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修春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材料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8472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成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上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固定有推板,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的相对侧壁上共同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滑动套接有滑套,所述推板的上端固定在滑套的下端,所述壳体的一侧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推板的相对一侧均固定有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持续性对材料进行挤压成型,从而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并且在挤压时,能很好的将进料斗进行遮挡,进而避免在挤压时出现物料下落的情况,能有效避免材料的浪费,有助于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材料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成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材料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材料是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大致分为:(1)无机材料,它包括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如天然石材、烧土制品、水泥、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等)。(2)有机材料,它包括植物质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涂料、粘胶剂)和沥青材料。(3)复合材料,它包括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一般由无机非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而成。现有的环保建筑材料一般都是通过将各种材料进行均匀混合后,再通过挤压设备施压成型,但是现有的挤压设备在对设备内的材料进行挤压时,依旧会有部分环保材料下落,这部分材料无法有效进行利用,导致材料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材料成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材料成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材料成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动力机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材料成型装置,包括壳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的一侧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上设有横杆(8),所述横杆(8)的一端固定有推板(9),所述壳体(12)的上端设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上设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下端设有移动槽(21),所述移动槽(21)内的相对侧壁上共同固定有固定杆(22),所述固定杆(22)上滑动套接有滑套(23),所述推板(9)的上端固定在滑套(23)的下端,所述壳体(12)的一侧通过螺栓(16)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和推板(9)的相对一侧均固定有模板(1),所述壳体(12)的下端设有出料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材料成型装置,包括壳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的一侧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上设有横杆(8),所述横杆(8)的一端固定有推板(9),所述壳体(12)的上端设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上设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下端设有移动槽(21),所述移动槽(21)内的相对侧壁上共同固定有固定杆(22),所述固定杆(22)上滑动套接有滑套(23),所述推板(9)的上端固定在滑套(23)的下端,所述壳体(12)的一侧通过螺栓(16)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和推板(9)的相对一侧均固定有模板(1),所述壳体(12)的下端设有出料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12)下端一侧电动伸缩杆(7),所述壳体(12)的下端另一侧设有豁口(3),所述豁口(3)内的一端侧壁上铰接有转动板(6),所述电动伸缩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板(6)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修春郝鹏孙超王子利刘金聪邵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修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