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煮面机的出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627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煮面机的出面机构,属于厨房机械技术领域。所述储面漏斗下部的漏斗口位于中层纵档中部的上方,偏漏斗口左侧设置;所述横档的一侧设有直线气缸,所述直线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L形连接件与位于所述漏斗口下方的伸缩板固定,所述漏斗口下部边沿右侧设有送面滚辊,所述送面滚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座与两侧的中层纵档上表面固定,其左端设有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电机输出轴固定的主动皮带轮连接;所述漏斗口下方设有出面箱,出面箱前面为上转动门,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重力传感器,外侧的下沿通过合页与底层纵档固定;所述底板的左角外侧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所述气缸的缸体尾部通过连接件与右侧的中层纵档底面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自动煮面机的出面机构
本技术属于厨房机械

技术介绍
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各行各业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都比以前上了一个台阶。越来越少的工人出现在工厂里。厨房设备也在经历这一过程。厨房的无人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面馆里的缺点在于:人工成本高昂,卫生条件堪忧,效率低下,一碗面条的重量不可控。因此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用于全自动煮面机的自动加面机构,现有的加面机构主要为依靠竖直齿条和提升板的面篓提升出面机构,通过定位套、定位轴实现面篓的位置控制,从而提升出面效率,现有的装置结构稳定,效率较高。但是不足在于传动器件较多,容易存在传动损失导致不能有效提升面篓进行出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煮面机的出面机构,它能有效的解决无人值守的煮面机的生面添加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自动煮面机的出面机构,包括四周设有围板的型材框架及其上部的储面漏斗,所述型材框架由四根立柱及其纵档和横档焊接构成,所述纵档和横档均为三层布置,它们的两端分别与立柱的上、中、下固定,所述储面漏斗的上沿与立柱上端齐平,通过型材框架两侧的上层纵档固定,所述储面漏斗下部的漏斗口位于中层纵档中部的上方,居中横向设置,两侧的中层纵档之间设有横档,偏漏斗口左侧设置;所述横档的一侧设有直线气缸,所述直线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L形连接件与位于所述漏斗口下方的伸缩板固定,所述漏斗口下部边沿右侧设有送面滚辊,所述送面滚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座与两侧的中层纵档上表面固定,其左端设有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电机输出轴固定的主动皮带轮连接;所述漏斗口下方设有出面箱,出面箱前面为上转动门,所述出面箱的底部四角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分别与底板的四角固定,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重力传感器,外侧的下沿通过合页与底层纵档固定;所述底板的左角外侧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所述气缸的缸体尾部通过连接件与右侧的中层纵档底面固定。可选地,所述伸缩板的伸缩顶点与送面滚辊的表面相切,行程覆盖储面漏斗下部的开口。可选地,所述送面滚辊右侧的中层纵档之间设有电机的安装板。可选地,所述型材框架四周设有围板均为铝合金板材。可选地,所述出面箱一侧的围板设有上转动门配合的缺口。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的是一体化设计,通过电机、重力传感器、滑道将面条自动送入到煮面机中。效率高,卫生达标,重力控制精准,降低了人工成本。使用的自动控制技术可靠性好,出错率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卸除围板后的型材框架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卸除围板后的机构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卸除围板后的的机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一种用于自动煮面机的出面机构,包括四周设有围板的型材框架及其上部的储面漏斗12,所述型材框架由四根立柱1及其纵档和横档焊接构成,所述纵档和横档均为三层布置,它们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的上、中、下固定,所述储面漏斗12的上沿与立柱1上端齐平,通过型材框架两侧的上层纵档18固定,所述储面漏斗12下部的漏斗口位于中层纵档2中部的上方,居中横向设置,两侧的中层纵档2之间设有横档16,偏漏斗口左侧设置;所述横档16的一侧设有直线气缸10,所述直线气缸10的活塞杆端部通过L形连接件与位于所述漏斗口下方的伸缩板11固定,所述漏斗口下部边沿右侧设有送面滚辊,所述送面滚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座与两侧的中层纵档2上表面固定,其左端设有从动皮带轮15,通过皮带13与电机14输出轴固定的主动皮带轮连接;所述漏斗口下方设有出面箱,出面箱前面为上转动门8,所述出面箱的底部四角均设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下端分别与底板17的四角固定,所述底板17的下方设有重力传感器6,外侧的下沿通过合页4与底层纵档3固定;所述底板17的左角外侧与气缸7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所述气缸7的缸体尾部通过连接件9与右侧的中层纵档2底面固定。所述伸缩板11的伸缩顶点与送面滚辊的表面相切,行程覆盖储面漏斗下部的开口。所述送面滚辊右侧的中层纵档2之间设有电机14的安装板19。所述型材框架四周设有围板均为铝合金板材。所述出面箱一侧的围板设有上转动门8配合的缺口。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将面条放置在最上方的储面漏斗内,此面条可以为干面、湿面、挂面等市场常见面条。通过送面滚辊的转动和伸缩板的开关闭合进行面条的添加。面条开始落入到出面箱,由重力传感器进行精确的面条重量控制(允许重量误差在百分之5以内)。面条到达设定重量后,气缸活塞杆进行伸缩运动,面条从出面箱有转动门的一侧滑出,滑入轨道中,最后落入到煮面装置中。通过单片机或者PLC对整个加面过程进行控制。所述出面机构与自动煮面机配套使用,本技术为其中的一个部件,与出碗机构,煮面机构,加调料机构相结合,形成成套架构。出面机构放置在电器柜上方,与右边抓篓子机构相连接,抓篓子机构下方为煮面机。传送机构安装在煮面机的右边,加调料机构安装在传送机构的上方。加调料机构安装在调料添加装置外壳内部。出碗机构安装在传送机构的右边。可以提高煮面效率。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自动煮面机的出面机构,包括四周设有围板的型材框架及其上部的储面漏斗(12),所述型材框架由四根立柱(1)及其纵档和横档焊接构成,所述纵档和横档均为三层布置,它们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的上、中、下固定,所述储面漏斗(12)的上沿与立柱(1)上端齐平,通过型材框架两侧的上层纵档(18)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面漏斗(12)下部的漏斗口位于中层纵档(2)中部的上方,居中横向设置,两侧的中层纵档(2)之间设有横档(16),偏漏斗口左侧设置;所述横档(16)的一侧设有直线气缸(10),所述直线气缸(10)的活塞杆端部通过L形连接件与位于所述漏斗口下方的伸缩板(11)固定,所述漏斗口下部边沿右侧设有送面滚辊,所述送面滚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座与两侧的中层纵档(2)上表面固定,其左端设有从动皮带轮(15),通过皮带(13)与电机(14)输出轴固定的主动皮带轮连接;所述漏斗口下方设有出面箱,出面箱前面为上转动门(8),所述出面箱的底部四角均设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下端分别与底板(17)的四角固定,所述底板(17)的下方设有重力传感器(6),外侧的下沿通过合页(4)与底层纵档(3)固定;所述底板(17)的左角外侧与气缸(7)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所述气缸(7)的缸体尾部通过连接件(9)与右侧的中层纵档(2)底面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动煮面机的出面机构,包括四周设有围板的型材框架及其上部的储面漏斗(12),所述型材框架由四根立柱(1)及其纵档和横档焊接构成,所述纵档和横档均为三层布置,它们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的上、中、下固定,所述储面漏斗(12)的上沿与立柱(1)上端齐平,通过型材框架两侧的上层纵档(18)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面漏斗(12)下部的漏斗口位于中层纵档(2)中部的上方,居中横向设置,两侧的中层纵档(2)之间设有横档(16),偏漏斗口左侧设置;所述横档(16)的一侧设有直线气缸(10),所述直线气缸(10)的活塞杆端部通过L形连接件与位于所述漏斗口下方的伸缩板(11)固定,所述漏斗口下部边沿右侧设有送面滚辊,所述送面滚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座与两侧的中层纵档(2)上表面固定,其左端设有从动皮带轮(15),通过皮带(13)与电机(14)输出轴固定的主动皮带轮连接;所述漏斗口下方设有出面箱,出面箱前面为上转动门(8),所述出面箱的底部四角均设有弹簧(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宏力刘宸宇陈昱坤董勋李长根戴志坤杨浚颢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