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万多专利>正文

一种水雾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728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雾降尘装置,包括集水槽(1)、百叶隔墙(2)和喷头,百叶隔墙(2)包括多个竖向排列的多个百叶(3),两个百叶隔墙(2)间隔设置,在两个百叶隔墙(2)之间形成喷雾降尘区(4),两个百叶隔墙(2)的下端固定在集水槽(1)内,集水槽(1)沿百叶隔墙(2)的长度方向设置,喷头设置在两个百叶隔墙(2)之间,集水槽(1)与喷头之间设有循环水管路(7)。该水雾降尘装置围设在施工工地四周或者沿公路两侧设置,在两道百叶隔墙中间设有雾化的喷头,百叶隔墙上的百叶能够减缓通过降尘装置的气流的速度,提高水雾降尘的效果。喷头喷出的水雾对大颗粒小颗粒的粉尘有非常好的降尘效果,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雾降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雾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为了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监管部门在多个监测点安装有空气质量检测设备,而粉尘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各个地区为了保证空气质量达标也都采取了很多抑制扬尘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成本较高,效果不理想。公路和扬尘作业场所是粉尘污染重要的粉尘来源。公路现有的防止扬尘的方法只有清扫和洒水抑制扬尘,没有降尘的方法,同样扬尘场所也只是遮盖跟酒水抑制扬尘,同样没有降尘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雾降尘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公路和扬尘作业场所缺少降尘设置,无法有效抑制扬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具体地,该水雾降尘装置包括集水槽、百叶隔墙和喷头,百叶隔墙包括多个竖向排列的多个百叶,两个百叶隔墙间隔设置,在两个百叶隔墙之间形成喷雾降尘区,两个百叶隔墙的下端固定在集水槽内,集水槽沿百叶隔墙的长度方向设置,喷头设置在两个百叶隔墙之间,集水槽与喷头之间设有循环水管路。所述的百叶由下至上逐渐向远离喷头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的集水槽的上部设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微颗粒废水收集槽,喷头通过循环水管路与集水槽的中部连通。所述的集水槽的中部开设有喷雾水出口,循环水管路与喷雾水出口连通。所述的集水槽的底部倾斜设置,在集水槽底部的最低出处设置有粗颗粒废水收集槽,粗颗粒废水收集槽通过管路连接有施工用水集水坑。所述的喷头包括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第一喷头设置在第二喷头的上方。所述的第一喷头的喷水压力小于第二喷头的喷水压力。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在两道百叶隔墙中间设有雾化的喷头,百叶隔墙上的百叶能够减缓通过降尘装置的气流的速度,提高水雾降尘的效果。喷头喷出的水雾对大颗粒小颗粒的粉尘都有较好的降尘效果。两个百叶隔墙的百叶由下至上逐渐向远离喷头的一侧倾斜设置,可以有效的收集喷雾后产生的水,水被收集到集水槽中用于循环再利用。该降尘装置之所以能起到降尘的作用是因为几乎所以扬尘不是马上就到高空,而是沿一定高度往远处漂浮,该降尘装置围设在工地四周或者公路两侧,在扬尘还没到高空时就进行降尘,降尘效果好,而且空气也有不少可以容于水的污染物,降尘装置同样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水槽2-百叶隔墙3-百叶4-喷雾降尘区5-第一喷头6-第二喷头7-循环水管路8-溢流口9-喷雾水出口10-微颗粒废水收集槽11-粗颗粒废水收集槽12-施工用水集水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参照图1,该水雾降尘装置包括集水槽1、百叶隔墙2和喷头,百叶隔墙2包括多个竖向排列的多个百叶3,两个百叶隔墙2间隔设置,在两个百叶隔墙2之间形成喷雾降尘区4,两个百叶隔墙2的下端固定在集水槽1内,集水槽1沿百叶隔墙2的长度方向设置,喷头设置在两个百叶隔墙2之间,集水槽1与喷头之间设有循环水管路7。百叶3由下至上逐渐向远离喷头的一侧倾斜设置,百叶3可以有效的收集喷雾后产生的水,水被收集到集水槽1中用于循环再利用,而携带有扬尘的空气进入喷雾降尘区4时在百叶3的导向作用下斜向下的,从而有效抑制灰尘上扬,进而提高降尘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喷头包括第一喷头5和第二喷头6,第一喷头5设置在第二喷头6的上方,降尘装置的高度要根据现场决定,通常在施工场地面积较大的情况下降尘装置的高度相对应的较高,在两个百叶隔墙2之间设置两侧喷头可以进一步的提高降尘效果,防止没有被第二喷头6捕捉的灰尘逸出。第一喷头5的喷水压力小于第二喷头6的喷水压力,第二喷头6位于下方,所需要处理的灰尘更多,尤其是大颗粒灰尘,而第一喷头5相对于第二喷头6,处理的主要是未被第二喷头6的水雾捕捉的灰尘,所以本实施例将第一喷头5的喷的水压力设计为小于第二喷头6的喷水压力,喷雾降尘效果更好,更节水。该水雾降尘装置适应于扬尘场地四周和公路两旁。几乎所有的扬尘不是马上就到高空,而是沿一定高度往远处漂浮,在扬尘还没到高空时就通过本实施例的降尘装置进行降尘,有效起到降尘的作用,改善空气质量。实施例2参见图2,在集水槽1的上部设有溢流口8,溢流口8通过管路连接有微颗粒废水收集槽10,集水槽1的中部开设有喷雾水出口9,循环水管路7与喷雾水出口9连通,喷雾降尘后小颗粒漂浮在集水槽1内水面上,如果将这部分循环使用容易造成喷头堵塞,因此本实施例利用溢流口8将含有微颗粒废水收集至微颗粒废水收集槽10内,这些水可以用来浇花草。集水槽1中部的水含有颗粒最少,用来循环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喷头的使用寿命。实施例3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的集水槽1的底部倾斜设置,在集水槽1底部的最低出处设置有粗颗粒废水收集槽11,粗颗粒废水收集槽11通过管路连接有施工用水集水坑12,粗颗粒被捕捉后沉降至集水槽1的底部,然后随着水的流动汇集至粗颗粒废水收集槽11内,这部分通过管路抽吸至施工用水集水坑12后可以作为施工用水,既保证集水槽1内水含有较少的颗粒,避免堵塞喷头,又减少集水槽1内泥沙沉积,不需要定期清理集水槽1,使用更加方便。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雾降尘装置包括集水槽(1)、百叶隔墙(2)和喷头,百叶隔墙(2)包括多个竖向排列的多个百叶(3),两个百叶隔墙(2)间隔设置,在两个百叶隔墙(2)之间形成喷雾降尘区(4),两个百叶隔墙(2)的下端固定在集水槽(1)内,集水槽(1)沿百叶隔墙(2)的长度方向设置,喷头设置在两个百叶隔墙(2)之间,集水槽(1)与喷头之间设有循环水管路(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雾降尘装置包括集水槽(1)、百叶隔墙(2)和喷头,百叶隔墙(2)包括多个竖向排列的多个百叶(3),两个百叶隔墙(2)间隔设置,在两个百叶隔墙(2)之间形成喷雾降尘区(4),两个百叶隔墙(2)的下端固定在集水槽(1)内,集水槽(1)沿百叶隔墙(2)的长度方向设置,喷头设置在两个百叶隔墙(2)之间,集水槽(1)与喷头之间设有循环水管路(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百叶(3)由下至上逐渐向远离喷头的一侧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槽(1)的上部设有溢流口(8),溢流口(8)通过管路连接有微颗粒废水收集槽(10),喷头通过循环水管路(7)与集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多
申请(专利权)人:张万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