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803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设有支撑柱,所述上层板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设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上设有竖杆,所述竖杆上设有滑套,所述滑套设有通孔和梅花螺栓,所述上层板上部设有功能箱,所述功能箱内部设有伺服电动机、主轴、主动轮、从动轮、皮带、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有覆铜板模具和砂轮,所述主轴连接伺服电动机,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的皮带将机械能传递给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带动输入轴将机械能输入到变速箱中,所述输出轴带动覆铜板和砂轮的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砂轮和可变速的输出轴来进行覆铜板的磨边,提高了磨边的效率和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
本技术属于覆铜板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
技术介绍
PCB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并且在国家日益增长的经济环境下,电子产品需求量与日俱增,而用于制作电路板的覆铜板需求量也跟着加大,这就要求其生产厂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印刷线路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覆铜板进行裁切,裁切后边缘必然会有毛刺,因此需要对覆铜板周边的毛刺进行切除,传统的装置对覆铜板边缘打磨使用上会不方便,因生产不同大小规格的覆铜板,能够满足打磨要求的装置很少,不但效率低,而且毛刺去除不完全不彻底,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通过设置覆铜板模具和变速的砂轮来对覆铜板来进行磨边,提高了覆铜板的磨边效率,非常适合当今覆铜板磨边的需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下层板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中间设有一钢板,所述上层板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设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上设有竖杆,所述竖杆上设有滑套,所述滑套设有通孔和梅花螺栓,所述竖杆上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上设有第一覆铜板模具和覆铜板,所述第二横杆上设有遮盖铁片,所述上层板上部设有功能箱,所述功能箱上设有总控制开关,所述功能箱内部设有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内部设有伺服电动机和主轴,所述第二结构设有主动轮、从动轮、皮带、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二覆铜板模具和砂轮,所述主轴连接伺服电动机,所述主动轮连接主轴,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的皮带将机械能传递给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带动输入轴将机械能输入到变速箱中,经过多级变速之后传递给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带动第二覆铜板和砂轮的转动。在本技术的覆铜板的磨边装置中,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大小尺寸均相等,所述钢板的厚度小于上层板和下层板的厚度,所述支撑柱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上层板的底部和下层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大小尺寸均相等,所述钢板焊接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与上层板和下层板成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均为金属材料制成。在本技术的覆铜板的磨边装置中,所述钢板下部设有第一层,所述钢板上部设有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依次可以放置未加工的覆铜板和已加工好的覆铜板,所述第一层与第二层空间大小相等。在本技术的覆铜板的磨边装置中,所述燕尾槽设有第一燕尾槽、第二燕尾槽和第三燕尾槽,所述燕尾块设有第一燕尾块、第二燕尾块和第三燕尾块,所述竖杆设有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所述第三竖杆上设有伸缩杆,所述第三竖杆上设有梅花螺栓,所述伸缩杆在梅花螺栓的配合下可以自由地进行高度的调节,所述第一横杆分别连接伸缩杆、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所述第二横杆位于第一横杆的上方,所述遮盖铁片下方分别设有所述第一覆铜板模具、第二覆铜板模具、砂轮和覆铜板,所述砂轮为市场上常见的材料,所述覆铜板模具为市场上已设定并制作好的模具材料。在本技术的覆铜板的磨边装置中,所述总控制开关设有开启、慢速和快速功能,所述遮盖铁片与第二横杆连接处设有弹性铁片,所述弹性铁片焊接于遮挡铁片上,所述弹性铁片设有三片,所述三片弹性铁片规格均相等。在本技术的覆铜板的磨边装置中,所述伸缩杆上部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可以放置第一横杆,所述凹槽是为了在磨边是防止第一横杆发生弹性变形造成磨边工作时产生不规则变化从而影响覆铜板的尺寸。在本技术的覆铜板的磨边装置中,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所述第一键槽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键槽两端分别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大小均相等。实施本技术的这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案设置第一覆铜板模具和第二覆铜板模具,并将待磨的覆铜板与第一覆铜板模具处于同一轴上,砂轮和第二覆铜板模具处于同一轴线上,也可以将待磨的覆铜板调至砂轮的上方,这就解决了覆铜板在磨边时的不彻底性,避免造成覆铜板的二次磨边,总开关的设置可以根据覆铜板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砂轮速度的调节,这样人为控制覆铜板磨边的过程,装置操作非常简便,非常适合当今覆铜板磨边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这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这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这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这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中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这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中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这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中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体1、上层板2、下层板3、万向轮4、钢板5、滑套6、通孔7、梅花螺栓8、第一横杆9、第二横杆10、遮盖铁片11、覆铜板12、功能箱13、总控制开关14、第一结构15、第二结构16、伺服电动机17、主轴18、主动轮19、从动轮20、皮带21、变速箱22、输入轴23、输出轴24、第二覆铜板模具25、砂轮26、第一支撑柱27、第二支撑柱28、第三支撑柱29、第一层30、第二层31、第一燕尾槽32、第二燕尾槽33、第三燕尾槽34、第一燕尾块35、第二燕尾块36、第三燕尾块37、第一竖杆38、第二竖杆39、第三竖杆40、伸缩杆41、弹性铁片42、凹槽43、第一键槽44、第二键槽45、第一通孔46、第二通孔47、第三通孔48、第四通孔4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至6所示的本技术的这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包括上层板2和下层板3,所述下层板3底部设有万向轮4,所述上层板2和下层板3之间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中间设有一钢板5,通过设置钢板5增加了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的稳固性,所述上层板2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设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上设有竖杆,所述竖杆上设有滑套6,所述滑套设有通孔7和梅花螺栓8,通过设置滑套6和梅花螺栓8增加了加工不同形状覆铜板的可调性,所述竖杆上设有第一横杆9和第二横杆10,所述第一横杆9上设有第一覆铜板模具11和覆铜板12,所述第二横杆10上设有遮盖铁片11,通过设置遮盖铁片11可以使得在加工过程中不宜受到铁片和砂轮片飞溅造成对人体的打击,所述上层板2上部设有功能箱13,所述功能箱13上设有总控制开关14,所述功能箱13内部设有第一结构15和第二结构16,所述第一结构15内部设有伺服电动机17和主轴18,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下层板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中间设有一钢板,所述上层板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设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上设有竖杆,所述竖杆上设有滑套,所述滑套设有通孔和梅花螺栓,所述竖杆上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上设有第一覆铜板模具和覆铜板,所述第二横杆上设有遮盖铁片,所述上层板上部设有功能箱,所述功能箱上设有总控制开关,所述功能箱内部设有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内部设有伺服电动机和主轴,所述第二结构设有主动轮、从动轮、皮带、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二覆铜板模具和砂轮,所述主轴连接伺服电动机,所述主动轮连接主轴,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的皮带将机械能传递给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带动输入轴将机械能输入到变速箱中,经过多级变速之后传递给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带动第二覆铜板和砂轮的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铜板的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下层板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中间设有一钢板,所述上层板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设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上设有竖杆,所述竖杆上设有滑套,所述滑套设有通孔和梅花螺栓,所述竖杆上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上设有第一覆铜板模具和覆铜板,所述第二横杆上设有遮盖铁片,所述上层板上部设有功能箱,所述功能箱上设有总控制开关,所述功能箱内部设有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内部设有伺服电动机和主轴,所述第二结构设有主动轮、从动轮、皮带、变速箱、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二覆铜板模具和砂轮,所述主轴连接伺服电动机,所述主动轮连接主轴,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的皮带将机械能传递给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带动输入轴将机械能输入到变速箱中,经过多级变速之后传递给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带动第二覆铜板和砂轮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铜板的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大小尺寸均相等,所述钢板的厚度小于上层板和下层板的厚度,所述支撑柱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上层板的底部和下层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大小尺寸均相等,所述钢板焊接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与上层板和下层板成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均为金属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覆铜板的磨边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祖弟徐秀郑哲
申请(专利权)人:林州市诚雨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