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式助力制动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77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一种连杆式助力制动器组件,包括第一弹性部件、顶杆、推杆、柱塞、制动踏板连杆、第二弹性部件、导向杆、纵销、连杆组件、直线电机、滑动支架、制动主缸、活塞、第一颈部、L形腔、球头、开口、第二颈部、外导向面、上滑槽、横销、内导向面、底架、支撑块、导向架、内孔、导向套;所述柱塞包括压紧面、压紧环、环壁、套筒、推块;所述纵销中设有横孔;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四杆、第五杆、第六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杆式助力制动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动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杆式助力制动器组件。
技术介绍
交通运输业是市场经济的命脉,交通工具在人民生活生产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车辆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车辆通常包括用于降低车辆速度或使车辆停止的液压制动系统,从而控制车距与车速,保证车辆行驶中的安全性能。现有技术的液压制动系统由刹车踏板、液压油缸、刹车盘、刹车片等结构组成,且包括一系列传感器来调节反馈、以及提供缓冲装置来调节刹车中的震动。在现有制动器中,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制动器中,刹车踏板直接控制刹车,而用人力来控制制动踏板是费力的事情。而为了解决人力控制的问题,现有部分技术提供了助力制动器,现有的助力制动器组件由于其复杂性和大组件的使用会增加车辆的重量。诸如专利CN105857283A提出的制动系统,其采用蜗轮蜗杆和齿轮齿条作为传动机构,此种方案,传动的效率较低,对电机的性能要求较高,也不利于成本节约和汽车的节能。诸如专利CN103129546A基于滚珠丝杠机构的电动助力制动器结构加工和安装复杂,成本高和不易推广。现有技术的助力制动,都未能为制动系统提供冗余制动备份,电机失效时,会导致备份制动力不足。现有技术的助力制动,即使想到使用轻便的结构如连杆,而面对踏板制动和助力制动两套传动系统,也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现有技术的助力制动,人力踏板制动被忽略,缺乏有力稳定的踏板驱动传递路径。现有技术的助力制动会附带复杂的传动机构,然而这些传动机构会有导向的需求,然而不可能为每个传动部分都设计导向,因为空间不允许。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杆式助力制动器组件,包括第一弹性部件、顶杆、推杆、柱塞、制动踏板连杆、第二弹性部件、导向杆、纵销、连杆组件、直线电机、滑动支架、制动主缸、活塞、第一颈部、L形腔、球头、开口、第二颈部、外导向面、上滑槽、横销、内导向面、底架、支撑块、导向架、内孔、导向套;所述柱塞包括压紧面、压紧环、环壁、套筒、推块;所述纵销中设有横孔;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四杆、第五杆、第六杆;所述制动踏板连杆被制动踏板驱动而沿第一轴线轴向移动,所述直线电机驱动所述连杆组件以产生制动助力,所述连杆组件用于输出制动助力;所述制动踏板连杆一端设有球头,所述球头包裹在所述柱塞的套筒中,所述柱塞从左至右依次包括推块、套筒、压紧环、环壁;所述套筒的外直径小于推块的外直径,所述套筒右端径向向外延伸出所述压紧环,所述压紧环外缘部位向右延伸出所述环壁;所述压紧环的左端形成所述压紧面;所述推杆右侧部分为径缩的第二颈部,第二颈部内侧容纳所述推块,第二颈部与所述柱塞之间围成所述L形腔;所述推杆左端面设有圆槽,圆槽中设有所述顶杆,所述顶杆左端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在所述制动主缸中运动;所述推杆在所述滑动支架中滑动,所述滑动支架右侧部分为径缩的第一颈部,所述第一颈部下侧具有开口;所述压紧面与所述推块左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颈部容纳推块部分的长度为L1,L1>L2以使得所述压紧面可压紧所述第二颈部,从而辅助传递制动力;所述环壁与所述第二颈部配合连接,且所述环壁与第二颈部之间为间隙配合,以联通所述L形腔与外界;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六杆一端连接,所述第六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五杆另一端通过铰接点同时与所述第四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杆为执行杆,第二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颈部连接,从而驱动所述推杆移动;所述第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导向架内;所述导向架上方设有弧形的外导向面,以容纳导向所述制动踏板连杆,所述外导向面底部设有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滑槽以容纳所述纵销,所述导向架内部设有圆孔形的内导向面以容纳所述导向杆,所述导向架底壁上方支撑有所述支撑块,通过所述支撑块的支撑以连接所述底架与所述导向架,所述底架中部设有所述纵销,所述导向架侧壁设有孔以供所述横销通过,所述横销的长度小于所述圆孔形的内导向面的直径,所述纵销中的横孔用来容纳所述横销,所述制动踏板连杆下部设有内孔以容纳所述纵销。进一步的,所述助力制动器组件还包括纵向驱动杆以推动所述纵销。进一步的,所述助力制动器组件还包括横向驱动杆以推动所述横销。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驱动杆通过旋转卡合与所述横销锁定或解除锁定。进一步的,直线电机为非自锁电机。进一步的,还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与所述制动踏板连杆连接,用于检测踏板制动程度,从而在初始制动阶段启动直线电机的工作,在结束制动阶段中断直线电机的工作。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架下部固定设置导向套,以对纵销的运动进行导向。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组件内的连杆长度均不相同。进一步的,所述顶杆由一体连接的圆盘部与杆部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环壁与第二颈部之间设置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槽以构成间隙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对
技术介绍
第1、2点,采用了轻便的连杆机构进行传动助力,节省了整个设备的重量、减小了复杂程度,但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保证了传动效率。针对
技术介绍
第3点,采用的杆杠机构有工作模式和应急模式两种运行方式,在工作模式下连杆机构能够受到直线电机的作用以产生制动助力,在应急模式下将人工制动力借助连杆机构传递到所述制动执行元件,通过更少的部件提供辅助力,为液压制动系统提供冗余制动备份。针对
技术介绍
第3点,针对应急模式具体的改进是:电机是非自锁电机、采用了横销、纵销的联动使得人工制动力与助力系统联系起来。针对
技术介绍
第4点,采用了两套连杆输入机构合成一套输出机构的方案,节省了空间,提高了效率,减少了部件数量。针对
技术介绍
第5点,通过压紧面的设置,更大程度上利用了踏板输出的制动力,从而在助力制动系统中,使得应急状态时,人工制动力也能够更稳定、更高效的传递。针对
技术介绍
第6点,使用一个部件起到了双导向的作用,节省了空间,减少了部件数量,简化了结构。注:上述设计不分先后,每一条都使得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区别和显著的进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传动部分局部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导向部分侧视图。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第一弹性部件;2、顶杆;3、推杆;4、柱塞;5、制动踏板连杆;6、第二弹性部件;7、导向杆;8、纵销;9、第一杆;10、第二杆;11、第三杆;12、第四杆;13、第五杆;14、第六杆;15、直线电机;16、滑动支架;17、制动主缸;18、活塞;19、第一颈部;20、压紧面;21、L形腔;22、压紧环;23、环壁;24、套筒;25、球头;26、开口;27、推块;28、第二颈部;29、外导向面;30、上滑槽;31、横销;32、内导向面;33、横孔;34、底架;35、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杆式助力制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所述顶杆、推杆、柱塞、制动踏板连杆、第二弹性部件、导向杆、纵销、连杆组件、直线电机、滑动支架、制动主缸、活塞、第一颈部、L形腔、球头、开口、第二颈部、外导向面、上滑槽、横销、内导向面、底架、支撑块、导向架、内孔、导向套;所述柱塞包括压紧面、压紧环、环壁、套筒、推块;所述纵销中设有横孔;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四杆、第五杆、第六杆;/n所述制动踏板连杆被制动踏板驱动而沿第一轴线轴向移动,所述直线电机驱动所述连杆组件以产生制动助力,所述连杆组件用于输出制动助力;所述制动踏板连杆一端设有球头,所述球头包裹在所述柱塞的套筒中,所述柱塞从左至右依次包括推块、套筒、压紧环、环壁;所述套筒的外直径小于推块的外直径,所述套筒右端径向向外延伸出所述压紧环,所述压紧环外缘部位向右延伸出所述环壁;所述压紧环的左端形成所述压紧面;/n所述推杆右侧部分为径缩的第二颈部,第二颈部内侧容纳所述推块,第二颈部与所述柱塞之间围成所述L形腔;所述推杆左端面设有圆槽,圆槽中设有所述顶杆,所述顶杆左端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在所述制动主缸中运动;所述推杆在所述滑动支架中滑动,所述滑动支架右侧部分为径缩的第一颈部,所述第一颈部下侧具有开口;所述压紧面与所述推块左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颈部容纳推块部分的长度为L1,L1>L2以使得所述压紧面可压紧所述第二颈部,从而辅助传递制动力;所述环壁与所述第二颈部配合连接,且所述环壁与第二颈部之间为间隙配合,以联通所述L形腔与外界;/n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六杆一端连接,所述第六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五杆另一端通过铰接点同时与所述第四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杆为执行杆,第二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颈部连接,从而驱动所述推杆移动;所述第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导向架内;/n所述导向架上方设有弧形的外导向面,以容纳导向所述制动踏板连杆,所述外导向面底部设有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滑槽以容纳所述纵销,所述导向架内部设有圆孔形的内导向面以容纳所述导向杆,所述导向架底壁上方支撑有所述支撑块,通过所述支撑块的支撑以连接所述底架与所述导向架,所述底架中部设有所述纵销,所述导向架侧壁设有孔以供所述横销通过,所述横销的长度小于所述圆孔形的内导向面的直径,所述纵销中的横孔用来容纳所述横销,所述制动踏板连杆下部设有内孔以容纳所述纵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式助力制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所述顶杆、推杆、柱塞、制动踏板连杆、第二弹性部件、导向杆、纵销、连杆组件、直线电机、滑动支架、制动主缸、活塞、第一颈部、L形腔、球头、开口、第二颈部、外导向面、上滑槽、横销、内导向面、底架、支撑块、导向架、内孔、导向套;所述柱塞包括压紧面、压紧环、环壁、套筒、推块;所述纵销中设有横孔;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四杆、第五杆、第六杆;
所述制动踏板连杆被制动踏板驱动而沿第一轴线轴向移动,所述直线电机驱动所述连杆组件以产生制动助力,所述连杆组件用于输出制动助力;所述制动踏板连杆一端设有球头,所述球头包裹在所述柱塞的套筒中,所述柱塞从左至右依次包括推块、套筒、压紧环、环壁;所述套筒的外直径小于推块的外直径,所述套筒右端径向向外延伸出所述压紧环,所述压紧环外缘部位向右延伸出所述环壁;所述压紧环的左端形成所述压紧面;
所述推杆右侧部分为径缩的第二颈部,第二颈部内侧容纳所述推块,第二颈部与所述柱塞之间围成所述L形腔;所述推杆左端面设有圆槽,圆槽中设有所述顶杆,所述顶杆左端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在所述制动主缸中运动;所述推杆在所述滑动支架中滑动,所述滑动支架右侧部分为径缩的第一颈部,所述第一颈部下侧具有开口;所述压紧面与所述推块左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颈部容纳推块部分的长度为L1,L1>L2以使得所述压紧面可压紧所述第二颈部,从而辅助传递制动力;所述环壁与所述第二颈部配合连接,且所述环壁与第二颈部之间为间隙配合,以联通所述L形腔与外界;
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六杆一端连接,所述第六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五杆另一端通过铰接点同时与所述第四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杆为执行杆,第二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颈部连接,从而驱动所述推杆移动;所述第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文广郝威胡林张志勇李智诚张凡皓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