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用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68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扫地机器人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的两侧对称设有向内凹陷的边刷槽,每个所述边刷槽内均安装有受电机驱动旋转的边刷,所述边刷的外周呈圆周阵列分布有多个向下倾斜的毛刷。所述边刷槽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边刷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外侧设有用于阻挡毛发的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外侧的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的顶部与所述边刷槽可拆卸连接,其底部设有若干个用于清除毛发的毛发清理杆。所述毛发清理杆位于所述毛刷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底座结构,有效解决了毛发进入到边刷传动机构内的问题,避免了边刷移动不畅,进而提高了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扫地机器人用底座
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用底座。
技术介绍
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电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底板清理的工作。扫地机器人的底座上一般会设置两个边刷,用以将地面的杂物向底座中心方向扫动。但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在清扫过程中,边刷经常会缠绕上毛发,在边刷旋转时,毛发会顺着边刷的旋转方向向底座与边刷连接缝隙处移动,进而进入到边刷的传动机构内,造成边刷移动不畅,影响清扫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用底座,通过改进底座结构,有效解决了毛发进入到边刷传动机构内的问题,避免了边刷移动不畅,进而提高了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果。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扫地机器人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的两侧对称设有向内凹陷的边刷槽,每个所述边刷槽内均安装有受电机驱动旋转的边刷,所述边刷的外周呈圆周阵列分布有多个向下倾斜的毛刷。所述边刷槽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边刷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外侧设有用于阻挡毛发的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外侧的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的顶部与所述边刷槽可拆卸连接,所述弧形挡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用于清除毛发的毛发清理杆。所述毛发清理杆位于所述毛刷的上方。进一步来说,所述毛发清理杆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杆体,所述杆体的侧壁上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缠绕毛发的勾齿。进一步来说,所述杆体远离所述弧形挡板的一端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底盖,所述底盖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杆体的径向尺寸。通过径向尺寸大于杆体的底盖能有效避免位于杆体下端部的勾齿勾住的毛发向下滑脱,导致毛发再次回到地面导致脏污;在需要清理杆体上的毛发时,通过螺纹连接的底盖能够将底盖与杆体分开,便于单独清洁杆体。进一步来说,所述弧形挡板上设有一对卡接柱,所述卡接柱对称设置在所述弧形挡板的侧边边缘处;所述边刷槽内设有与所述卡接柱匹配的卡槽。通过卡接柱与卡槽的设置便于拆装弧形挡板以清理毛发清理杆上的毛发。进一步来说,所述底座本体上还对称设有与每个所述边刷槽一一对应的清理柱,所述清理柱设置在所述毛刷的旋转范围内并能与旋转的毛刷接触。通过清理柱的设置能够预处理被毛刷扫到的毛发,减少向边刷方向移动的毛发数量,进而降低毛发清理杆的清洁频率。进一步来说,所述边刷槽内还设有用于连接扫地机器人机身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用于防止螺钉脱落的防脱凸环。通过防脱凸环的设置能避免螺钉松脱时螺钉完全脱离螺纹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边刷安装到安装孔上,当毛刷上缠绕的毛发向边刷位置移动时,通过对称设置在安装孔外侧的弧形挡板能有效隔断位于弧形挡板外侧的毛刷与位于弧形挡板内侧的毛刷之间的连通;再通过毛发清理杆清除掉毛刷上的毛发,既保证了毛发不会进入到安装孔内阻碍边刷的运行,也避免了毛发缠绕在毛刷上导致的毛刷清洁效果下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本体的仰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边刷槽安装边刷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边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阻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清理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本体;2-吸尘口;3-边刷槽;31-安装孔;32-螺纹孔;4-边刷;41-毛刷;5-弧形挡板;51-卡接柱;6-毛发清理杆;61-杆体;611-勾齿;62-底盖;7-清理柱;71-辅助勾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参见附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扫地机器人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所述底座本体1上设有吸尘口2,所述吸尘口2的两侧对称设有向内凹陷的边刷槽3,每个所述边刷槽3内均安装有受电机驱动旋转的边刷4,所述边刷4的外周呈圆周阵列分布有多个向下倾斜的毛刷41。所述边刷槽3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边刷41的安装孔31,所述安装孔31的外侧设有用于阻挡毛发的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31外侧的弧形挡板5,所述弧形挡板5的顶部与所述边刷槽3可拆卸连接,所述弧形挡板5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用于清除毛发的毛发清理杆6。所述毛发清理杆6位于所述毛刷41的上方。采用上述结构,边刷4旋转时,毛刷41随之旋转并清扫地面,当毛刷41清扫到毛发时,部分毛发向边刷4的方向缠绕移动,此时弧形挡板5隔断位于弧形挡板5内侧与位于弧形挡板5外侧的毛刷41,毛发先向毛发清理杆6上缠绕,进而通过毛发清理杆6将毛发收集,避免毛发进一步进入到位于弧形挡板5内部的毛刷41上。由于毛发清洁杆6是位于毛刷41靠近边刷的一侧的,因此将毛发清洁杆6设置在毛刷41的上方可以避免毛发清洁杆对毛刷旋转的阻碍,而且在清扫时,位于毛刷下方的毛发因边刷底部的阻挡并不会上行到安装孔内,因此实际使用时为了避免毛发进入到安装孔内,只需对位于毛刷上方的毛发进行清除即可。当毛发清理杆6上收集一定量的毛发时,通过弧形挡板5与边刷槽3的可拆卸连接,将弧形挡板5拆卸下来对毛发清理杆6进行清理。参见附图4所示,其中,弧形挡板5与边刷槽3的连接结构如下:所述弧形挡板5上设有一对卡接柱51,所述卡接柱51对称设置在所述弧形挡板5的侧边边缘处。所述卡接柱51的端部设有卡接部。所述边刷槽3内设有与所述卡接部匹配的卡槽。参见附图4-5所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毛发清理杆6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杆体61,所述杆体61的侧壁上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缠绕毛发的勾齿611。所述杆体61远离所述弧形挡板5的一端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底盖62,所述底盖62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杆体61的径向尺寸。通过径向尺寸大于杆体61的底盖62能有效避免位于杆体61下端部的勾齿611勾住的毛发向下滑脱,导致毛发再次回到地面导致脏污;在需要清理杆体61上的毛发时,通过螺纹连接的底盖62能够将底盖62与杆体61分开,便于单独清洁杆体61。为了减少毛发清理杆6的清洁次数,本实施例在底座本体上还装配了能预处理毛发的清理柱7,以减少向边刷4方向移动的毛发量。具体的,参见附图6所示,所述底座本体1上还对称设有与每个所述边刷槽3一一对应的清理柱7,所述清理柱7设置在所述毛刷41的旋转范围内并能与旋转的毛刷41接触。所述清理柱7的侧壁上交错设置有若干个辅助勾齿71。此外,参见附图1-2所示,所述边刷槽3内还设有用于连接扫地机器人机身的螺纹孔32,所述螺纹孔32内设有用于防止螺钉脱落的防脱凸环。通过防脱凸环的设置能避免螺钉松脱时螺钉完全脱离螺纹孔。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地机器人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所述底座本体(1)上设有吸尘口(2),所述吸尘口(2)的两侧对称设有向内凹陷的边刷槽(3),每个所述边刷槽(3)内均安装有受电机驱动旋转的边刷(4),所述边刷(4)的外周呈圆周阵列分布有多个向下倾斜的毛刷(41);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刷槽(3)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边刷(4)的安装孔(31),所述安装孔(31)的外侧设有用于阻挡毛发的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31)外侧的弧形挡板(5),所述弧形挡板(5)的顶部与所述边刷槽(3)可拆卸连接,所述弧形挡板(5)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用于清除毛发的毛发清理杆(6);所述毛发清理杆(6)位于所述毛刷(41)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地机器人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所述底座本体(1)上设有吸尘口(2),所述吸尘口(2)的两侧对称设有向内凹陷的边刷槽(3),每个所述边刷槽(3)内均安装有受电机驱动旋转的边刷(4),所述边刷(4)的外周呈圆周阵列分布有多个向下倾斜的毛刷(41);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刷槽(3)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边刷(4)的安装孔(31),所述安装孔(31)的外侧设有用于阻挡毛发的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31)外侧的弧形挡板(5),所述弧形挡板(5)的顶部与所述边刷槽(3)可拆卸连接,所述弧形挡板(5)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用于清除毛发的毛发清理杆(6);所述毛发清理杆(6)位于所述毛刷(4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发清理杆(6)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杆体(61),所述杆体(61)的侧壁上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缠绕毛发的勾齿(6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永崔龙
申请(专利权)人:地贝模塑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