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903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包括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分别与需要翻转的发动机(10)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连接;发动机(10)的外表面,沿着周向等间距分布有多根拉杆(3);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分别与多根拉杆(3)的前端和后端相连接;前端工装和后端工装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中心对称分布的吊耳(4)。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其结构设计科学,可以安全、可靠地实现对发动机(例如单裙发动机)进行双钩吊装和翻转,可以有效的解决发动机翻转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实现安全、可靠地将发动机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避免发动机在翻转过程中出现跌落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力学环境试验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飞行器具有的动力装置,例如固体发动机、助推发动机、姿态控制发动机等发动机,在运输吊装过程中,一般为水平吊装,风险较小,但是,随着发动机推力设计指标不断增大,产品装药量也随之增大,对环境试验安全防护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发动机进行轴向力学环境试验时,往往需要对发动机进行翻转,要求发动机为竖直状态。这时候,考虑到发动机一般为装药状态,跌落等风险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套安全可靠的发动机安全翻转工装尤为重要。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其可以安全、可靠地实现对发动机(例如单裙发动机)进行双钩吊装和翻转,避免单裙发动机在翻转过程中出现跌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包括前端工装和后端工装;前端工装和后端工装,分别与需要翻转的发动机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连接;发动机的外表面,沿着周向等间距分布有多根拉杆;前端工装和后端工装,分别与多根拉杆的前端和后端相连接;前端工装和后端工装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中心对称分布的吊耳。其中,前端工装和后端工装,分别通过螺栓,与发动机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连接。其中,拉杆的前端,通过第一螺母,与前端工装固定连接;拉杆的后端,与后端工装上预留的螺纹孔相螺纹连接。其中,拉杆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外螺纹区域;拉杆前端的外螺纹区域,连接有第一螺母;拉杆后端的外螺纹区域,与后端工装上预留的螺纹孔相螺纹连接。其中,吊耳包括吊耳主体和吊耳耳轴;吊耳主体的一端具有工装边缘嵌入凹槽,用于嵌入前端工装和后端工装的四周外侧边缘;吊耳主体的另一端外侧,设置有吊耳耳轴;吊耳主体上开有多个吊耳螺孔;吊耳主体上的吊耳螺孔,通过螺栓与前端工装或后端工装相连接。其中,每个吊耳耳轴的外部,套有一个旋转耳轴;吊耳耳轴插入到旋转耳轴的中心通孔中;旋转耳轴的中心通孔的内径大小,与吊耳耳轴的外径大小相对应匹配。其中,吊耳耳轴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与吊耳耳轴之间,设置有垫片。其中,每个旋转耳轴上固定连接有一根钢丝绳的一端;每根钢丝绳的另一端,具有吊环。由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其结构设计科学,可以安全、可靠地实现对发动机(例如单裙发动机)进行双钩吊装和翻转,可以有效的解决发动机翻转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实现安全、可靠地将发动机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避免发动机在翻转过程中出现跌落问题,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中,吊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中,拉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中,旋转耳轴和钢丝绳组合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前端工装,2为后端工装,3为拉杆,4为吊耳;51为旋转耳轴,52为钢丝绳,520为吊环;6为第一螺母,7为第二螺母,8为垫片;10为发动机;31为外螺纹区域。32为槽孔;40为吊耳主体,41为吊耳耳轴,400为工装边缘嵌入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包括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分别与需要翻转的发动机10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连接;发动机10的外表面,沿着周向等间距分布有多根拉杆3;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分别与多根拉杆3的前端和后端相连接;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中心对称分布的吊耳4。在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实现上,吊耳4,用于与外部吊车的吊钩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实现上,需要翻转的发动机10的形状大体为圆筒形。在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实现上,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分别通过螺栓,与发动机10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拉杆3的前端,通过第一螺母6,与前端工装1固定连接;拉杆3的后端,与后端工装2上预留的螺纹孔相螺纹连接。具体实现上,参见图3所示,拉杆3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外螺纹区域31;拉杆3前端的外螺纹区域31,连接有第一螺母6;拉杆3后端的外螺纹区域31,与后端工装2上预留的螺纹孔相螺纹连接。具体实现上,参见图3所示,拉杆3的前后两端,还分别具有槽孔32。在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实现上,吊耳4包括吊耳主体40和吊耳耳轴41;吊耳主体40的一端具有工装边缘嵌入凹槽400,用于嵌入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的四周外侧边缘;吊耳主体40的另一端外侧,设置有吊耳耳轴41;吊耳主体40上开有多个吊耳螺孔42;吊耳主体40上的吊耳螺孔42,通过螺栓与前端工装1或后端工装2相连接。具体实现上,每个吊耳耳轴41的外部,套有一个旋转耳轴51;吊耳耳轴41插入到旋转耳轴51的中心通孔中;旋转耳轴51的中心通孔的内径大小,与吊耳耳轴41的外径大小相对应匹配;具体实现上,吊耳耳轴41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7;第二螺母7与吊耳耳轴41之间,设置有垫片8。具体实现上,每个旋转耳轴51上固定连接有一根钢丝绳52的一端;每根钢丝绳52的另一端,具有吊环52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专利技术,每个吊耳耳轴41上,安装有旋转耳轴51和钢丝绳52的组合体,并用垫片8及第二螺母7阻挡旋转耳轴51,防止脱开吊耳耳轴41,吊耳螺孔42通过螺栓与前端工装1或后端工装2连接,在翻转时,通过行车(例如外部吊车)的两个吊钩,分别悬吊前后端的钢丝绳,完成翻转。在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实现上,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分别与发动机10的前后端连接,计算连接强度,确保工装强度高稳定性好,连接螺母的拉伸及剪切强度,满足材料安全余量要求。在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实现上,吊耳4选用强度高材料,确保满足吊装负载要求,与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的连接螺栓,满足许用应力要求。在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拉杆3的长度,需要满足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的间距要求,选择合适的拉杆直径、材料及数量,即满足吊装负载要求,又要避开翻转工装关键连接尺寸,拉杆3的一端通过螺纹与后端工装2连接(与后端工装2上的螺纹孔),另一端通过第一螺母6与前端工装1连接,拉杆3的中间开合适的槽孔,方便工具卡接紧固。在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旋转耳轴51和钢丝绳52的组合体,需要满足吊装负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n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分别与需要翻转的发动机(10)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连接;/n发动机(10)的外表面,沿着周向等间距分布有多根拉杆(3);/n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分别与多根拉杆(3)的前端和后端相连接;/n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中心对称分布的吊耳(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
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分别与需要翻转的发动机(10)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连接;
发动机(10)的外表面,沿着周向等间距分布有多根拉杆(3);
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分别与多根拉杆(3)的前端和后端相连接;
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中心对称分布的吊耳(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前端工装(1)和后端工装(2),分别通过螺栓,与发动机(10)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拉杆(3)的前端,通过第一螺母(6),与前端工装(1)固定连接;
拉杆(3)的后端,与后端工装(2)上预留的螺纹孔相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拉杆(3)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外螺纹区域(31);
拉杆(3)前端的外螺纹区域(31),连接有第一螺母(6);
拉杆(3)后端的外螺纹区域(31),与后端工装(2)上预留的螺纹孔相螺纹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浩贺译贤淡丽艳宋千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