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76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元固定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元固定结构(S)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用于收纳并支承多个单元(11)的单元箱(1),所述单元箱具有:第一固定部(16),其被固定于仪表板(2)的内表面;和第二固定部(17),其被固定于作为车身侧的转向吊架横梁(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仪表板的外观性变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元固定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单元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已知如下一种单元固定结构,即将控制车辆的各种电子控制单元集中配置于单元箱(unitbox)内,并且将该单元箱安装于仪表板(Instrumentpanel)的内表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与将各种电子控制单元分散配置于车辆的各部的结构不同,根据这种单元固定结构,能够防止用于在电子控制单元彼此之间进行信号收发的线束(Wireharness)的错综交错。【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3-32953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单元固定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单元箱中,将电子控制单元集中于该单元箱的同时,担忧由于其重量而使仪表板的安装面产生松动。并且,这种松动会损坏仪表板的外观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固定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仪表板的外观性变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单元固定结构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用于收纳并支承多个单元的单元箱,所述单元箱具有被固定于仪表板的内表面的第一固定部和被固定于车身侧的第二固定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单元固定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仪表板的外观性变差。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元固定结构的车身前部的局部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II局部剖视图。图3是搭载有多个单元的单元箱的俯视图。图4的(a)是单元箱的俯视图,图4的(b)是从左斜前侧的稍下方仰视单元箱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单元箱;2:仪表板;3:转向吊架横梁(Steeringhangerbeam)(车身侧);6:转向柱(Steeringcolumn);11:单元;11a:第一单元;11b:第二单元;11c:第三单元;11d:第四单元;11e:第五单元;13:框体;13a:横部件;13b:纵部件;14:支承体;15:腿部;16:第一固定部;17:第二固定部;21:上表面部件(仪表板);21a:仪表板的开口部;21c:盖(lid);21d:仪表板的内表面;22:纵壁部件(仪表板);31:横梁主体;32:侧支架(Sidebracket);35:单元箱支承支架;S:单元固定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接着,一边适宜地参照附图一边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元固定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所参照的附图的上下前后左右的箭头所示方向与车身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一致。《单元固定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元固定结构具有单元箱,该单元箱用于收纳并支承被配置于车辆的仪表板的内侧(车厢外侧)的多个单元中的两个以上的单元。例如能够列举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电动助力转向系统(PowerSteeringsystem)电子控制单元、车道保持辅助电子控制单元、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brakesystem)电子控制单元、车辆动作稳定化控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等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智能辅助单元(smartaccessoryunit)、各种天线单元(antennaunit)、扬声器单元(speakerunit)等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单元,但并不局限于这些电气电子单元。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元固定结构的特征在于,单元箱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其中,第一固定部被固定于仪表板;第二固定部被固定于作为车身侧的转向吊架横梁。此外,只要第二固定部的固定部位为车身侧即可,不限定于该转向吊架横梁。下面,以该单元箱5收纳并支承五个单元的单元固定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单元的数量只要如前述那样为两个以上就没有特别限制。图1为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元固定结构S的车身前部的局部俯视图。此外,在图1中,用隐藏线(虚线)来表示单元11、收纳该单元11的单元箱1和转向吊架横梁3。如图1所示,单元固定结构S具有被固定于仪表板2和转向吊架横梁3的单元箱1。<仪表板>如图1所示,仪表板2构成为主要具有上表面部件21和纵壁部件22。设想本实施方式中的仪表板2为能够振动熔接(Vibrationwelding)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等的树脂成型品,但并不限定于此。上表面部件21为以如下方式略微形成上升坡度而倾斜,即在前挡风玻璃(frontglass)4的后方沿车宽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以下相同)大致水平地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越靠向后方越稍微向上方位移。纵壁部件22以从上表面部件21的后缘向下方延伸(图1的纸面里侧)的方式而形成。在上表面部件21上,在靠近前挡风玻璃4的位置形成有除霜风口21a。另外,在上表面部件21上,在车宽方向中央靠近纵壁部件22的位置形成有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的开口部21a。该开口部21a以连通仪表板2的内外的方式而设置。另外,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开口部21a以使单元箱1的单元11面向仪表板2的外侧的方式而形成。盖21c以自如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该开口部21a。本实施方式中的盖21c以如下方式被安装,即通过被设置于盖21c的外周的适当部位的多个爪部(省略图示)卡止于开口部21a的周缘而堵塞开口部21a。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盖21c如后述那样兼作扬声器盖(speakerlid),并形成为网(mesh)状。在纵壁部件22上,在靠近上表面部件21的位置形成有液晶面板5(显示屏)的安装开口22。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面板5以面对乘员的方式从驾驶座横跨副驾驶座而一体横长地形成。该液晶面板5上,除了在适当位置放映出各种参数类、汽车导航图像之外,根据需要放映接收影像图像、车身状态的动画图像、车载摄像头的拍摄图像等。在液晶面板5的安装开口22a的下方,在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气体排出口22b。另外,在纵壁部件22的车宽方向上的两端部也设置有未图示的气体排出口。另外,在比纵壁部件22的中央部靠右的位置形成有转向柱6的安装开口22c。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纵壁部件22上设置有杂物箱(glovebox)的安装开口、各种开关面板的安装开口、安全气囊(airbag)容纳部的盖安装开口等。<转向吊架横梁>转向吊架横梁3位于单元箱1的下方(图1的纸面里侧),且沿车宽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吊架横梁3具有横梁主体31、侧支架32、转向柱支承部件33、多个支承支架34和后述的单元箱支承支架35(参照图2),其中,横梁主体31由管部件构成;侧支架32分别形成于横梁主体3在车宽方向上的两端部;转向柱支承部件33将转向柱6支承于横梁主体31;多个支承支架34从横梁主体31延伸。横梁主体31为直径不同的多个管部件沿轴向一体接合而形成。侧支架32通过螺栓等紧固于未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元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n具有单元箱,该单元箱用于收纳并支承多个单元,/n所述单元箱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被固定于仪表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固定部被固定于车身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6 JP 2019-0331801.一种单元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单元箱,该单元箱用于收纳并支承多个单元,
所述单元箱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被固定于仪表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固定部被固定于车身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部被固定于转向吊架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表板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使被收纳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智久岩田晃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