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玉蓝专利>正文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06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回血输液器。所述防回血输液器包括输液管、防倒流机构、弹性机构、连接机构、注射机构,所述防倒流机构包括管体、通槽、固定板、导流槽和挡板,所述管体连接于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且所述通槽开设于所述管体中并与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固定板横向固定连接于所述通槽中,且所述导流槽开设于所述固定板中,两个所述挡板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下侧侧壁上,且两个所述挡板与所述固定板相抵设置,所述弹性机构连接于所述通槽中,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所述注射机构连接于所述管体远离所述输液管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回血输液器具有防止血液倒流,保护了患者的安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输液器
,尤其涉及一种防回血输液器。
技术介绍
输液器常用于病人进行输送药液治疗过程中,常用的输液器大多数为一次性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的输液器在输液完成后需要及时拔掉针头,不然会出现回血现象,对病人造成损伤,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防回血输液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血液倒流,保护了患者的安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的防回血输液器。本技术提供的防回血输液器包括:输液管;防倒流机构,所述防倒流机构包括管体、通槽、固定板、导流槽和挡板,所述管体连接于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且所述通槽开设于所述管体中并与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固定板横向固定连接于所述通槽中,且所述导流槽开设于所述固定板中,两个所述挡板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下侧侧壁上,且两个所述挡板与所述固定板相抵设置;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连接于所述通槽中;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注射机构,所述注射机构连接于所述管体远离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优选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固定块和弹簧,两个所述固定块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通槽的两侧内壁上,且两个所述固定块均通过所述弹簧分别与两个所述挡板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滴管、流量调节器、固定管、穿刺针和导气管,所述滴管和流量调节器均连接于所述输液管上,所述固定管连通于所述输液管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上,所述穿刺针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管上,且所述导气管与所述固定管连通。优选的,所述注射机构包括针头和连通管,所述针头通过所述连通管与所述通槽连通。优选的,所述输液管和所述连通管均与所述管体套设设置。优选的,所述导气管呈倒V型。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防回血输液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连接机构与药瓶进行连通,注射机构与患者血管连通,药液通过输液管进入管体中的通槽中,在药液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会将两个挡板顶开,从而使药液通过导流槽进入注射机构中,从而进入患者体内,此时通槽上端内部压强较大,其下端压强较小,对弹性机构进行挤压,在患者意外出现回血时,会导致通槽下端的压强大于其上端的压强,挡板在较大压强和弹性机构的的推动下,对导流槽进行阻隔,从而防止血液回流至输液管中,有效避免在患者进行输液过程中出现回血现象,保护了患者的安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回血输液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防倒流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输液管,2、防倒流机构,21、管体,22、通槽,23、固定板,24、导流槽,25、挡板,3、弹性机构,31、固定块,32、弹簧,4、连接机构,41、滴管,42、流量调节器,43、固定管,44、穿刺针,45、导气管,5、注射机构,51、针头,52、连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回血输液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示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示的防倒流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防回血输液器包括:输液管1、防倒流机构2、弹性机构3、连接机构4、注射机构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2和图3示,防倒流机构2包括管体21、通槽22、固定板23、导流槽24和挡板25,管体21连接于输液管1的一端,且通槽22开设于管体21中并与输液管1连通,固定板23横向固定连接于通槽22中,且导流槽24开设于固定板23中,两个挡板25对称转动连接于固定板23的下侧侧壁上,且两个挡板25与固定板23相抵设置,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连接机构4与药瓶进行连通,注射机构5与患者血管连通,药液通过输液管1进入管体21中的通槽22中,在药液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会将两个挡板25顶开,从而使药液通过导流槽24进入注射机构5中,从而进入患者体内,此时通槽22上端内部压强较大,其下端压强较小,对弹性机构3进行挤压,在患者意外出现回血时,会导致通槽22下端的压强大于其上端的压强,挡板25在较大压强和弹性机构3的的推动下,对导流槽24进行阻隔,从而防止血液回流至输液管1中,有效避免在患者进行输液过程中出现回血现象,保护了患者的安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参考图2示,弹性机构3连接于通槽22中,弹性机构3包括固定块31和弹簧32,两个固定块31对称固定连接于通槽22的两侧内壁上,且两个固定块31均通过弹簧32分别与两个挡板25连接,在弹簧32的弹性力作用下,会对挡板25进行挤压,使在无外力作用下,挡板25对导流槽24进行阻隔,在药液经过输液管1中流进通槽22中时,在药液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会将两个挡板25顶开,此时通槽22上端内部压强较大,其下端压强较小,对弹性机构3进行挤压,在患者意外出现回血时,会导致通槽22下端的压强大于其上端的压强,挡板25在较大压强和弹性机构3的的推动下,对导流槽24进行阻隔,从而防止血液回流至输液管1中。参考图1示,连接机构4连接于输液管1的另一端,连接机构4包括滴管41、流量调节器42、固定管43、穿刺针44和导气管45,滴管41和流量调节器42均连接于输液管1上,固定管43连通于输液管1远离管体21的一端上,穿刺针44固定连接于固定管43上,且导气管45与固定管43连通,通过穿刺针44穿刺药瓶,进行药液导流,通过导气管45保持输液管1的输液环境,保证了输液管1中的压强与外界压强保持一致,通过滴管41观察输液情况,通过流量调节器42控制药液的输入量。参考图1示,注射机构5连接于管体21远离输液管1的一端,注射机构5包括针头51和连通管52,针头51通过连通管52与通槽22连通,针头51插入患者的血管中,并通过胶布将其与患者进行连接固定,通过连通管52接收管体21中流进的药液,并通过针头51将药液输液患者的血管中。参考图1和图2示,输液管1和连通管52均与管体21套设设置,使管体21可拆卸,便于对其进行更换清洗。参考图1示,导气管45呈倒V型,可防止灰尘的进入。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输液管(1);/n防倒流机构(2),所述防倒流机构(2)包括管体(21)、通槽(22)、固定板(23)、导流槽(24)和挡板(25),所述管体(21)连接于所述输液管(1)的一端,且所述通槽(22)开设于所述管体(21)中并与所述输液管(1)连通,所述固定板(23)横向固定连接于所述通槽(22)中,且所述导流槽(24)开设于所述固定板(23)中,两个所述挡板(25)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23)的下侧侧壁上,且两个所述挡板(25)与所述固定板(23)相抵设置;/n弹性机构(3),所述弹性机构(3)连接于所述通槽(22)中;/n连接机构(4),所述连接机构(4)连接于所述输液管(1)的另一端;/n注射机构(5),所述注射机构(5)连接于所述管体(21)远离所述输液管(1)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液管(1);
防倒流机构(2),所述防倒流机构(2)包括管体(21)、通槽(22)、固定板(23)、导流槽(24)和挡板(25),所述管体(21)连接于所述输液管(1)的一端,且所述通槽(22)开设于所述管体(21)中并与所述输液管(1)连通,所述固定板(23)横向固定连接于所述通槽(22)中,且所述导流槽(24)开设于所述固定板(23)中,两个所述挡板(25)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23)的下侧侧壁上,且两个所述挡板(25)与所述固定板(23)相抵设置;
弹性机构(3),所述弹性机构(3)连接于所述通槽(22)中;
连接机构(4),所述连接机构(4)连接于所述输液管(1)的另一端;
注射机构(5),所述注射机构(5)连接于所述管体(21)远离所述输液管(1)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3)包括固定块(31)和弹簧(32),两个所述固定块(31)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通槽(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蓝胡洁
申请(专利权)人:吴玉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