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9313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包括固定部、定位部、连接部和调节部,固定部一端依次贯穿调节部和定位部设置,并分别固定设置在上墙体和下墙体内,另一端固定在调节部外侧,固定部垂直于上墙体和下墙体设置;定位部内径与固定部外径相适配,定位部分别置于上墙体和下墙体内,且定位部外端面与上墙体和下墙体外端面齐平;连接部用于连接对位设置的调节部,连接部与调节部可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定位调节装置,尤其适合装配式墙体中竖向构件的定位和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定位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制作简单且使用方便,易于拆卸周转,成本低廉,调节方式简便易行,减少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装配式墙体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领域,对于预制装配式构件的竖向定位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垫块或者混凝土垫块定位竖向高度,并配合后期灌注水泥浆或者水泥砂浆的方式处理连接位置的施工缝。因为水泥砂浆垫块或者混凝土垫块需要提前浇筑制作,成型后尺寸不能进行调节,但是现场施工时影响因素较多,即使是工厂预制的装配式结构也存在微小的偏差,所以采用水泥砂浆垫块或者混凝土垫块不能对预制装配式结构墙体构件的竖向位置和垂直度进行调节,并且对构件的水平位置不能起到固定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尤其适合装配式墙体中竖向构件的定位和调节,本技术设计的定位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制作简单且使用方便,易于拆卸周转,成本低廉,节约经济成本,调节方式简便易行,减少劳动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包括固定部、定位部、连接部和调节部,所述固定部一端依次贯穿所述调节部和所述定位部设置,并分别固定设置在上墙体和下墙体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调节部外侧,所述固定部垂直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设置;所述定位部内径与所述固定部外径相适配,所述定位部分别置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内,且所述定位部外端面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外端面齐平;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对位设置的所述调节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调节部可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杆件和固定帽,所述杆件设有外螺纹,与所述固定帽内螺纹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内嵌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内,所述定位部置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固定部内嵌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的深度,并小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置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外壁一侧,所述连接部包括套筒件和紧固件,所述套筒件贯穿所述紧固件设置且所述套筒件与所述紧固件螺纹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件内部设有内螺纹,与所述调节部外螺纹相适配,且所述套筒件内螺纹为直螺纹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包括柱件和定位件,所述柱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件上,另一端内嵌于所述调节部内。进一步的,所述柱件远离所述定位件一端设有外螺纹,靠近所述定位件一端为圆柱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为直角形结构的角钢,所述柱件焊接在所述角钢一侧边中心轴线位置处;与所述柱件连接的侧边内嵌在置于所述下墙体和所述上墙体上的放置部内。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另一侧边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被所述杆件贯穿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下墙体和所述上墙体之间设有间隙通道;所述放置部包括下凹槽和上凹槽,所述下凹槽和所述上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墙体和所述上墙体靠近所述间隙通道的一侧边上,所述下凹槽和所述上凹槽均正对应与所述定位部中心位置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计的定位调节装置,尤其适合装配式墙体中竖向构件的定位和调节,本技术设计的定位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制作简单且使用方便,易于拆卸周转,成本低廉,节约经济成本,调节方式简便易行,减少劳动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与墙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调解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调节部的侧视图。图中:10、固定部11、杆件12、固定帽20、定位部30、连接部31、套筒件32、紧固件40、调节部41、柱件42、定位件43、通孔50、下墙体60、上墙体70、间隙通道80、放置部81、下凹槽82、上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固定部10、定位部20、连接部30和调节部40,固定部10一端依次贯穿调节部40和定位部20设置,并分别固定设置在上墙体60和下墙体50内,另一端固定在调节部40的外侧,固定部10垂直于上墙体60和下墙体50设置。定位部20的内径与固定部10的外径相适配,定位部20分别置于上墙体60和下墙体50内,且定位部20的外端面与上墙体60和下墙体50的外端面齐平。连接部30用于连接对位设置的调节部40,连接部30与调节部40是可活动连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下墙体50为已经施工固定完成的墙体,上墙体60位待施工固定的墙体,在下墙体50和上墙体60之间设有间隙通道70,用于装配式墙体灌浆施工缝隙。具体地,如图3所示,固定部10包括杆件11和固定帽12,杆件11设有外螺纹,与固定帽12的内螺纹相适配。优选地,固定部10为对拉螺栓,即杆件11的长度根据墙厚进行调节,直径为16mm,固定帽12为与杆件11配套的两侧紧固螺母,根据需要还可设有金属垫片。如图4所示,定位部20内嵌于上墙体60和下墙体50内,优选地,定位部20位穿墙套管,材质为PVC,定位部20的长度根据墙厚进行调节,直径为200mm。同时,定位部20置于上墙体60和下墙体50的深度不小于固定部10内嵌于上墙体60和下墙体50的深度,并小于上墙体60和下墙体50的厚度。如图1所示,放置部80包括下凹槽81和上凹槽82,下凹槽81和上凹槽82分别设置在下墙体50和上墙体60靠近间隙通道70的一侧边上,下凹槽81和上凹槽82均正对应与定位部20中心位置的上方或下方,且下凹槽81和上凹槽82为开口朝外设置的结构,下凹槽81和上凹槽82开口对位设置,进而使放置部80为一长方形设置的凹槽,用于放置连接部30和调节部40。如图5所示,连接部30设置在上墙体60和下墙体50的外壁一侧,连接部30包括套筒件31和紧固件32,套筒件31贯穿紧固件32设置且套筒件31与紧固件32是螺纹配合。套筒件31内部设有内螺纹,与调节部40的外螺纹相适配,且套筒件31的内螺纹为直螺纹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套筒件31为正反丝直螺纹套筒,其长度为100mm;紧固件32为外径为M22的转动螺母。如图6-7所示,调节部40包括柱件41和定位件42,柱件4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定位件42上,另一端内嵌于调节部30中的套筒件31内螺纹中。具体地,柱件41为直螺纹圆钢,总长度长度为100mm,其中丝扣长度为50mm。柱件41远离定位件42的一端设有外螺纹,靠近定位件42的一端为圆柱形结构。定位件42为直角形结构的角钢,两侧边的尺寸为200mm×200mm,厚度为10mm。柱件41焊接在角钢的一侧边中心轴线位置处,且与柱件41连接的侧边内嵌在放置部80的下端面或上端面上设置。定位件42的另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定位部、连接部和调节部,所述固定部一端依次贯穿所述调节部和所述定位部设置,并分别固定设置在上墙体和下墙体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调节部外侧,所述固定部垂直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设置;所述定位部内径与所述固定部外径相适配,所述定位部分别置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内,且所述定位部外端面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外端面齐平;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对位设置的所述调节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调节部可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定位部、连接部和调节部,所述固定部一端依次贯穿所述调节部和所述定位部设置,并分别固定设置在上墙体和下墙体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调节部外侧,所述固定部垂直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设置;所述定位部内径与所述固定部外径相适配,所述定位部分别置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内,且所述定位部外端面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外端面齐平;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对位设置的所述调节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调节部可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杆件和固定帽,所述杆件设有外螺纹,与所述固定帽内螺纹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内嵌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内,所述定位部置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固定部内嵌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的深度,并小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的定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置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外壁一侧,所述连接部包括套筒件和紧固件,所述套筒件贯穿所述紧固件设置且所述套筒件与所述紧固件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华阳邹运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