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输液椅带固定带和输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06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输液椅带固定带和输液架,包括移动输液椅主体、第三直杆和插销,所述移动输液椅主体左右端设置有护手,所述垫板通过第一心轴与左侧的护手相连接,所述移动输液椅主体后端设置有椅背,且椅背右端设置有第二直杆,所述第三直杆设置在第二直杆内,且第三直杆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直杆上,所述第三直杆上设置有挂钩,且挂钩设置在凹槽内,所述第三直杆通过第二心轴与第二直杆相连接,且第二心轴首末端均固定在凹槽内侧壁上,所述插销贯穿第三直杆前侧壁,且插销设置在挂钩下方。该移动式输液椅带固定带和输液架,在移动输液椅主体的作用下,解决了一个家长带孩子输液,也可以抱着小孩移动位置,起到节约人力,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输液椅带固定带和输液架
本技术涉及输液架
,具体为一种移动式输液椅带固定带和输液架。
技术介绍
输液架是用于为吊挂药液瓶或袋配套用品,是医护必备设备,主要有折叠伸缩式、天轨式、立式等,各种形式都有各自优缺点。现在市场采用传统的输液架,大人带小宝宝打针很不方便,孩子哭闹要大人抱着走,大人一手抱孩子一手举输液架太不方便,且不能将输液架收起来。因此,需要一种移动式输液椅带固定带和输液架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输液椅带固定带和输液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输液架,大人带小宝宝打针很不方便,孩子哭闹要大人抱着走,大人一手抱孩子一手举输液架太不方便,且不能将输液架收起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输液椅带固定带和输液架,包括移动输液椅主体、第三直杆和插销,所述移动输液椅主体左右端设置有护手,且左侧的护手左侧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通过第一心轴与左侧的护手相连接,且第一心轴固定在左侧的护手上端,所述移动输液椅主体后端设置有椅背,且椅背左端设置有第一直杆,且椅背右端设置有第二直杆,同时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上均设置有螺栓,所述第三直杆设置在第二直杆内,且第三直杆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直杆上,所述第三直杆上设置有挂钩,且挂钩设置在凹槽内,同时凹槽开设在第三直杆上端,所述挂钩通过第二心轴与第三直杆相连接,且第二心轴首末端均固定在凹槽内侧壁上,所述插销贯穿第三直杆前侧壁,且插销设置在挂钩下方。优选的,所述垫板与第一心轴之间为转动连接,且垫板长度等于移动输液椅主体宽度。优选的,所述第一直杆结构与第二直杆结构相同,且第一直杆尺寸与第二直杆尺寸相等,同时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均呈中空状。优选的,所述第三直杆与第二直杆构成伸缩结构,且第三直杆长度大于第二直杆长度。优选的,所述挂钩与第二心轴之间为转动连接,且挂钩长度小于凹槽长度。优选的,所述插销长度大于第三直杆上端面半径,且插销与第三直杆构成滑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移动式输液椅带固定带和输液架,(1)设置有移动输液椅主体,在移动输液椅主体的作用下,可以让一个家长带孩子输液,也可以抱着小孩移动位置,起到节约人力的作用,方便使用;(2)设置有第一直杆、第二直杆、第三直杆、插销、挂钩和凹槽,根据患者需要打针的手选择第一直杆或者第二直杆,将第三直杆插入其中,并且用螺栓固定住第三直杆,以便于患者吊点滴,不用时,可将插销向外侧拔出一些,在第二心轴的作用下,将挂钩收回凹槽中,随后松开螺栓,将第三直杆收回第一直杆或者第二直杆内,达到便于收缩的目的;(3)设置有第一心轴和垫板,在第一心轴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垫板,使垫板搭在右侧的护手上,以便于在垫板上放置一些物品,同时也起到保护儿童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直杆、挂钩、凹槽、第二心轴和插销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移动输液椅主体,2、护手,3、垫板,4、第一心轴,5、椅背,6、第一直杆,7、第二直杆,8、螺栓,9、第三直杆,10、挂钩,11、凹槽,12、第二心轴,13、插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若该文中出现电器元件等,则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同时若文中出现电机、水泵、输料泵和液压缸等,则其均为现有已知设备。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输液椅带固定带和输液架,包括移动输液椅主体1、护手2、垫板3、第一心轴4、椅背5、第一直杆6、第二直杆7、螺栓8、第三直杆9、挂钩10、凹槽11、第二心轴12和插销13,移动输液椅主体1左右端设置有护手2,且左侧的护手2左侧设置有垫板3,垫板3通过第一心轴4与左侧的护手2相连接,且第一心轴4固定在左侧的护手2上端,移动输液椅主体1后端设置有椅背5,且椅背5左端设置有第一直杆6,且椅背5右端设置有第二直杆7,同时第一直杆6和第二直杆7上均设置有螺栓8,第三直杆9设置在第二直杆7内,且第三直杆9通过螺栓8固定在第二直杆7上,第三直杆9上设置有挂钩10,且挂钩10设置在凹槽11内,同时凹槽11开设在第三直杆9上端,挂钩10通过第二心轴12与第三直杆9相连接,且第二心轴12首末端均固定在凹槽11内侧壁上,插销13贯穿第三直杆9前侧壁,且插销13设置在挂钩10下方。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例的垫板3与第一心轴4之间为转动连接,且垫板3长度等于移动输液椅主体1宽度,在第一心轴4的作用下,转动垫板3,使垫板3搭在移动输液椅主体1上,可将一些物品放在垫板3上,同时也防止儿童从移动输液椅主体1上滑下来。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第一直杆6结构与第二直杆7结构相同,且第一直杆6尺寸与第二直杆7尺寸相等,同时第一直杆6和第二直杆7均呈中空状,根据儿童哪只手需要打点滴来选择第一直杆6或者第二直杆7,以方便儿童打点滴。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第三直杆9与第二直杆7构成伸缩结构,且第三直杆9长度大于第二直杆7长度,将第三直杆9收回第二直杆7内,以减少占地面积,起到便于收集的目的。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示,挂钩10与第二心轴12之间为转动连接,且挂钩10长度小于凹槽11长度,在第二心轴12的作用下,可将挂钩10收回凹槽11内,以方便将第三直杆9收起来。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插销13长度大于第三直杆9上端面半径,且插销13与第三直杆9构成滑动结构,当插销13贯穿最深时,以固定住挂钩10,当插销13向外侧拔出一些时,可将挂钩10收回凹槽11内。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移动式输液椅带固定带和输液架时,当儿童需要吊点滴时,先根据儿童那只手需要打点滴,假如是右手,将第三直杆9插入第二直杆7内,调节第三直杆9在第二直杆7内的高度后,拧紧第二直杆7上的螺栓8,通过螺栓8挤压第三直杆9来固定住第三直杆9,随后将药瓶挂在挂钩10上,便可对儿童进行打点滴,在第一心轴4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垫板3,使垫板3搭在右侧的护手2上,以方便在垫板3上放置一些物品,同时也起到保护儿童的目的,在移动输液椅主体1的作用下,家长一方面可以带孩子输液,另一方面也可以抱着小孩移动位置,推动移动输液椅主体1便可移动药瓶的位置,解决了一个人举输液架移动的现象,当不需要使用移动输液椅主体1时,将插销13向外侧拔出一些,在第二心轴12的作用下,将挂钩10收回凹槽11内,随后松开螺栓8,将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输液椅带固定带和输液架,包括移动输液椅主体(1)、第三直杆(9)和插销(1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输液椅主体(1)左右端设置有护手(2),且左侧的护手(2)左侧设置有垫板(3),所述垫板(3)通过第一心轴(4)与左侧的护手(2)相连接,且第一心轴(4)固定在左侧的护手(2)上端,所述移动输液椅主体(1)后端设置有椅背(5),且椅背(5)左端设置有第一直杆(6),且椅背(5)右端设置有第二直杆(7),同时第一直杆(6)和第二直杆(7)上均设置有螺栓(8),所述第三直杆(9)设置在第二直杆(7)内,且第三直杆(9)通过螺栓(8)固定在第二直杆(7)上,所述第三直杆(9)上设置有挂钩(10),且挂钩(10)设置在凹槽(11)内,同时凹槽(11)开设在第三直杆(9)上端,所述挂钩(10)通过第二心轴(12)与第三直杆(9)相连接,且第二心轴(12)首末端均固定在凹槽(11)内侧壁上,所述插销(13)贯穿第三直杆(9)前侧壁,且插销(13)设置在挂钩(10)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输液椅带固定带和输液架,包括移动输液椅主体(1)、第三直杆(9)和插销(1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输液椅主体(1)左右端设置有护手(2),且左侧的护手(2)左侧设置有垫板(3),所述垫板(3)通过第一心轴(4)与左侧的护手(2)相连接,且第一心轴(4)固定在左侧的护手(2)上端,所述移动输液椅主体(1)后端设置有椅背(5),且椅背(5)左端设置有第一直杆(6),且椅背(5)右端设置有第二直杆(7),同时第一直杆(6)和第二直杆(7)上均设置有螺栓(8),所述第三直杆(9)设置在第二直杆(7)内,且第三直杆(9)通过螺栓(8)固定在第二直杆(7)上,所述第三直杆(9)上设置有挂钩(10),且挂钩(10)设置在凹槽(11)内,同时凹槽(11)开设在第三直杆(9)上端,所述挂钩(10)通过第二心轴(12)与第三直杆(9)相连接,且第二心轴(12)首末端均固定在凹槽(11)内侧壁上,所述插销(13)贯穿第三直杆(9)前侧壁,且插销(13)设置在挂钩(10)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