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铸坯温度均匀性的铸坯冷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079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铸坯温度均匀性的铸坯冷却方法,属于铸坯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将连铸机切割后厚度范围200~350mm的铸坯,去毛刺后,进入铸坯冷却区将温度由780~900℃冷却至表面温度350~550℃后回复至400~650℃,输送至板坯库或加热炉。铸坯冷却采用“Ⅰ段强水冷‑Ⅰ段强吹扫‑弱水冷‑弱吹扫‑Ⅱ段强水冷‑Ⅱ段强吹扫‑空冷回复”强、弱交叉冷却及吹扫工艺。强、弱水冷是通过调节水流量实现,水压均为0.4±0.05MPa。强弱吹扫通过调整水阻及侧喷组合实现,水压均为1.0±0.1MPa。采用上述方法,温度均匀性大大提高,铸坯表层与心部温差缩小15‑30℃,有效避免表心层温差过大导致的异常组织及新的裂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铸坯温度均匀性的铸坯冷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坯生产
,特别是指一种提高铸坯温度均匀性的铸坯冷却方法。
技术介绍
铸坯表面一旦开裂,严重的则产生废品,普通的导致精整增加工序和成本。由于铸坯在结晶器中顺序结晶,表面率先结晶形成坯壳,心部则还处于液态或熔融态,金属向中心收缩,导致表面受到向铸坯中心的拉应力。同时,铸坯在凝固过程中发生相变,当钢中C含量位于相图中包晶反应区时,除了热应力还有相变不同步导致的相变应力。并且由于相变不均匀易在表面形成凹陷,成为表面裂纹源。另外,钢中的P、S等杂质元素和一些合金元素在凝固中易在晶界偏析,也会产生化合物夹杂导致晶界对应力变得更为敏感。此外铸坯受输送辊和压下辊等不同大小及不同方式的机械作用力,容易形成裂纹。为了避免铸坯裂纹的产生,严格控制钢中P、S等合金元素,控制结晶器中的液面波动,选择合适的二次冷却工艺参数和拉坯速度等综合着手。同时也需要创新工艺制度和方法减少热应力,避免表面裂纹的产生。切割后铸坯快速冷却方法可以使铸坯表面发生铁素体、珠光体转变,随着相变进行奥氏体晶界迁移C、N化物被保留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铸坯温度均匀性的铸坯冷却方法,涉及步骤如下:/nS1:连铸机切割后厚度范围为200~350mm的铸坯,由传输辊道输送到去毛刺机去毛刺;/nS2:去毛刺后的铸坯由传输辊道输送进铸坯冷却区,将铸坯温度由780~900℃冷却至表面温度350~550℃后,回复至400~650℃;/nS3:冷却完后铸坯经输送辊道输送至板坯库堆垛或加热炉热装/n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采用Ⅰ段强水冷-Ⅰ段强吹扫-弱水冷-弱吹扫-Ⅱ段强水冷-Ⅱ段强吹扫-空冷回复的强、弱交叉冷却及吹扫工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铸坯温度均匀性的铸坯冷却方法,涉及步骤如下:
S1:连铸机切割后厚度范围为200~350mm的铸坯,由传输辊道输送到去毛刺机去毛刺;
S2:去毛刺后的铸坯由传输辊道输送进铸坯冷却区,将铸坯温度由780~900℃冷却至表面温度350~550℃后,回复至400~650℃;
S3:冷却完后铸坯经输送辊道输送至板坯库堆垛或加热炉热装
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采用Ⅰ段强水冷-Ⅰ段强吹扫-弱水冷-弱吹扫-Ⅱ段强水冷-Ⅱ段强吹扫-空冷回复的强、弱交叉冷却及吹扫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铸坯温度均匀性的铸坯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强水冷和弱水冷通过调节水流量实现,强水冷是弱水冷水流量的1.5~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铸坯温度均匀性的铸坯冷却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余伟陈雨来江海涛张立杰米振莉张勇军高照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