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8704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含: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转向架,能够往复位移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穿出所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转向架具有轴向、垂直所述轴向的径向、延所述轴向设置的齿条部及螺杆部;齿轮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啮合所述齿条部;螺帽,枢设在所述壳体内并由多个滚动体螺合所述螺杆部;马达,用以驱动所述螺帽进而带动所述转向架往复位移;及压迫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并沿径向压抵在所述转向架的螺杆部,以提供所述螺杆部径向推力。以增加转向架的螺杆部径向压迫力,以抑制噪音产生及提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本技术与车用转向系统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在用户转动方向盘后,透过方向机柱驱动齿轮轴,被驱动的齿轮轴再带动转向架的齿条部分,使转向架线性位移,在此同时,装设在齿轮轴上的角度传感器会传输讯号至电子控制单元,再由电子控制单元控制马达的转子转动,所述转子则同步带动螺帽旋转,再由螺帽驱动转向架上的螺杆部分移动,而产生对于使用者提供转向辅助力量的功效。由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架支撑点主要位于两侧,即转向架一侧的齿条部与另一侧的螺杆部,其中在转向架的齿条部因有小齿轮啮合作为拘束,因此在所述转向架的齿条部不容易有间隙产生,然而所述转向架的螺杆部由于需与滚珠与螺帽相互装配,三者之间容易有间隙产生,导致车辆在行驶中,因路面回馈容易使所述转向架产生晃动进而导致转向架的螺杆部与滚珠及螺帽相互撞击,而产生扰人异音及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增加转向架的螺杆部径向压迫力,以抑制噪音产生及提升使用寿命。为达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n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n转向架,能够往复位移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穿出所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转向架具有轴向、垂直所述轴向的径向、延所述轴向设置的齿条部及螺杆部;/n齿轮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啮合所述齿条部;/n螺帽,枢设在所述壳体内并由多个滚动体螺合于所述螺杆部;/n马达,用以驱动所述螺帽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转向架往复位移;以及/n压迫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并沿径向压抵在所述转向架的螺杆部,以提供所述螺杆部径向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
转向架,能够往复位移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穿出所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转向架具有轴向、垂直所述轴向的径向、延所述轴向设置的齿条部及螺杆部;
齿轮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啮合所述齿条部;
螺帽,枢设在所述壳体内并由多个滚动体螺合于所述螺杆部;
马达,用以驱动所述螺帽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转向架往复位移;以及
压迫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并沿径向压抵在所述转向架的螺杆部,以提供所述螺杆部径向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更具有对应所述转向架的螺杆部的径向穿孔,所述压迫单元包含调整件、压迫元件及弹性元件,所述调整件螺设在所述径向穿孔,所述压迫元件能够延径向活动地设在所述径向穿孔,并具有沿径向压抵在所述螺杆部的压抵部,所述弹性元件设在所述调整件与压迫元件之间,使所述压迫元件产生压抵在所述螺杆部的所述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智杰黄信铭
申请(专利权)人: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