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除氧补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903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核电站常规岛除盐水分配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除氧补水系统,该系统包括储水箱和除氧器,储水箱和除氧器通过主管道连通,主管道包括水平段管道和第一竖直段管道,第一竖直段管道的上端与除氧器连通,除氧器的水平高度高于水平段管道的水平高度;水平段管道上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水泵和至少一个第一接口,第一接口用于连接用户管道;第一竖直段管道的底部设有第一隔离阀,第一隔离阀常态下处于关闭状态。启动水泵时,水压的带来的冲击就底部的第二隔离阀隔绝,从而消除水锤效应,避免水锤效应对与除氧器连接的第一竖直段管道的冲击,使得除氧器与主管道的连接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除氧补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核电站常规岛除盐水分配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除氧补水系统。
技术介绍
在核电领域,通常需要对偏碱性的除盐水进行除氧操作,然后将除氧后的除盐水供给需要的用户或设备,同时还会根据需要将该除盐水供给核电地区的用户。一般情况下,用于储存除盐水的水箱设置高处,这样在除盐水自身重力以及水泵的共同作用下方便将除盐水供给需要的用户以及除氧器。除氧器一般采用高温高压的方式进行除氧,其占用体积较大,因此也一般设置在高处。其中,除盐水分配系统每次停泵后,用户使用除盐水,由于除盐水自身重力作用,在除氧器下方的竖直管道内除盐水会向下流失,竖直管内形成真空。根据分配系统的运行规程,储水箱水位正常值在4.8m~18.4m,4.8m水位的压力加上大气压(约10m水柱)的作用,在除氧器下方管道的上部会形成1.6m~15.2m的真空。在除盐水分配系统的再次水泵启动后,在除氧器下方的真空管道形成水锤,水锤导致除氧器下端连接的管道发生震动,进而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氧水分配系统存在的水锤现象,本申请提供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除氧补水系统,其目的在于消除水锤现象对系统的影响。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除氧补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储水箱和至少一个除氧器,所述储水箱和除氧器通过主管道连通,所述主管道包括水平段管道和第一竖直段管道,所述第一竖直段管道的上端与所述除氧器连通,所述第一竖直段管道还通过所述水平段管道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除氧器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水平段管道的水平高度;所述水平段管道上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水泵和至少一个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接用户管道;所述主管道上位于第一接口的下游处还有第一隔离阀,所述第一隔离阀常态下处于关闭状态。具体的,所述第一竖直段管道的底部设有第一隔离阀,所述第一隔离阀常态下处于关闭状态。其中,所述除氧器设置在所述水平段管道上方20~40米处。其中,所述水平段管道上设有水泵处并联有至少一条支管道,所述支管道上设有水泵,所述支管道位于所述第一接口的上游。其中,所述水平段管道上设有水泵处并联有两条支管道,所述两条支管道上分别设有一个水泵。其中,所述主管道还包括第二竖直段管道,所述第二竖直段管道的上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其下端与所述水平段管道连通。具体的,包括两个储水箱,所述两个储水箱均与所述第二竖直段管道的上端连通。所述储水箱设置在所述水平段管道上方30米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直段管道的上端还设有第二隔离阀,所述第二隔离阀常态下也处于关闭状态。优选的,所述除氧器设置在所述水平段管道上方30米处。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除氧补水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储水箱和除氧器,储水箱和除氧器通过主管道连通,主管道包括水平段管道和第一竖直段管道,除氧器设置的水平段管道的上端,其水平高度高于水平段管道的高度,在第一竖直段管道的底部设有第二隔离阀,该第二隔离阀处于常关状态。启动水泵时,水压的带来的冲击就底部的第二隔离阀隔绝,从而消除水锤效应,避免水锤效应对与除氧器连接的第一竖直段管道的冲击,使得除氧器与主管道的连接更加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除氧补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除氧补水系统,用于向核电场的用户提供所需的偏碱性除盐水,同时还可以向除氧器提供该偏碱性的除盐水,用于对该偏碱性的除盐水进行除氧后供给其他设备使用。该除氧补水系统包括第一储水箱11、第二储水箱12和除氧器3,第一储水箱11和第二储水箱12用于存储偏碱性除盐水,第一储水箱11和第二储水箱12通过主管道与除氧器3连通,主管道包括水平段管道21和第一竖直段管道22和第二竖直段管道23,在水平段管道21上设有水泵5,通过水泵5将除盐水供给除氧器3。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水箱11和第二储水箱12以及除氧器3都设置在30米高的位置,其中,在主管道的水平段管道21的水泵5上处还并联有两个支管道,每个支管道上也分别设有一个水泵,水泵用于将除盐水泵到除氧器3以及用户处。本实施中通过在主管道的水平段管道21的水泵5上处还并联设置两个支管道,这样就形成了三条并联的通道,在工作过程中,为了防止一个水泵长时间工作会烧坏,通过控制该系统倒电,每次倒电过程中正在运行的水泵停止,约十分钟后另一个通道上的水泵启动工作,则其余两个水泵暂停工作,这样三个水泵依次轮流工作,避免了一个水泵持续工作烧毁,保证了水泵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其中,第二竖直段管道23的上端与第一储水箱11和第二储水箱12连通,其下端与水平段管道21连通,第一储水箱11和第二储水箱12设置在水平段管道21上方30米处,或者30-40米处,这样第一储水箱11和第二储水箱12中的除盐水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排放水平段管道,且具有一定的水压,有助于更好的输送给除氧器3,减轻水泵的工作压力。其中,主管道的第一竖直段管道22的上端与除氧器3连通,且在主管道的第一竖直段管道22的上端靠近除氧器3处安装有第二隔离阀7,常态下该第二隔离阀7处于关闭状态,当除氧器3需要补水时,该第二隔离阀7打开。在主管道上水泵5的下游还设有第一接口4,该第一接口4上连通有用户管道41,用于向其他用户或者设备提供偏碱性除盐水。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可能设置有多条类似的用户管道41。在除盐水分配系统倒电过程中,工作的水泵停止后,用户使用除盐水,由于除盐水自身重力作用,在除氧器3下方第一竖直段管道22内除盐水会向下流失,第一竖直段管道22内形成真空状态。根据分配系统的运行规程,储水箱水位正常值在4.8m~18.4m,4.8m水位的压力加上大气压(约10m水柱)的作用,在除氧器下方的第一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除氧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储水箱和至少一个除氧器,所述储水箱和除氧器通过主管道连通,所述主管道包括水平段管道和第一竖直段管道,所述第一竖直段管道的上端与所述除氧器连通,所述第一竖直段管道还通过所述水平段管道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除氧器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水平段管道的水平高度;/n所述水平段管道上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水泵和至少一个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接用户管道;/n所述主管道上位于第一接口的下游处还有第一隔离阀,所述第一隔离阀常态下处于关闭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除氧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储水箱和至少一个除氧器,所述储水箱和除氧器通过主管道连通,所述主管道包括水平段管道和第一竖直段管道,所述第一竖直段管道的上端与所述除氧器连通,所述第一竖直段管道还通过所述水平段管道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除氧器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水平段管道的水平高度;
所述水平段管道上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水泵和至少一个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接用户管道;
所述主管道上位于第一接口的下游处还有第一隔离阀,所述第一隔离阀常态下处于关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段管道的底部,所述第一隔离阀常态下处于关闭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氧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器设置在所述水平段管道上方20~40米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管道上设有水泵处并联有至少一条支管道,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天奇樊敏江王文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岭澳核电有限公司岭东核电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