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埋隧道进洞口段冒顶塌方处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7424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埋隧道进洞口段冒顶塌方处治方法,如下:步骤一、开挖隧道洞顶塌方土体,然后在塌方区域上方、且由洞口沿隧道开挖方向施作第一节段钢拱架混凝土盖板;钢拱架混凝土盖板的左右端部对应设置有向外侧伸出的、且与各侧板相垂直的板状的盖板左拱脚和盖板右拱脚。步骤二、分别锁紧盖板左拱脚和盖板右拱脚。步骤三、然后开挖隧道,然后在盖板顶部回填原开挖的土体。步骤四、重复步骤一~步骤三,连接于第一节段钢拱架混凝土盖板端部施作下一阶段钢拱架混凝土盖板,完成后,继续施作下一节段钢拱架混凝土盖板,直至完成塌方区域内盖板的施工。采用该处治方法不需要改变隧道原有的暗挖开挖方式,节省了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埋隧道进洞口段冒顶塌方处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灾害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浅埋隧道进洞口段冒顶塌方处治方法。
技术介绍
浅埋隧道进洞口段一般采用套拱管棚的施工方案。对于土石分界明显的隧道掌子面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即掌子面岩石分布区域采用爆破施工,掌子面土层分布区域采用机械施工。夏季隧道进洞口段施工时自然因素如连续降雨天气会有很大的风险导致隧道塌方。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是隧道掌子面土石分界明显,降水对隧道洞顶覆盖土层不间断渗透和浸泡,掌子面土体逐渐趋向饱和软化,自重增加,土体的摩擦力和粘聚力降低,产生塑性变形。在掌子面岩石分布区域爆破震动作用下拱顶土体顺着土岩分界线开始向下掉落,最终造成土体塌方,塌方部位的管棚钢管部分被压弯和折断。一般采用明挖法来处治浅埋隧道进洞口段冒顶塌方。若把原设计左幅或右幅隧道塌方段明挖后改为道路,则浅埋双幅隧道一长一短造成视觉不美观协调。采用明挖后原地回填施工工期较长,明挖回填部分边坡还需采用临时喷锚支护,超出明洞回填部分还要采用强支护如框架梁再加上征地安放土体,其造价较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埋隧道进洞口段冒顶塌方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处治方法如下:/n步骤一、开挖隧道洞顶塌方土体,然后在塌方区域(a)上方、且由洞口沿隧道开挖方向施作第一节段钢拱架混凝土盖板(1),所述钢拱架混凝土盖板(1)位于塌方区域(a)的隧道拱身上方,且与拱身的弧度相一致;所述钢拱架混凝土盖板(1)左右跨越所述塌方区域(a);/n所述钢拱架混凝土盖板(1)的左右端部对应设置有向外侧伸出的、且与各侧板相垂直的板状的盖板左拱脚(2)和盖板右拱脚(3);设定所述盖板左拱脚(2)位于塌方区域内的原设计隧道的拱身侧,所述盖板右拱脚(3)位于塌方区域内的原设计隧道的拱脚外侧;/n步骤二、分别锁紧所述盖板左拱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埋隧道进洞口段冒顶塌方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处治方法如下:
步骤一、开挖隧道洞顶塌方土体,然后在塌方区域(a)上方、且由洞口沿隧道开挖方向施作第一节段钢拱架混凝土盖板(1),所述钢拱架混凝土盖板(1)位于塌方区域(a)的隧道拱身上方,且与拱身的弧度相一致;所述钢拱架混凝土盖板(1)左右跨越所述塌方区域(a);
所述钢拱架混凝土盖板(1)的左右端部对应设置有向外侧伸出的、且与各侧板相垂直的板状的盖板左拱脚(2)和盖板右拱脚(3);设定所述盖板左拱脚(2)位于塌方区域内的原设计隧道的拱身侧,所述盖板右拱脚(3)位于塌方区域内的原设计隧道的拱脚外侧;
步骤二、分别锁紧所述盖板左拱脚(2)和盖板右拱脚(3);
步骤三、然后开挖隧道,隧道掌子面岩石分布区域采用爆破开挖,隧道掌子面土体分布区域采用机械开挖,出渣后,在隧道洞内、且紧贴于钢拱架混凝土盖板(1)内壁施作隧道初期支护,然后在盖板(1)顶部回填原开挖的土体;
步骤四、重复步骤一~步骤三,连接于所述第一节段钢拱架混凝土盖板(a)端部施作下一阶段钢拱架混凝土盖板,完成后,继续施作下一节段钢拱架混凝土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富生卓越杨泽平王光辉刘永胜李治国陈海军杨朝帅蒋永星贺雄飞洪侨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