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料斗上料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896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料斗上料缓冲装置,包括开口为多边形的料斗、与料斗上沿数量相等且宽度适配的挡板,以及连通料斗的释压除尘装置,所述挡板与料斗的上沿铰接,挡板的内侧为锥形结构且拼合成料斗的开口形状、外侧探出料斗且固接与料斗的外壁适配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重量大于挡板的内侧重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小燃料对料斗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扬尘飞溅,向料斗上料时减少了灰尘的外漏,极大的改善了车间的生产环境,避免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向料斗上料的同时快速排出料斗内的空气,从而避免了气体压缩发生迸溅现象,降低了车间的噪声。还改善了车间的环境卫生,减轻了工作人员打扫车间卫生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料斗上料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上料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地下料斗上料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发电指利用生物质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发电,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在燃烧农林废弃物等燃料时,需要利用抓斗将燃料抓到上料口上方释放。传统上料口的的上端开口,当燃料坠下时,将上料口堵住,导致上料斗内的空气无法及时排出,造成粉尘迸溅现象。因此在上料时产生大量扬尘,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变差,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增加了卫生打扫难度,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料斗上料缓冲装置,能减小燃料对料斗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扬尘飞溅,改善了车间的生产环境,避免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还改善了车间的环境卫生,达到环保要求,减轻了工作人员打扫车间卫生的工作量。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地下料斗上料缓冲装置,包括开口为多边形的料斗、与料斗上沿数量相等且宽度适配的挡板,以及连通料斗的释压除尘装置,所述挡板与料斗的上沿铰接,挡板的内侧为锥形结构且拼合成料斗的开口形状、外侧探出料斗且固接与料斗的外壁适配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重量大于挡板的内侧重量。本方案的料斗为顶面面积大于底面面积的正四棱台形状,料斗有四个上沿,挡板的宽度与料斗内周的径向尺寸适配,即挡板的两侧能沿料斗的内壁滑动,进而翻折到料斗内。释压除尘装置与料斗的连通口的高度高于料斗内燃料堆的高度,通过释压除尘装置能将料斗内产生的灰尘清除掉,且释放料斗内产生的气压。挡板的内侧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构,其斜边处与料斗的上沿铰接,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相聚,从而拼合成正方形,从而将料斗的开口堵住。配重块位于挡板的外侧下端面,由于配重块的重量大于挡板的内侧重量,因此当挡板的内侧未受力时,配重块向下压挡板的外侧,此时挡板的内侧向上移动,当挡板翻折到水平状态时,配重块与料斗的外壁接触配合,从而通过料斗支住配重块,从而使挡板保持水平状态。作为优选,所述释压除尘装置包括与料斗连通的管道,所述管道上设有向上开启的插板阀,所述插板阀的插板与配重块通过连杆铰接;还包括与管道远离料斗一端连通且竖向固设的集尘筒,所述集尘筒的顶面开口且内设位于管道上方的滤尘板,集尘筒的下部开设除尘口,所述除尘口内铰接除尘门。本方案的管道与料斗的连通口的高度高于料斗内燃料堆的高度,因此燃料不会将管道堵住。插板阀的插板向上拔出时,插板阀打开,此时灰尘与气流能穿过管道;插板阀的插板向下插入时,插板阀关闭,此时灰尘与气流无法穿过管道。插板阀的插板上端固接第一耳座,第一耳座铰接连杆的一端,配重块的外侧固接第二耳座,第二耳座与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当挡板的内侧被燃料向下压动时,挡板的外侧向上翻折,从而能通过连杆将插板阀的插板向上拔出,从而打开插板阀。集尘筒竖向固设在料斗的一侧,与管道远离料斗一端连通。滤尘板位于集尘筒的上部,滤尘板能将空气中的灰尘滤出,仅供空气通过。集尘筒的下部设有腔体,当滤尘板滤出灰尘后,在重力作用下掉到腔体内,腔体位于管道的下方,因此灰尘不会堵住管道与集尘筒的连通口。集尘筒的下部开设除尘口,除尘口位于腔室的一侧,除尘门的下端与除尘口的下沿铰接。当除尘门向下翻折下来时,能打开除尘口,且向下倾斜,在卸灰时起到导灰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滤尘板的外径与集尘筒的内径适配,滤尘板横向滑接于集尘筒内。本方案的滤尘板的外周与集尘筒的内周密封连接,防止灰尘从滤尘板与集尘筒之间的连接处渗出,滤尘板能沿集尘筒的内壁保持水平状态上下滑动。作为优选,所述滤尘板的四周固接滑块,所述集尘筒的四周内壁开设与滑块适配的滑槽。本方案的滑块沿对应的滑槽上下滑动,通过滑槽限定滑块的位置,从而通过滑块限定滤尘板的位置,防止滤尘板发生偏移,提高了滤尘板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集尘筒的内壁固接两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均位于管道上方,所述滤尘板位于两限位环之间。本方案中,位于上方的限位环固在集尘筒的内壁上端,起到防止滤尘板从集尘筒内脱出的作用;位于下方的限位环固接在集尘筒的内壁下部,位于管道上方,起到防止滤尘板滑到管道处或滑到管道下方的作用,从而防止滤尘板堵住管道与集尘筒的连通口,且防止滤尘板滑到到管道下方后无法起到滤尘作用。作为优选,所述除尘门的下端与除尘口的下端面铰接,除尘门的上端设有与集尘筒适配的锁紧机构。本方案的锁紧机构为搭扣,搭扣的挂钩固接在集尘筒上,搭扣的挂环固接在除尘门上。当除尘门向下翻折下来时,能打开除尘口,且向下倾斜,在卸灰时起到导灰作用。作为优选,所述配重块上固接与料斗的外壁适配的支撑杆。本方案的支撑杆为圆柱型结构,由于料斗的外壁为倾斜面,要让配重块与斜面适配,配重块与料斗外壁的接触面也应做成倾斜面,势必需要增加生产成本,而支撑杆能起到同样的支撑作用且结构简单,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能减小燃料对料斗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扬尘飞溅,向料斗上料时减少了灰尘的外漏,极大的改善了车间的生产环境,避免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并且本技术能在向料斗上料的同时快速排出料斗内的空气,从而避免了气体压缩发生迸溅现象,降低了车间的噪声。还改善了车间的环境卫生,达到环保要求,减轻了工作人员打扫车间卫生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中所示:1、料斗,2、挡板,3、配重块,4、管道,5、插板阀,6、集尘筒,7、滤尘板,8、除尘门,9、限位环,10、支撑杆,11、料堆。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一种地下料斗上料缓冲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开口为多边形的料斗1、与料斗1上沿数量相等且宽度适配的挡板2,以及连通料斗1的释压除尘装置,挡板2与料斗1的上沿铰接,挡板2的内侧为锥形结构且拼合成料斗1的开口形状、外侧探出料斗1且固接与料斗1的外壁适配的配重块3,配重块3的重量大于挡板2的内侧重量。配重块3上固接与料斗1的外壁适配的支撑杆10。释压除尘装置包括与料斗1连通的管道4,管道4上设有向上开启的插板阀5,插板阀5的插板与配重块3通过连杆铰接;还包括与管道4远离料斗1一端连通且竖向固设的集尘筒6,集尘筒6的顶面开口且内设位于管道4上方的滤尘板7,集尘筒6的下部开设除尘口,除尘口内铰接除尘门8。除尘门8的下端与除尘口的下端面铰接,除尘门8的上端设有与集尘筒6适配的锁紧机构。滤尘板7的外径与集尘筒6的内径适配,滤尘板7横向滑接于集尘筒6内。滤尘板7的四周固接滑块,集尘筒6的四周内壁开设与滑块适配的滑槽。集尘筒6的内壁固接两限位环9,限位环9均位于管道4上方,滤尘板7位于两限位环9之间。料斗1为顶面面积大于底面面积的正四棱台形状,料斗1有四个上沿,挡板2的宽度与料斗1内周的径向尺寸适配,即挡板2的两侧能沿料斗1的内壁滑动,进而翻折到料斗1内。释压除尘装置与料斗1的连通口的高度高于料斗1内燃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料斗上料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为多边形的料斗(1)、与料斗(1)上沿数量相等且宽度适配的挡板(2),以及连通料斗(1)的释压除尘装置,所述挡板(2)与料斗(1)的上沿铰接,挡板(2)的内侧为锥形结构且拼合成料斗(1)的开口形状、外侧探出料斗(1)且固接与料斗(1)的外壁适配的配重块(3),所述配重块(3)的重量大于挡板(2)的内侧重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料斗上料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为多边形的料斗(1)、与料斗(1)上沿数量相等且宽度适配的挡板(2),以及连通料斗(1)的释压除尘装置,所述挡板(2)与料斗(1)的上沿铰接,挡板(2)的内侧为锥形结构且拼合成料斗(1)的开口形状、外侧探出料斗(1)且固接与料斗(1)的外壁适配的配重块(3),所述配重块(3)的重量大于挡板(2)的内侧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料斗上料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压除尘装置包括与料斗(1)连通的管道(4),所述管道(4)上设有向上开启的插板阀(5),所述插板阀(5)的插板与配重块(3)通过连杆铰接;
还包括与管道(4)远离料斗(1)一端连通且竖向固设的集尘筒(6),所述集尘筒(6)的顶面开口且内设位于管道(4)上方的滤尘板(7),集尘筒(6)的下部开设除尘口,所述除尘口内铰接除尘门(8)。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昭常宋壮远李玉
申请(专利权)人:兰陵琦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