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9022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属于提升设备领域,包括:竖向传输组件,用于将抗车辙剂提升到拌缸工作平台处;所述竖向传输组件包括竖向主动轮、竖向从动轮、以及绕设在竖向主动轮和竖向从动轮上的竖向传动带,所述竖向传动带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抗车辙剂的置物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将袋装抗车辙剂放置在置物架上即可提升,提升到高处后人工将抗车辙剂搬离置物架,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高压风吹送存在的设备投入大且利用率低的缺陷,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
本技术属于提升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在高温和持续重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显著的永久变形,形成车辙病害,不仅会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安全性,而且会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为了防治车辙病害,延长路面服务寿命,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抗车辙剂是一个有效措施,抗车辙剂外观一般为黑色颗粒,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直接添加于沥青拌和楼的拌缸中。目前,抗车辙剂的添加多采用人工投料方式,首先需要将大量的抗车辙剂搬到二楼甚至更高的工作平台上,其次再人工将抗车辙剂抛入拌缸内。人工搬运主要采用吊装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且工人劳动强度较大,虽然现有也存在通过高压风吹送的方式将抗车辙剂从地面吹送至拌缸内,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专门的设备投入,且多为配套设备,导致设备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通过竖向传输组件实现抗车辙剂的提升,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高压风吹送方式存在的设备投入大且利用率低的缺陷,提高了工作效率。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包括:竖向传输组件,用于将抗车辙剂提升到拌缸工作平台处;所述竖向传输组件包括竖向主动轮、竖向从动轮、以及绕设在竖向主动轮和竖向从动轮上的竖向传动带,所述竖向传动带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抗车辙剂的置物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架与竖向传动带固定连接,且所述置物架与传竖向动带表面的夹角为30-7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架与竖向传动带可转动连接以使置物架下移时自然下垂并贴合竖向传动带,所述置物架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70°。优选地,所述置物架与竖向传动带通过铰链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置物架的间距为1-2m。其中,所述竖向主动轮、竖向从动轮为链轮或皮带轮,所述竖向传动带为链条或皮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沥青拌和楼用提升装置还包括:水平传输组件,用于将竖向传输组件传送的抗车辙剂输送至拌缸投料口处。优选地,所述水平传输组件包括水平主动轮、水平从动轮、以及绕设在水平主动轮和水平从动轮上的水平传动带,所述水平传动带的端部与竖向传动带的顶端贴近设置,且水平传动带的端部低于竖向传动带的顶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主动轮、水平从动轮为链轮或皮带轮,所述水平传动带为链条或皮带。其中,所述沥青拌和楼用提升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竖向传输组件以及水平传输组件启停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拌和楼底部的第一控制开关、以及设置在拌缸工作平台处的第二控制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竖向传输组件将抗车辙剂提升到拌缸工作平台处,使用时将袋装抗车辙剂放置在置物架上即可提升,提升到高处后人工将抗车辙剂搬离置物架,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高压风吹送存在的设备投入大且利用率低的缺陷,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技术可以设置置物架与竖向传动带可转动连接,提升时,置物架与竖向传动带表面形成一定的夹角用于放置抗车辙剂,置物架在下移时可以自然下垂贴和竖向传动带表面,节省空间。3、本技术还可以包括水平传输组件,可以将竖向传输组件提升上来的抗车辙剂输送至拌缸投料口处,省去人工将抗车辙剂搬离置物架,减小劳动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置物架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竖向传输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为了方便描述,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为了解决现有高压风吹送方式存在的设备投入大且利用率低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如图1所示,设置在拌和楼1处,包括:竖向传输组件,用于将抗车辙剂提升到拌缸工作平台101处;如图2所示,所述竖向传输组件包括竖向主动轮201、竖向从动轮202、以及绕设在竖向主动轮201和竖向从动轮202上的竖向传动带2,所述竖向传动带2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抗车辙剂的置物架20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竖向主动轮201设置在拌和楼1的底部,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动,所述竖向从动轮202通过支撑轴可转动设置在拌缸工作平台101上的栏杆处,驱动组件带动竖向主动轮201转动,通过与竖向从动轮202的配合带动竖向传动带2回转,进一步带动置物架203上升或下移。如图3所示,所述置物架203与竖向传动带2固定连接,且所述置物架203与传竖向动带2表面的夹角为30-70°,将袋装抗车辙剂放在置物架203上即可将抗车辙剂提升至拌缸工作平台101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安装空间,所述置物架203与竖向传动带2可转动连接,以使置物架203下移时自然下垂并贴合竖向传动带2,所述置物架203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70°。如图2所示,抗车辙剂从竖向传输组件的左侧上料,控制竖向主动轮201顺时针转动,竖向传动带2带动置物架203提升至拌缸工作平台101处,工作人员手动将抗车辙剂从置物架203上搬离;竖向主动轮201继续转动,竖向传动带2带动置物架203下移,由于置物架203与竖向传动带2可转动连接,此时置物架203在自重下自然下垂,并贴合竖向传动带2表面。为了实现置物架203与竖向传动带2的可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将置物架203与竖向传动带2通过铰链连接,选择铰链的可转动范围为0-70°,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置物架203的间距设置为1-2m,设置距离太近导致竖向传输带2负重太大,降低使用寿命。所述置物架3可以是矩形板结构,为了减轻配重,如图4所示,所述置物架203也可以是框架结构,具体的,置物架203整体呈H型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通过连接横杆固定。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去掉连接横杆,将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竖向传输组件,用于将抗车辙剂提升到拌缸工作平台处;/n所述竖向传输组件包括竖向主动轮、竖向从动轮、以及绕设在竖向主动轮和竖向从动轮上的竖向传动带,所述竖向传动带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抗车辙剂的置物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向传输组件,用于将抗车辙剂提升到拌缸工作平台处;
所述竖向传输组件包括竖向主动轮、竖向从动轮、以及绕设在竖向主动轮和竖向从动轮上的竖向传动带,所述竖向传动带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抗车辙剂的置物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与竖向传动带固定连接,且所述置物架与传竖向动带表面的夹角为3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与竖向传动带可转动连接以使置物架下移时自然下垂并贴合竖向传动带,所述置物架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与竖向传动带通过铰链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置物架的间距为1-2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拌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军科郭彦强侯登峰齐伟夏毓翔赵朋马娟徐鹏弥海晨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公路研究院陕西省宝鸡公路管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