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9223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该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地基梁之间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顶部与地基梁底部固定;所述底座包括万向球、螺栓和混凝土主体,所述万向球底部固定在所述螺栓,所述螺栓均匀的布置在所述混凝土主体内,所述万向球顶部高于所述混凝土主体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隔震系统简易可行,施工难度低,可以有效减轻农居结构震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震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带来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的抗震意识薄弱,受限于经济条件差,农村地区建造的房屋抗震能力比较差。在地震发生时,农村地区往往遭受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国内工程界大多专注于高层、大跨等城市重要结构的抗震研究,对于量大面广的农居建筑却没有特别注意,而事实上,地震中损失最惨重的正是这些地区。据震害调查表明,财产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剧烈地面运动导致大量的房屋破坏倒塌所造成的,破坏量最大的正是村镇各类砖、土、石、木等低矮建筑。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员近60%为村镇人口,而且直接经济损失的85%-97%来自房屋破坏。例如:海城地震中,极震区的农村民房破坏比较严重,全县共56万间房屋,其中14万间(约25%)因倒塌或严重破坏;云南省姚安县发生的6.0级地震,造成房屋建筑毁坏84万平方米,破坏763万平方米,民用房屋直接经济损失为13亿元;汶川地震造成69197人遇难,700多万间房屋倒塌,2300多万间房屋损坏,其中多为村镇房屋的倒塌和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人民币;青海省玉树7.1级地震造成两千多人死亡或失踪,并造成了当地大量村镇房屋倒塌,农房倒塌受损尤为严重。因此,研究适合农居工程建设的减隔震技术意义重大。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明显地减少地震灾害对房屋造成的倒塌和人员伤亡。目前,应用较多的隔震体系为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虽然这种隔震体系技术已比较成熟,且在实际工程中已有应用,但由于其造价高昂,主要应用于重要建筑和大型桥梁,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应用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农村地区没有隔震技术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地基梁之间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顶部与地基梁底部固定;所述底座包括万向球、螺栓和混凝土主体,所述万向球底部固定在所述螺栓,所述螺栓均匀的布置在所述混凝土主体内,所述万向球顶部高于所述混凝土主体顶部。可选的:所述万向球位于同一水平面。可选的:所述螺栓底部设置有螺母,旋转所述螺母用于使所述万向球位于同一水平面。可选的:所述混凝土主体的高度不小于200mm。可选的:所述地基梁与所述底座侧面还设置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用于防止回填土进入所述地基梁与所述底座之间的缝隙。可选的:所述底座的平面尺寸、所述钢板的平面尺寸与地基梁的平面尺寸相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地基梁底部设置有底座,当有地震发生的时候,底座可以将地震的作用力分散,以减少底座的受力,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中震时可以隔震36%左右,大震时可以隔震50%左右;另外,本方法对农村民居建设原有施工过程及工艺改变很小,只是在原施工过程中增加隔震底座,施工方法简单,技术要求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万向球的隔震方法中底座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中土工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隔震试验台的剖视图,图中,1-底座,2-万向球,3-钢板,4-地基梁,5-螺栓,6-螺母,7-土工布,8-地震模拟振动台,9-剪切土箱,10-黏土层,11-砂土层,12-隔震系统,13-地基梁,14-结构模型,A2~A10-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一种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如图1-图4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与地基梁4之间设置有钢板3,钢板3顶部与地基梁4底部固定;底座1包括万向球2、螺栓5和混凝土主体,如图2和3所示,万向球2底部固定在螺栓5,螺栓5均匀的布置在混凝土主体内,万向球2顶部高于混凝土主体顶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底座1的结构需要根据房屋的结构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底座1包括两条横边和两条竖边组成的框架,在框架内中间位置还有一条竖边,即底座1为横向布置的“日”字形状,基坑的长度为7200mm,宽度为5600mm。为了保证底座1的平面尺寸与底座1的平面尺寸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底座1模板的内部平面尺寸需与地基梁4的尺寸相同。由于地面不一定是水平的,所以直接设置万向球2的话可能导致万向球2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万向球2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万向球2高度的螺栓5。万向球2与螺栓5的结构是这样的:万向球2的底部焊接在螺栓5的顶部,螺栓5的底部还设置有螺母6,螺母6的作用在于通过调节螺母6的高度以调节万向球2的高度以使所有的万向球2位于同一水平面,因此,螺母6的高度最好不小于30mm,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螺母6的高度为30mm。该万向球2单个容许荷载应为1.2t/个,万向球2数量根据基座的重量与安全系数决定,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其中横边上均匀的布置有20个万向球2,竖边上均匀的布置有13个万向球2。万向球2的高度具体是这样调节的:将顶部焊接有万向球2的螺栓5均匀的布置在底座1模板内,通过水平尺找准万向球2的高度,然后调节螺栓5底部的螺母6,改变螺栓5的高度:例如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由于螺母6的高度为30mm,使得螺栓5的总体高度有30mm的调节范围,当万向球2过高的话,拧紧螺母6,万向球2过低的话,拧松螺母6。最终使得万向球2位于同一水平面。底座1的高度关系到其承载强度,因此底座1的高度应不小于200mm,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底座1的高度为200mm。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底座1是由混凝土浇注形成的,使用的混凝土标号为C50。另外,底座1的高度应低于万向球2顶面的高度,防止底座1过高影响万向球2的正常功能。万向球2顶面设置有与底座1平面尺寸相同的厚钢板3,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厚钢板3的厚度为1mm,且厚钢板3的上侧是与地基梁4固定的,该厚钢板3用于防止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的地基梁4梁混凝土破裂。当浇注好地基梁4后,需要在基坑与地基梁4和底座1之间填埋回填土,为了防止回填土进入地基梁4与底座1之间的缝隙影响万向球2的旋转运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地基梁4与底座1侧面还设置土工布7,如图4所示,土工布7用于遮挡住地基梁4与底座1之间的缝隙防止回填土进入到缝隙中。当地震发生时,由于设置有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万向球2,地震引发的作用力先作用在万向球2上,每个万向球2自由旋转减少地震的作用力,而在底座1上的基座则基本上不会受到地震作用力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地基梁之间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顶部与地基梁底部固定;/n所述底座包括万向球、螺栓和混凝土主体,所述万向球底部固定在所述螺栓,所述螺栓均匀的布置在所述混凝土主体内,所述万向球顶部高于所述混凝土主体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地基梁之间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顶部与地基梁底部固定;
所述底座包括万向球、螺栓和混凝土主体,所述万向球底部固定在所述螺栓,所述螺栓均匀的布置在所述混凝土主体内,所述万向球顶部高于所述混凝土主体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球位于同一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万向球的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底部设置有螺母,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峰尹志勇杜秋男景立平董瑞杜天然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地震办公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