U肋/板肋组装模块(2)、打磨组件(3)和焊接机器人(4);所述支架(1)为水平横梁,所述支架(1)两端设置有支持架,所述支架(1)前侧端面上设置有若干U肋/板肋组装模块(2),所述支架(1)后侧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打磨组件(3),且所述打磨组件(3)的数量是U肋/板肋组装模块(2)的两倍,所述支架(1)上方设置有导轨副,且所述U肋/板肋组装模块(2)正上方设置有焊接机器人(4),且所述焊接机器人(4)活动设置于导轨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桥梁U肋-板肋自动化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整体为方形梁体,所述支架(1)的前侧端面和后侧端面上均设置有直齿条(11)和防脱导轨,且所述直齿条(11)和防脱导轨均与支架(1)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桥梁U肋-板肋自动化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U肋/板肋自动化组装设备还包括运行机构(5),所述运行机构(5)活动设置于支架(1)的前侧端面和后侧端面上,所述运行机构(5)用于带动U肋/板肋组装模块(2)或打磨组件(3)在支架(1)往复运行;所述运行机构(5)包括:运行板(51)、驱动电机、齿轮和滑轨;所述运行板(51)整体为板状结构,运行板(51)上固定有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与上述直齿条(11)啮合,所述运行板(51)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可活动设置于上述防脱导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桥梁U肋-板肋自动化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肋/板肋组装模块(2)包括:U肋压紧机构(21)和板肋压紧机构(22);所述运行机构(5)活动设置于支架(1)上,所述U肋压紧机构(21)固定于运行机构(5)上,所述U肋压紧机构(21)上铰接有板肋压紧机构(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桥梁U肋-板肋自动化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肋压紧机构(21)包括:压紧油缸(211)、固定框架(212)和三角形仿形板(213),所述压紧油缸(211)缸体竖直固定于运行机构(5)上,所述压紧油缸(211)活塞杆与固定框架(21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架(212)为“n”形结构,所述固定框架(212)内部两侧的框架上固定有两个三角形仿形板(213),所述三角形仿形板(213)整体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两个三角形仿形板(213)的斜边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桥梁U肋-板肋自动化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肋压紧机构(22)包括:压紧支架(221)、基准夹轮(222)、推紧夹轮(223)和压紧轮(224);所述压紧支架(221)为方形箱体,所述压紧支架(221)上部与固定框架(212)铰接,所述压紧支架(221)下部设置有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兴,郭毅敏,郑礼刚,杨乐,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潇河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