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641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床,包括床架单元,所述床架单元上配合连接有插接杆,所述床架单元上设置有供插接杆插接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与床架单元固定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凸起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斜侧端开设有供插接杆进入的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实现了插接杆与插接件的快速插接,同时插接件的特定结构设计,能有效的防止插接杆发生偏移,保证床架单元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
本技术涉及一种床。
技术介绍
在目前现有技术的床中,床架上的插接杆与床架之间一般是通过插接杆上设置铁皮,铁皮再插入到床架上的凹口进行连接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在固定上较不稳定,同时铁皮在多次拆装后容易出现弯折,从而造成床板产生歪斜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具体是将插接杆的边端直接与床架单元进行固定,从而增强稳定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床,包括床架单元,所述床架单元上配合连接有插接杆,所述床架单元上设置有供插接杆插接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与床架单元固定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凸起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斜侧端开设有供插接杆进入的缺口。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底端的两侧设置为弧面,所述插接杆的截面呈跑道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床架单元的中端还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配合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件包括与床架单元相固定的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上设置有供连接杆插接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一凸块,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与凸块相配合连接的开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结合部上还设置有一沉槽,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上设置有能与沉槽相配合卡接的凸柱,所述凸柱呈由上至下的倾斜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床包括上床架单元和下床架单元,所述上床架单元和下床架单元之间设置有爬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上床架单元上设置有护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上床架单元与下床架单元之间通过插接配合连接固定。本技术的一种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床架单元上设置有插接件,插接件的斜侧端设置缺口,插接杆从缺口进入到插接件内配合固定,整个插接杆与插件件的配合增强了固定的稳定性。2、连接件与连接杆通过凸柱、沉槽及凸块、开孔的配合固定,实现床架单元的稳固连接。3、上床架单元设置有护栏,防止摔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示意图1。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示意图2。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连接杆的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配合部的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插接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0-插接杆;20-插接件;21-固定部;22-承托部;23-缺口;24-弧面;30-连接件;31-结合部;32-卡接件;33-凸块;34-沉槽;40-连接杆;41-配合部;43-开孔;44-凸柱;100-床架单元;110-上床架单元;115-护栏;120-下床架单元;130-爬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床,包括床架单元100,所述床架单元100上配合连接有插接杆10,所述床架单元100上设置有供插接杆10插接的插接件20,所述插接件20包括与床架单元100固定的固定部21,所述固定部21上设置有凸起的承托部22,所述承托部22斜侧端开设有供插接杆10进入的缺口23,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改变了传统插接杆10与插接件20的配合连接方式,通过插接杆10直接与插接件20的配合固定,增大了接触面积,增强了固定的稳定性,同时,插接件20的半包围结构,将插接杆10的上、下、左、右自由度限位,防止插接杆10的偏移活动,进一步的增强插接杆10与插接件20之间配合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床板常处于平衡状态。进一步的,所述承托部22底端的两侧设置为弧面24,所述插接杆10的截面呈跑道状,所述插接杆10的跑道状设计,由于存在倒圆角的设置,因此插接杆10再从缺口23进入打承托部22内时能更顺滑,不会出现卡死,较难插入的现象,更为具体的说,在插接杆10插入缺口23的过程中,首先由插接杆10的窄边端作为进入点,进入部分后,再将插接杆10绕非缺口反向进行旋转使其完全进入到承托部22内,这样特地的进入方式保证了插接杆10与插接件20配合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床架单元100的中端还设置有连接件30,所述连接件30配合连接有连接杆40,所述连接件30包括与床架单元100相固定的结合部31,所述结合部31上设置有供连接杆40插接的卡接件32,所述卡接件32包括一凸块33,所述连接杆40上设置有与凸块33相配合连接的开孔43,本技术通过开孔43与凸块33的配合连接,实现连接件30与连接杆40的轴向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结合部31上还设置有一沉槽34,所述连接杆40的两端上设置有配合部41,所述配合部41上设置有能与沉槽34相配合卡接的凸柱44,更为具体的,所述凸柱44呈由上至下的倾斜状,上述结构的设计目的在于,当用户将连接杆40从上至下插入于连接件30的过程中,能在凸柱44斜面导向的作用下,更轻松滑入沉槽34内配合,当凸柱44与沉槽34配合时,开孔43与凸块33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床包括上床架单元110和下床架单元120,所述上床架单元110和下床架单元120之间设置有爬梯130,更为具体的,所述上床架单元110上设置有护栏115,且所述上床架单元110与下床架单元120之间通过插接配合连接固定,更为具体的说,所述上床架单元110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下床架单元120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配对,通过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将上床架单元110插接于下床架单元120上,继而将插接杆10从缺口23进入,放入到承托部22内,实现插接杆10的安装,然后将连接杆40从上至下放入到连接件30内形成卡接固定,所述连接杆40设置于床架单元100的中轴线处,所述插接杆10与连接杆40的安装固定构成了床面。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床,包括床架单元,所述床架单元上配合连接有插接杆,所述床架单元上设置有供插接杆插接的插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包括与床架单元固定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凸起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斜侧端开设有供插接杆进入的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包括床架单元,所述床架单元上配合连接有插接杆,所述床架单元上设置有供插接杆插接的插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包括与床架单元固定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凸起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斜侧端开设有供插接杆进入的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底端的两侧设置为弧面,所述插接杆的截面呈跑道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单元的中端还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配合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件包括与床架单元相固定的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上设置有供连接杆插接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一凸块,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与凸块相配合连接的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宽峻
申请(专利权)人:革新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