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和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81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所述主结构包括:‑上翼梁和下翼梁,‑右侧向面板和左侧向面板,‑布置在横向平面中的、各自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的轮廓的横向加强件,以及至少一个底部,所述上翼梁和所述下翼梁以及所述右侧向面板和所述左侧向面板紧固至所述底部,‑所述主结构的横向加强件中的至少一个横向加强件具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沿着所述横向加强件对角定向,以及连接系统,每个所述连接系统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66.1)和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底部或所述底部中的一个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主结构的飞行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和飞行器
本申请涉及一种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该主结构具有至少一个配备有两个对角布置的连杆的横向加强件,并且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这种主结构的飞行器。
技术介绍
根据在图1和2中可见的实施例,飞行器10包括定位在飞行器的每个机翼14下方的多个推进单元12。每个推进单元12包括发动机16、围绕发动机16定位的短舱(图2中未示出)、以及连接发动机16与机翼14的吊挂架18。吊挂架18包括主结构20,该主结构通过发动机附接件22连接至发动机16、并且通过机翼附接件24连接至机翼14。根据图3中可见的实施例,主结构20包括:a.上翼梁26,b.下翼梁28,c.连接上翼梁26与下翼梁28的横向加强件30,这些横向加强件布置在横向平面上、并且各自具有大致正方形或矩形的轮廓,d.前端部元件32,该前端部元件连接上翼梁26的前端部26.1与下翼梁28的前端部28.1,e.后端部元件34,该后端部元件连接上翼梁26的后端部26.2与下翼梁28的后端部28.2,f.两个面板,即右侧向面板和左侧向面板36,这些侧向面板布置在横向加强件30的两侧。每个横向加强件30包括外框架38,上翼梁26和下翼梁28以及右侧向面板和左侧向面板36压靠在该外框架上;以及被构配置成加强该外框架38的芯部40。该芯部40包括内框架42;定位在横向平面中的腹板44,该腹板连接外框架38和内框架42;以及与腹板44垂直的多个肋46。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横向加强件30由钛锻造。给定其几何形状,每个横向加强件具有相对较大的质量。此外,它是由需要大功率的压力机进行锻造的笨重坯件制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全部或一些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一种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所述主结构包括上翼梁和下翼梁,右侧向面板和左侧向面板,以及布置在横向平面中的、各自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的轮廓的横向加强件,以及至少一个底部,所述上翼梁和所述下翼梁以及所述右侧向面板和所述左侧向面板紧固至所述底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主结构的横向加强件中的至少一个横向加强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沿着所述横向加强件的对角定向,并且各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连接系统,每个所述连接系统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底部或所述底部中的一个底部。这种设计可以减小每个横向加强件的材料体积。此外,这使得可以在横向加强件中心处释放大的通道截面,从而使元件更容易结合到主结构中。根据另一特征,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至少一个连杆是长度可变的。根据另一特征,每个连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腹板,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端部连接至所述底部或所述底部中的一个底部,每个腹板是布置在横向平面中的小厚度的壁,所述壁紧固至所述底部或所述底部中的一个底部。此外,每个连接系统包括枢转连接销,所述枢转连接销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连接至所述腹板中的至少一个腹板,所述枢转连接销在纵向方向上定向。在第一构型中,每个连接系统包括腹板,并且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或者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包括被配置为容纳所述腹板的槽。在第二构型中,每个连接系统包括两个腹板,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或者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定位在所述腹板之间。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横向加强件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绕所述横向加强件的整个周界在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连续地延伸,所述第一边缘定位在第一横向平面内,所述第二边缘定位在第二横向平面内,所述第二横向平面与所述第一横向平面平行、并且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横向平面偏移,所述外框架具有形成所述底部的外表面。根据此第一实施例,所述外框架包括两个主腹板以及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中的每个端部的次级腹板,所述主腹板在所述外框架的两个平行侧上、在横向平面中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等距地延伸,所述次级腹板与所述主腹板平行、并且与所述主腹板间隔开。根据此第一实施例,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杆的次级腹板相对于所述主腹板朝向所述第一边缘偏移,而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杆的次级腹板相对于所述主腹板朝向所述第二边缘偏移。根据第二实施例,所述横向加强件包括四个L形支架,所述L形支架定位在所述横向加强件的每个角部、是彼此分开的、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成对地连接,所述四个L形支架中的每个支架具有形成底部的外表面。根据此第二实施例,所述四个L形支架具有定位在第一横向平面中的共面的第一边缘和定位在第二横向平面中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横向平面与所述第一横向平面平行、并且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横向平面偏移。此外,每个L形支架具有单个腹板,对于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L形支架,所述单个腹板定位在所述第一边缘处,或者对于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L形支架,所述单个腹板定位在第二边缘处。根据第三实施例,所述横向加强件包括两个分开的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每个U形支架具有形成底部的外表面、基部、以及两个分支。根据此第三实施例,所述两个U形支架具有定位在第一横向平面中的共面的第一边缘和定位在第二横向平面中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横向平面与所述第一横向平面平行,并且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横向平面偏移。此外,每个U形支架包括主腹板以及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中的每个端部的次级腹板,所述主腹板连接所述两个分支、并且定位在横向平面中、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等距,所述次级腹板与所述主腹板平行、并且与所述主腹板间隔开。根据此第三实施例,对于每个U形支架,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次级腹板相对于所述主腹板朝向所述第一边缘偏移,而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次级腹板相对于所述主腹板朝向所述第二边缘偏移。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主题是一种包括根据前述特征之一的主结构的飞行器。附图说明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从本专利技术的以下描述中变得明显,该描述仅通过举例方式参照附图给出的,在附图中:[图1]是飞行器的侧视图,[图2]是推进单元(未示出短舱)的示意性侧视描绘,[图3]是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和横向加强件的透视图,展示了现有技术的实施例,[图4]是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的横向加强件的透视图,展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图5]是穿过具有至少一个如图4中可见的横向加强件的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的截面,[图6]是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的横向加强件的透视图,展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图7]是穿过具有至少一个如图6中可见的横向加强件的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的截面,[图8]是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的横向加强件的透视图,展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图9]是穿过具有至少一个如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所述主结构包括:上翼梁(52)和下翼梁(54),右侧向面板(56)和左侧向面板(58),以及布置在横向平面中的、各自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的轮廓的横向加强件(60),以及至少一个底部(64),所述上翼梁(52)和所述下翼梁(54)以及所述右侧向面板(56)和所述左侧向面板(58)紧固至所述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结构(50)的横向加强件(60)中的至少一个横向加强件包括:第一连杆(66)和第二连杆(68),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沿着所述横向加强件(60)的对角定向,并且各自具有第一端部(66.1,68.1)和第二端部(66.2,68.2);以及连接系统,每个所述连接系统将所述第一连杆(66)的第一端部(66.1)和第二端部(66.2)以及所述第二连杆(68)的第一端部(68.1)和第二端部(68.2)连接至所述底部(64)或所述底部(64)中的一个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2 FR 19018501.一种飞行器吊挂架的主结构,所述主结构包括:上翼梁(52)和下翼梁(54),右侧向面板(56)和左侧向面板(58),以及布置在横向平面中的、各自具有正方形或矩形的轮廓的横向加强件(60),以及至少一个底部(64),所述上翼梁(52)和所述下翼梁(54)以及所述右侧向面板(56)和所述左侧向面板(58)紧固至所述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结构(50)的横向加强件(60)中的至少一个横向加强件包括:第一连杆(66)和第二连杆(68),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沿着所述横向加强件(60)的对角定向,并且各自具有第一端部(66.1,68.1)和第二端部(66.2,68.2);以及连接系统,每个所述连接系统将所述第一连杆(66)的第一端部(66.1)和第二端部(66.2)以及所述第二连杆(68)的第一端部(68.1)和第二端部(68.2)连接至所述底部(64)或所述底部(64)中的一个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66)和所述第二连杆(68)中的至少一个连杆是长度可变的。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腹板(90,92,92’,94,94’,96,98,98’),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将所述第一连杆(66)的第一端部(66.1)和第二端部(66.2)以及所述第二连杆(68)的第一端部(68.1)和第二端部(68.2)中的一个端部连接至所述底部(64)或所述底部(64)中的一个底部,每个腹板(90,92,92’,94,94’,96,98,98’)是布置在横向平面中的小厚度的壁,所述壁紧固至所述底部(64)或所述底部(64)中的一个底部,并且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系统包括枢转连接销(100),所述枢转连接销将所述第一连杆(66)和所述第二连杆(68)的端部(66.1,66.2,68.1,68.2)中的一个端部连接至所述腹板(90,92,92’,94,94’,96,98,98’)中的至少一个腹板,所述枢转连接销(100)在纵向方向上定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系统包括腹板(90),并且所述第一连杆(66)的第一端部(66.1)或第二端部(66.2)或者所述第二连杆(68)的第一端部(68.1)或第二端部(68.2)包括被配置为容纳所述腹板(90)的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系统包括两个腹板(92,92’,94,94’,96,98,98’),所述第一连杆(66)的第一端部(66.1)或第二端部(66.2)或者所述第二连杆(68)的第一端部(68.1)或第二端部(68.2)定位在所述腹板之间。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件(60)包括外框架(70),所述外框架绕所述横向加强件(60)的整个周界在第一边缘(70.1)与第二边缘(70.2)之间连续地延伸,所述第一边缘定位在第一横向平面内,所述第二边缘定位在第二横向平面内,所述第二横向平面与所述第一横向平面平行、并且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横向平面偏移,所述外框架(70)具有形成所述底部(64)的外表面(70SE)。


7.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主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列弗·格莱兹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运营简化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