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文迪专利>正文

一种升降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53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日常用品领域,提供了一种升降床,所述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设置成上下两层;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床体调节,以将上下两层所述床体进行垂直方向的收放;以及收放机构,安装在墙体或钢架体上,且与所述床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床体进行上下位置调节。床体悬吊于墙体上,实现空间的利用,同时学生可在午休时放下休息,提高学生的休息效果,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通过收放机构将床体吊起,从而不影响学生上课,设置的调节机构可对床体进行分层调节,可实现在收放后的空间减少利用,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床
本技术属于日常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床。
技术介绍
床一般在卧室、宿舍、病房、旅馆等场所使用,通常用以满足人类日常睡觉,记录监测体重,设计趋向智能。旧时通常以木材为材料,也可以不锈钢、金属为主要材料。在学校中,一般学生在中午时为了节省时间都是趴在桌子上休息,但趴着休息的休息效果较差,影响下午的学习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床,旨在解决一般学生在中午时为了节省时间都是趴在桌子上休息,但趴着休息的休息效果较差,影响下午的学习效果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升降床,该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设置成上下两层;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床体调节,以将上下两层所述床体进行垂直方向的收放;以及收放机构,安装在墙体或钢架体上,且与所述床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床体进行上下位置调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床体上还安装有稳定机构,稳定机构远离床体的一侧与收放机构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床体包括支撑架体和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体上的上床板和下床板,所述上床板和下床板之间设置有梯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床板和下床板上均安装有护栏。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设置有四个且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床板和下床板的四个角处,所述第一支架朝向第二支架的一端插放于所述第二支架内侧且与调节机构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第二支架内侧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通过锥齿轮组与安装在第二支架侧端的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远离锥齿轮组的一端与第一支架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稳定件,稳定件呈矩形结构设置,且其四个角分别通过四根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放机构包括牵引绳和线轮,所述线轮由安装在所述墙体上的第一电机驱动转动,牵引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稳定机构和线轮固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墙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轮,牵引绳绕过导向轮连接于所述稳定机构和所述线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床体的一侧还铰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设置在床体相对侧的固定槽适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床,床体悬吊于墙体上,实现空间的利用,同时学生可在午休时放下休息,提高学生的休息效果,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通过收放机构将床体吊起,从而不影响学生上课,设置的调节机构可对床体进行分层调节,可实现在收放后的空间减少利用,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床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床中床体的正视图;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升降床的结构图;附图中:1-墙体、2-牵引绳、3-线轮、4-第一电机、5-导向轮、6-稳定件、7-连接杆、8-第一支架、9-上床板、10-梯子、11-下床板、12-第二支架、13-第二电机、14-固定杆、15-固定槽、16-螺纹杆、17-锥齿轮组、18-钢架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床的结构图,一种升降床,所述升降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设置成上下两层;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床体调节,以将上下两层所述床体进行垂直方向的收放;以及收放机构,安装在墙体1上,且与所述床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床体进行上下位置调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墙体1主要是教室的内墙,床体悬吊于墙体1上,实现空间的利用,同时学生可在午休时放下休息,提高学生的休息效果。本技术主要应用于教室当中,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通过收放机构将床体吊起,从而不影响学生上课,设置的调节机构可对床体进行分层调节,可实现在收放后的空间减少利用,实用性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床体上还安装有稳定机构,稳定机构远离床体的一侧与收放机构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床体是通过收放机构吊起的,所以存在一定的床体晃动现象,设置的稳定机构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床体起到稳定效果,从而降低学生睡觉时的稳定性,不会发生严重的晃动,且在侧面增加了床体悬吊过程中不会发生掉落现象,安全性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2,所述床体包括支撑架体和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体上的上床板9和下床板11,所述上床板9和下床板11之间设置有梯子10。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上床板9和下床板11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一个相同的垂直空间内可容纳两个学生休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为了满足上床板9和下床板11之间的收放调节,所述梯子10由两个相互转动的两个子梯组成,且梯子10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上床板9和下床板11上,当上床板9和下床板11之间距离变短时,梯子10可跟随进行收放,从而满足调节需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上床板9和下床板11上均安装有护栏。本技术实施例中,护栏的设置对学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了该升降床的安全性能,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梯子10处的上床板9或下床板11的一侧护栏设置有空缺位,从而方便学生进入到床体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12,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12均设置有四个且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床板9和下床板11的四个角处,所述第一支架8朝向第二支架12的一端插放于所述第二支架12内侧且与调节机构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12可选用圆管结构,或方管结构,第一支架8朝向第二支架12的一端的通过面积与第二支架12上设置的空腔通过面积相同,从而实现第一支架8的插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12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从而可确保该升降床的牢固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3,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第二支架12内侧的螺纹杆16,所述螺纹杆16通过锥齿轮组17与安装在第二支架12侧端的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6远离锥齿轮组17的一端与第一支架8螺纹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电机13工作时通过锥齿轮组17带动螺纹杆16转动,螺纹杆16转动时通过与第一支架8的螺纹连接作用带动第一支架8相对第二支架12的调节,进而实现上床体9和下床体11的调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12之间还可通过电动伸缩杆连接,电动伸缩杆伸缩时实现上床体9和下床体11的调节。作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床包括:/n床体,所述床体设置成上下两层;/n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床体调节,以将上下两层所述床体进行垂直方向的收放;以及/n收放机构,安装在墙体或钢架体上,且与所述床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床体进行上下位置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床包括:
床体,所述床体设置成上下两层;
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床体调节,以将上下两层所述床体进行垂直方向的收放;以及
收放机构,安装在墙体或钢架体上,且与所述床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床体进行上下位置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上还安装有稳定机构,稳定机构远离床体的一侧与收放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包括支撑架体和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体上的上床板和下床板,所述上床板和下床板之间设置有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床板和下床板上均安装有护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设置有四个且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床板和下床板的四个角处,所述第一支架朝向第二支架的一端插放于所述第二支架内侧且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文迪
申请(专利权)人:邓文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