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融合蛋白IFN-ELP(V)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39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融合蛋白IFN‑ELP(V)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融合蛋白IFN‑ELP(V)在通过瘤腔给药后,能明显浑浊并沉淀于瘤腔,形成药物储库并缓慢持续释放干扰素,产生原位免疫反应,早期抑制肿瘤的复发。同时术后与化疗联合产生协同抗肿瘤作用,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发明专利技术填补了肿瘤(尤其是GBM)手术与术后放化疗之间的“治疗空白期”,提供了最早的术后干预措施以减少肿瘤复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融合蛋白IFN-ELP(V)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融合蛋白IFN-ELP(V)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胶质母细胞瘤(GBM)恶性度高,预后极差。尽管外科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难以完全切除,即使术后联合放疗和化疗,其复发依然难以控制。目前公认的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存在的缺陷:1、手术与随后放化疗之间的几周时间没有任何治疗,在这段“治疗空白期”内残余肿瘤细胞已经开始增值;2、受损的血脑屏障依然有较高的选择性,治疗药物无法通过系统给药有效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因此,术中将抗肿瘤药物局部递送至GBM切除腔,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式。到目前为止,包含化疗试剂卡莫司汀的可生物降解的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唯一批准的用于术中局部治疗GBM的药物。然而,由于该药物缓释差,且易流动不能有效固定于残腔,患者总体受益并不明显。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递药系统以有效抑制手术后GBM复发。免疫疗法近年来已取得突破,但在GBM临床试验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融合蛋白IFN-ELP(V)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融合蛋白IFN-ELP(V)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融合蛋白IFN-ELP(V)中,ELP(V)的氨基酸重复单元为:VGVPG,共重复30~180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融合蛋白IFN-ELP(V)中,ELP(V)融合于所述IFN的C末端。


4.编码融合蛋白IFN-ELP(V)的核酸或含有所述核酸的生物材料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生物材料包括表达盒、载体、转座子、工程菌、宿主细胞或细胞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融合蛋白IFN-ELP(V)中,ELP(V)的氨基酸重复单元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卫平王贵怀梁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