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及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62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包括在电饭煲底座中固定安装的称重应变片、用于顶触称重应变片使其变形称重的顶柱;所述电饭煲底座向下延伸有突出的底座支撑槽,底座支撑槽中活动插接有顶柱,所述顶柱的一端和支撑部抵触,顶柱的另一端和称重应变片抵触,从而将整个上方电饭煲的重力传递到称重应变片上。还公开了一种电饭煲,包括电饭煲盖体、电饭煲本体,且电饭煲本体包括电饭煲底座,所述电饭煲底座中安装有上述中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本设计能够以适宜的米饭米水重量,从而优化提升煮饭效果,保障美味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及电饭煲
本技术属于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及电饭煲。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提高,人们对厨房用具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电饭煲米水重量控制不够精准,究其原因,这是一种模糊控制的手段,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于是,电饭煲称重技术应运而生。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称重应变片设置在电饭煲底座中,称重应变片与电饭煲中的控制盒中的传感器连接,对电饭煲米水重量控制。但是,这种称重结构组件具有以下缺陷,1.当把饭煲搬动或抬起来时,内部顶触称重应变片的结构会继续向地面坠落移动,可能会发生碰撞或其他隐患,结构不可靠;2.仅仅通过螺钉对称重应变片限位固定,而在实际应用中,螺钉是会松动的,一旦松动,整个测力的结构可靠性就大大降低,导致测量精度低;3.结构过于复杂,浪费生产零件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及电饭煲,以解决
技术介绍
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及电饭煲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包括在电饭煲底座中固定安装的称重应变片、用于顶触称重应变片使其变形称重的顶柱;所述电饭煲底座向下延伸有突出的底座支撑槽,底座支撑槽中活动插接有顶柱,所述顶柱的一端和支撑部抵触,顶柱的另一端和称重应变片抵触,从而将整个上方电饭煲的重力传递到称重应变片上。进一步的,所述顶柱为柱状结构体,柱状结构体侧壁连接有向外延伸的凸缘,凸缘卡在底座支撑槽内侧壁,从而防止顶柱继续向地面坠落移动。进一步的,所述顶柱为圆柱状结构体,且凸缘为环形凸缘。进一步的,所述顶柱的底部到底座支撑槽底部外壁的距离为D,且所述称重应变片的极限变形距离为L,其中D≤L。进一步的,所述电饭煲底座中至少设有四个底座支撑槽,底座支撑槽共同组成多边形。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底座支撑槽的边缘处均设有底座短肩、底座长肩;底座短肩和底座长肩均与电饭煲底座内表面之间设有空隙,空隙的空间与称重应变片插入的空间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短肩和底座长肩均与电饭煲底座是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支撑槽旁边的电饭煲底座底部上还开设有底座螺钉孔,且底座螺钉孔中螺纹连接有螺钉,螺钉将穿过称重应变片,从而防止称重应变片在沿着电饭煲底座表面水平方向滑动。一种电饭煲,包括电饭煲盖体、电饭煲本体,且电饭煲本体包括电饭煲底座,所述电饭煲底座中安装有上述中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称重应变片直接装配在底座的底座短肩和底座长肩中,结构简单,仅仅依靠单颗螺钉就足以完全固定应变片,在应变片底部中心处,设置应变片顶柱以传递力,这个力可以促进应变片的变形,从而准确测量电饭煲的重量。另外顶柱运动行程小于应变片的变形极限可以减少,目的在于避免应变片变形行程过大,造成失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全剖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未安装称重应变片时的电饭煲底座俯视图。图中标号说明:顶柱1、电饭煲底座2、称重应变片3、螺钉4;底座支撑槽21、底座短肩22、底座长肩23、底座螺钉孔2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理解。本技术设计出一种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包括在电饭煲底座2中固定安装的称重应变片3、用于顶触称重应变片3使其变形称重的顶柱1;顶柱1的作用是通过与支撑部和称重应变片3的接触,支撑部为地面、桌面任意一种,或者类似起到支撑作用的平面,把整个饭煲的重力传递到称重应变片3上。顶柱1的结构是关键核心环节。本设计的顶柱1是直接一个圆柱形结构与称重应变片3圆盘结构接触的,其中,顶柱1为柱状结构体,柱状结构体侧壁连接有向外延伸的凸缘,凸缘卡在底座支撑槽21内侧壁,从而防止顶柱1继续向地面坠落移动。例如:顶柱1为圆柱状结构体,且凸缘为环形凸缘。这样可以保证顶住1不会继续向地面坠落移动。电饭煲底座2向下延伸有突出的底座支撑槽21,底座支撑槽21中活动插接有顶柱1,顶柱1的一端和地面抵触,顶柱1的另一端和称重应变片3抵触,从而将整个上方电饭煲的重力传递到称重应变片3上。进一步优化,顶柱1的底部到底座支撑槽21底部外壁的距离为D,且称重应变片3的极限变形距离为L,其中D≤L。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起到保护作用,始终保障顶柱1的运动行程D不超过称重应变片3的的极限变形距离L。当电饭煲的承受压力导致顶柱1行程超过D时,顶柱1与底座支撑槽21保持齐平,这时,顶柱1承担的压力较小,具体危险大大降低。电饭煲底座2中至少设有四个底座支撑槽21,底座支撑槽21共同组成多边形。每个底座支撑槽21的边缘处均设有底座短肩22、底座长肩23;底座短肩22和底座长肩23均与电饭煲底座2内表面之间设有空隙,空隙的空间与称重应变片3插入的空间相适应。底座长肩23与底座短肩22是固定称重应变片3的。限制称重应变片3向上移动,如箭头方向所示。就是说限制称重应变片3移动的结构与底座是一体化的,这样就大大保证结构的高度可靠性。因为称重应变片3是对距离非常敏感的元器件。要求对距离的把控非常严格。底座短肩22和底座长肩23均与电饭煲底座2是一体成型,减少加工工序。另外,底座支撑槽21旁边的电饭煲底座2底部上还开设有底座螺钉孔24,且底座螺钉孔24中螺纹连接有螺钉4,螺钉4将穿过称重应变片3,从而防止称重应变片3在沿着电饭煲底座2表面水平方向滑动。从图1中可见,本设计的螺钉4用处,其实为了防止称重应变片3在沿着底座表面水平方向滑动的。纵向的固定已经由底座短肩23和底座长肩23来实现了。其他的现有技术中的电饭煲,均包括电饭煲盖体、电饭煲本体,且电饭煲本体包括电饭煲底座2,可以将本技术设计中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设置在电饭煲底座2中,均可使用。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包括在电饭煲底座(2)中固定安装的称重应变片(3)、用于顶触称重应变片(3)使其变形称重的顶柱(1);/n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底座(2)向下延伸有突出的底座支撑槽(21),底座支撑槽(21)中活动插接有顶柱(1),所述顶柱(1)的一端和支撑部抵触,顶柱(1)的另一端和称重应变片(3)抵触,从而将整个上方电饭煲的重力传递到称重应变片(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包括在电饭煲底座(2)中固定安装的称重应变片(3)、用于顶触称重应变片(3)使其变形称重的顶柱(1);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底座(2)向下延伸有突出的底座支撑槽(21),底座支撑槽(21)中活动插接有顶柱(1),所述顶柱(1)的一端和支撑部抵触,顶柱(1)的另一端和称重应变片(3)抵触,从而将整个上方电饭煲的重力传递到称重应变片(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1)为柱状结构体,柱状结构体侧壁连接有向外延伸的凸缘,凸缘卡在底座支撑槽(21)内侧壁,从而防止顶柱(1)继续向地面坠落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1)为圆柱状结构体,且凸缘为环形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1)的底部到底座支撑槽(21)底部外壁的距离为D,且所述称重应变片(3)的极限变形距离为L,其中D≤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的称重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结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