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7355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2
一种排水系统,包含楼板、填充体及排水单元。所述楼板具有楼板顶面及形成于所述楼板顶面的凹槽。所述填充体填充于所述楼板的凹槽,所述排水单元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填充体内,并包括设置于所述楼板的凹槽的底部的排水总存,以及连接所述排水总存的管路组合。所述排水总存的高度不超过所述凹槽的深度并界定出容置空间,且具有总存顶面,以及形成于所述总存顶面且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顶入水孔,所述顶入水孔显露于所述填充体,借由将该排水单元的至少部分埋设于该填充体内,一旦该排水单元发生漏水的情况,只需将该填充体移除即可对该排水单元进行修缮,而不用从漏水楼层的楼下往上施工,能完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水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多楼层建筑的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以一栋多楼层的建筑而言,许多排水用的管线会埋设在相邻楼层之间的层板内,而若某一楼层的管线出现漏水状况,便需从漏水楼层的楼下的天花板施工来进行修缮才能有效解决漏水问题。然而,若该栋建筑是住宅大楼,便会产生「漏水的是楼上住户,施工处却在楼下住户」的情况,如此一来,势必会对漏水楼层楼下的住户产生莫大的侵扰。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仍存在明显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不便的排水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排水系统包含楼板、填充体及排水单元。所述楼板具有楼板顶面,以及形成于所述楼板顶面的凹槽。所述填充体填充于所述楼板的凹槽。所述排水单元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填充体内,并包括设置于所述楼板的凹槽的底部的排水总存,以及连接所述排水总存的管路组合,所述排水总存的高度不超过所述凹槽的深度并界定出容置空间,且具有总存顶面,以及形成于所述总存顶面且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顶入水孔,所述顶入水孔显露于所述填充体在本专利技术排水系统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填充体具有填充体顶面,且所述填充体顶面不低于所述排水总存的总存顶面。在本专利技术排水系统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填充体顶面高于所述排水总存的总存顶面,且所述填充体界定出连通所述排水总存的顶入水孔的排水通道。在本专利技术排水系统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排水总存还具有入水连接部,所述入水连接部界定出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入水通道,所述管路组合具有连接所述入水连接部的入水管路。在本专利技术排水系统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入水管路具有呈倾斜状地埋设于所述填充体内的埋设段部,所述埋设段部具有连接对应的所述入水连接部的第一端,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端且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在本专利技术排水系统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埋设段部具有水管以及连接所述水管的转接头。在本专利技术排水系统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排水总存还具有出水连接部,所述出水连接部界定出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出水通道,所述管路组合具有连接所述出水连接部的出水管路。在本专利技术排水系统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楼板包括混凝土层,以及形成于所述混凝土层之上的防水体,所述防水体具有形成于所述混凝土层之上的底涂层,以及形成于所述底涂层之上的面涂层。在本专利技术排水系统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楼板的材质包含混凝土,而所述填充体的材质为抗压强度低于所述楼板的材质的另一种混凝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将该排水单元的至少部分埋设于该填充体内,一旦该排水单元发生漏水的情况,只需将该填充体移除即可对该排水单元进行修缮,而不用从漏水楼层的楼下往上施工,因此,该排水系统的确能完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便。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不完整的部分剖面立体示意图,示例性地绘示本专利技术排水系统的一第一实施例;图2是一不完整的部分剖面立体示意图,示例性地绘示该第一实施例,但省略了该第一实施例所包含的一填充体;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4是一立体示意图,示例性地绘示该第一实施例所包含的一排水总存;图5是一不完整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示例性地绘示本专利技术排水系统的一第二实施例图6是一不完整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示例性地绘示本专利技术排水系统的一第三实施例;及图7是一立体分解示意图,示例性地绘示该第三实施例的该排水总存及一延伸件。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排水系统的一第一实施例适用于一栋多楼层的建筑,并且适用于设置在彼此上下相邻的两个楼层空间之间。该排水系统包含一楼板1、一填充体2(示于图1),以及一排水单元3。就建筑结构而言,假设该排水系统是设置于该栋建筑的一楼及二楼之间,则该楼板1是作为一楼的天花板的一部分,同时也作为二楼的地板的一部分,而该填充体2则是作为二楼的地板的一部分。该楼板1具有一楼板顶面11,以及一形成于该楼板顶面11的凹槽12。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该楼板1包括一混凝土层101及一形成于该混凝土层之上的防水体102。并且,该防水体102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一形成于该混凝土层101之上的底涂层及一形成于该底涂层之上的面涂层(该底涂层及该面涂层在图式中未示出),且该楼板顶面11即为该面涂层的顶面,但并不以此为限。另外,该楼板1的混凝土层101的材质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是抗压强度为4000PSI的高强度混凝土(PSI为「Pound-forceperSquareInch」的简称),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楼板1的厚度例如为25厘米,而该凹槽12的深度则例如为10厘米,且该凹槽12的形状概呈一长方体。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楼板1的厚度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而该凹槽12的深度只要是介于10厘米至20厘米之间,并且是小于等于该楼板1厚度的一半即可实施,此外,该凹槽12的形状也可被实施为其他形状或不规则形,而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配合参阅图3,该填充体2填充于该楼板1的凹槽12,并具有一填充体顶面21,且该填充体顶面21与该楼板1的楼板顶面11等高。更详细地说,在本实施例中,该填充体2的材质为不同于该楼板1的材质的另一种混凝土,且可例如为抗压强度为1000PSI至2000PSI之间而便于以一般施工方式移除的低强度混凝土,但并不以此为限。补充说明的是,该楼板顶面11及该填充体顶面21上适于进一步形成一材质例如为磁砖或大理石等地面材质的地板层4,但不以此为限。同时参阅图2、图3及图4,该排水单元3包括一排水总存31及一连接该排水总存31的管路组合32。如图4所示,该排水总存31界定出一适用于容纳污水及污水中的杂质的容置空间301,并且,该排水总存31具有一总存顶面311、一个形成于该总存顶面311的顶入水孔312、三个入水连接部313,以及一个出水连接部31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总存顶面311例如是比该填充体2的填充体顶面21略低而显露于该填充体顶面21上,但不以此为限。该顶入水孔312连通该容置空间301,且例如适于与一形成于地板层4的淋浴间排水口连通,而允许来自地板层4上的污水经其本身流入该容置空间301内,但并不以此为限。每一入水连接部313皆呈管状且各自界定出一连通该容置空间301的入水通道302,每一入水通道302允许来自该管路组合32的污水经其本身流入该容置空间301。该出水连接部314亦呈管状且界定出一连通该容置空间301的出水通道303,该出水通道303允许该容置空间301中的污水经其本身流出该排水总存31。特别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该排水总存31在本实施例中是被固定地设置于该楼板1的凹槽12的底部,且该排水总存31本身的高度例如是9.5厘米而略小于该楼板1的凹槽12的深度,并且,该排水总存31的总存顶面311在本实施例中是与该混凝土层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含:/n楼板,具有楼板顶面,以及形成于所述楼板顶面的凹槽;/n填充体,填充于所述楼板的凹槽;及/n排水单元,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填充体内,并包括设置于所述楼板的凹槽的底部的排水总存,以及连接所述排水总存的管路组合,所述排水总存的高度不超过所述凹槽的深度并界定出容置空间,且具有总存顶面,以及形成于所述总存顶面且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顶入水孔,所述顶入水孔显露于所述填充体。/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2 TW 1081059391.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含:
楼板,具有楼板顶面,以及形成于所述楼板顶面的凹槽;
填充体,填充于所述楼板的凹槽;及
排水单元,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填充体内,并包括设置于所述楼板的凹槽的底部的排水总存,以及连接所述排水总存的管路组合,所述排水总存的高度不超过所述凹槽的深度并界定出容置空间,且具有总存顶面,以及形成于所述总存顶面且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顶入水孔,所述顶入水孔显露于所述填充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具有填充体顶面,且所述填充体顶面不低于所述排水总存的总存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顶面高于所述排水总存的总存顶面,且所述填充体界定出连通所述排水总存的顶入水孔的排水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总存还具有入水连接部,所述入水连接部界定出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入水通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建生
申请(专利权)人:元利建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