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硅分子筛疏水改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9033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硅分子筛疏水改性装置,包括烧瓶、冷凝管和料管;烧瓶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冷凝管包括内管以及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内管两端开口,内管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口连接,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冷凝液腔,冷凝管上设有与冷凝液腔连通的冷凝液进口、冷凝液出口,冷凝管上靠近冷凝液出口位置设有与内管连通的蒸汽进口;料管两端开口,料管第一端与第二连接口连接且其第二端连接有塞头,料管内部设有筛板,料管上靠近第二端设有蒸汽出口,蒸汽出口用过连接管与蒸汽进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性装置对高硅分子筛进行改性,改性后高硅分子筛无需清洗,节约溶剂;采用蒸汽与高硅分子筛接触反应,避免高硅分子筛粘接在一起,有效提高改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硅分子筛疏水改性装置
本技术高硅分子筛疏水改性
,尤其涉及一种高硅分子筛疏水改性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工业有机废气的排放,使得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需要加大对有机废气的处理力度。目前,广泛应用于控制有机废气的方法主要有热破坏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其中吸附法主要应用于低浓度,高通量可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而高硅分子筛作为一种高效吸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吸附法处理有机废气,特别是经过疏水化改性的高硅分子筛,在相对湿度高、有机废气浓度低的环境中处理有机废气具有明显优势。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高硅铝比的高硅分子筛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常用的提高硅铝比的方法是气相脱铝补硅法。这一方法首先由Beyer和Mankui在1980年报道。气相脱铝补硅法一般采用在氮气保护下的SiCl4与无水NaY高硅分子筛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整个反应过程充分利用SiCl4提供的Si源与高硅分子筛结构中的Al进行置换,一步实现脱铝和补硅反应。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NaY沸石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脱铝和补硅反应时产生羟基空穴,发生晶格塌陷,破坏结构的缺陷。但是,因为反应产生的NaCl(或NaAlCl4)会使高硅分子筛黏结在一起,致密块状物的生成使气体与高硅分子筛固体接触变得不均匀,得到的产品的性质不均匀,且NaAlCl4不易除去,所以反应要求研制特殊的设备或者特殊工艺流程以避免高硅分子筛黏结在一起。目前,专利申请号为CN101850239A的申请中把高硅分子筛做成高硅分子筛纸,再交替叠放或者卷成蜂窝体以避免高硅分子筛在反应过程中黏结在一起,从而得到硅铝比均匀的产物。虽然这一方法可以使高硅分子筛硅铝比均匀,但后续水洗步骤需要把高硅分子筛浸在水里不断搅拌才能把堵塞在孔道中的NaAlCl4除去,而做成蜂窝状后难以搅拌,并且把高硅分子筛做成蜂窝状后,如果要形成粉末状高硅分子筛又要把蜂窝体敲碎,大大地增加了劳动强度。另外,国内专利ZL200410031182.5介绍了一种在反应器中增加搅拌的方法改善SiCl4气体很难与粉末状高硅分子筛的接触状况,但是搅拌也会产生高硅分子筛随气流带走的不良效果,并且这种装置的要求高,市场上难找到符合该专利所述要求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硅分子筛疏水改性装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硅分子筛疏水改性装置,包括烧瓶、冷凝管和料管;烧瓶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冷凝管包括内管以及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内管两端开口,内管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口连接,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冷凝液腔,冷凝管上设有与冷凝液腔连通的冷凝液进口、冷凝液出口,冷凝管上靠近冷凝液出口位置设有与内管连通的蒸汽进口;料管两端开口,料管第一端与第二连接口连接且其第二端连接有塞头,料管内部设有筛板,料管上靠近第二端设有蒸汽出口,蒸汽出口用过连接管与蒸汽进口连接。优选的,内管第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口连接的第一磨口。优选的,料管第一端设有与第二连接口连接的第二磨口。优选的,塞头设有与料管连接的第三磨口。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硅分子筛疏水改性装置,工作原理如下:打开塞头,将需要改性的高硅分子筛铺设在筛板上,塞上塞头,将改性剂加入烧瓶中,冷凝管通冷凝液,加热烧瓶,改性剂蒸汽进入料管内经过高硅分子筛对其进行改性,然后从蒸汽出口、连接管、蒸汽进口进入冷凝管在冷凝回流至烧瓶内。采用本技术改性装置对高硅分子筛进行改性,改性后高硅分子筛无需清洗,节约溶剂,避免污染;采用蒸汽与高硅分子筛接触反应,避免高硅分子筛粘接在一起,有效提高改性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硅分子筛疏水改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提出一种高硅分子筛疏水改性装置,包括烧瓶1、冷凝管和料管3;其中:烧瓶1具有第一连接口4和第二连接口5。冷凝管包括内管6以及套设在内管6外部的外管7,内管6两端开口,内管6第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口4连接的第一磨口,内管6与外管7之间形成冷凝液腔8,冷凝管上设有与冷凝液腔8连通的冷凝液进口9、冷凝液出口10,冷凝管上靠近冷凝液出口位置设有与内管6连通的蒸汽进口11。料管3两端开口,料管3第一端设有与第二连接口5连接的第二磨口且其第二端连接有塞头12,塞头12设有与料管3连接的第三磨口,料管3内部设有筛板13,料管3上靠近第二端设有蒸汽出口14,蒸汽出口14用过连接管2与蒸汽进口11连接。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打开塞头12,将需要改性的高硅分子筛a铺设在筛板13上,塞上塞头12,将改性剂加入烧瓶1中,冷凝管通冷凝液,加热烧瓶1,改性剂蒸汽进入料管3内经过高硅分子筛a对其进行改性,然后从蒸汽出口14、连接管2、蒸汽进口11进入冷凝管在冷凝回流至烧瓶1内。采用本技术改性装置对高硅分子筛进行改性,改性后高硅分子筛a无需清洗,节约溶剂,避免污染;采用蒸汽与高硅分子筛a接触反应,避免高硅分子筛a粘接在一起,有效提高改性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硅分子筛疏水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烧瓶(1)、冷凝管和料管(3);烧瓶(1)具有第一连接口(4)和第二连接口(5);/n冷凝管包括内管(6)以及套设在内管(6)外部的外管(7),内管(6)两端开口,内管(6)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口(4)连接,内管(6)与外管(7)之间形成冷凝液腔(8),冷凝管上设有与冷凝液腔(8)连通的冷凝液进口(9)、冷凝水出口(10),冷凝管上靠近冷凝液出口位置设有与内管(6)连通的蒸汽进口(11);/n料管(3)两端开口,料管(3)第一端与第二连接口(5)连接且其第二端连接有塞头(12),料管(3)内部设有筛板(13),料管(3)上靠近第二端设有蒸汽出口(14),蒸汽出口(14)用过连接管(2)与蒸汽进口(1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硅分子筛疏水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烧瓶(1)、冷凝管和料管(3);烧瓶(1)具有第一连接口(4)和第二连接口(5);
冷凝管包括内管(6)以及套设在内管(6)外部的外管(7),内管(6)两端开口,内管(6)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口(4)连接,内管(6)与外管(7)之间形成冷凝液腔(8),冷凝管上设有与冷凝液腔(8)连通的冷凝液进口(9)、冷凝水出口(10),冷凝管上靠近冷凝液出口位置设有与内管(6)连通的蒸汽进口(11);
料管(3)两端开口,料管(3)第一端与第二连接口(5)连接且其第二端连接有塞头(12),料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田正芳解明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纳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黄冈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