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8797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6
锥形部(34)形成为向下方凹陷,且具有多个排水孔(34c)。在锥形部(34)的内侧且不会堵住排水孔(34c)的开口的位置,设有沿径向延伸的肋(35、3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安装在汽车等上且用于送出空调用空气的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特别是属于由布置在下方的电机驱动送风扇的这一构造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安装在车辆上的空调装置构成为:选择车室内空气(内部空气)和车室外空气(外部空气)中的一者作为空调用空气送出,利用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调节温度之后,供往车室的各部分。近年来,下述用于送出空调用空气的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已投入实用,其不仅具有仅送出所述内部空气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和仅送出所述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引入模式,还能够切换到同时送出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的内外部空气双层流模式。即,如专利文献1~4所示,在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的机壳上形成有内部空气引入口和外部空气引入口,且在该机壳内形成有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在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的内部,分别设有送风扇,上述两台送风扇由共用的电机驱动。在机壳上,设有将内部空气引入口和外部空气引入口打开、关闭的内外部空气切换风门,利用该内外部空气切换风门能够在仅打开内部空气引入口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仅打开外部空气引入口的外部空气引入模式以及打开内部空气引入口和外部空气引入口的内外部空气双层流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然后,使所述两台送风扇旋转,如果切换到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则从内部空气引入口引入的内部空气流入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如果切换到外部空气引入模式,则从外部空气引入口引入的外部空气流入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如果切换到内外部空气双层流模式,则从外部空气引入口引入的外部空气流入上层空气通路,而从内部空气引入口引入的内部空气流入下层空气通路。就专利文献4的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而言,收纳送风扇的涡壳由上涡壳和下涡壳构成,下涡壳的上部嵌合到上涡壳的下部,由此使上涡壳和下涡壳实现了一体化。在涡壳的内部,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隔板,由该隔板将涡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隔板的周缘部处于被上涡壳的下部和下涡壳的上部沿上下方向夹住的状态。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2967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20604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1-20150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5-672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送风扇包括被称为锥形部的部分,该锥形部形成为从固定在电机的旋转轴上的被固定部延伸到周围的叶片,该锥形部有时形成为向下方凹陷的形状。即,如果电机的旋转轴较长,则难以保证旋转时的稳定性,因此需要使旋转轴较短,为了使旋转轴较短,就需要使送风扇的被固定部靠下。另一方面,因为叶片的位置由涡壳的位置决定,所以为了使电机的旋转轴较短,需要将锥形部的中心部形成在比外周部靠下的位置,由此就要使被固定部位于下方。然而,如果像这样使锥形部为向下方凹陷的形状,则当例如雨水或洗车时的水从外部空气引入口浸入涡壳的内部时,因为锥形部的上表面呈凹陷的形状,所以该上表面上有时会积水,该水可能成为产生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于是,能够想到在锥形部设置排水孔,但如果设置排水孔,则会导致锥形部的刚性下降,其结果是,可能成为产生叶片变形、断裂的原因。本专利技术正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锥形部不会积水,来抑制不良现象产生,同时做到能够保证刚性,来预防叶片变形、断裂。-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在锥形部设置排水孔来将积存在该锥形部的上表面上的水排向该锥形部的下方,并设置了沿径向延伸的肋以免妨碍从锥形部排水。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其包括机壳、送风扇以及电机,在所述机壳上形成有引入车室内空气的内部空气引入口和引入车室外空气的外部空气引入口,所述机壳中收纳有将所述内部空气引入口和所述外部空气引入口打开、关闭的内外部空气切换风门,所述送风扇设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电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所述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机的上侧布置有所述送风扇,所述送风扇包括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的被固定部、从该被固定部沿该旋转轴的径向延伸的锥形部以及固定在该锥形部的径向外侧的叶片,所述锥形部形成为向下方凹陷,且具有将该锥形部的上表面上的水排向该锥形部的下方的多个排水孔,在所述锥形部的内侧且不会堵住所述排水孔的开口的位置,设有沿径向延伸的肋。根据该构成方式,例如如果雨水或洗车时的水从外部空气引入口浸入机壳的内部而到达锥形部的上表面,则因为锥形部上形成有排水孔,所以会从排水孔向锥形部的下方进行排水。此时,由于排水孔的开口没有被肋堵住,因此锥形部的上表面难以保持积水状态。此外,因为锥形部的内侧的肋沿径向延伸,所以呈向下方凹陷形状的锥形部被肋加强而能保证锥形部的刚性。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固定部设置为向所述锥形部的内侧突出,所述肋与所述被固定部的外周面相连。根据该构成方式,用于提高锥形部的刚性的肋与被固定部的外周面相连,而使得被固定部与锥形部连结起来,由此能进一步加强锥形部。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肋布置为横穿所述排水孔。根据该构成方式,锥形部的形成有排水孔的部位附近被肋加强。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内部空气引入口和所述外部空气引入口都连通的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所述送风扇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中的第一叶片和布置在所述第二空气通路中的第二叶片,且构成为:利用所述第一叶片将所述第一空气通路内的空气作为空调用空气送出,利用所述第二叶片将所述第二空气通路内的空气作为空调用空气送出,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锥形部的外周部相结合。根据该构成方式,如果使内外部空气切换风门进行工作来打开内部空气引入口且关闭外部空气引入口,就成为从内部空气引入口引入内部空气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在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下,送风扇旋转,由此内部空气引入口引入的内部空气便在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中流动并作为空调用空气被送出。如果使内外部空气切换风门进行工作来关闭内部空气引入口且打开外部空气引入口,就成为从外部空气引入口引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引入模式。在外部空气引入模式下,送风扇旋转,由此从外部空气引入口引入的外部空气便在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中流动并作为空调用空气被送出。如果使内外部空气切换风门进行工作来将内部空气引入口和外部空气引入口打开,就成为内外部空气双层流模式,送风扇旋转,由此从外部空气引入口引入的外部空气流经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中的一个空气通路,从内部空气引入口引入的内部空气则流经另一个空气通路,从而作为空调用空气被送出。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锥形部的外周部的上表面相结合,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锥形部的外周部的下表面相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其包括机壳、送风扇以及电机,在所述机壳上形成有引入车室内空气的内部空气引入口和引入车室外空气的外部空气引入口,所述机壳中收纳有将所述内部空气引入口和所述外部空气引入口打开、关闭的内外部空气切换风门,所述送风扇设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电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所述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n在所述电机的上侧布置有所述送风扇,/n所述送风扇包括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的被固定部、从该被固定部沿该旋转轴的径向延伸的锥形部以及固定在该锥形部的径向外侧的叶片,/n所述锥形部形成为向下方凹陷,且具有将该锥形部的上表面上的水排向该锥形部的下方的多个排水孔,/n在所述锥形部的内侧且不会堵住所述排水孔的开口的位置,设有沿径向延伸的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7 JP 2018-0603671.一种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其包括机壳、送风扇以及电机,在所述机壳上形成有引入车室内空气的内部空气引入口和引入车室外空气的外部空气引入口,所述机壳中收纳有将所述内部空气引入口和所述外部空气引入口打开、关闭的内外部空气切换风门,所述送风扇设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电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所述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机的上侧布置有所述送风扇,
所述送风扇包括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的被固定部、从该被固定部沿该旋转轴的径向延伸的锥形部以及固定在该锥形部的径向外侧的叶片,
所述锥形部形成为向下方凹陷,且具有将该锥形部的上表面上的水排向该锥形部的下方的多个排水孔,
在所述锥形部的内侧且不会堵住所述排水孔的开口的位置,设有沿径向延伸的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固定部设为向所述锥形部的内侧突出,
所述肋与所述被固定部的外周面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布置为横穿所述排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内部空气引入口和所述外部空气引入口都连通的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
所述送风扇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中的第一叶片和布置在所述第二空气通路中的第二叶片,且构成为:利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原真司田中武史伯方俊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