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池清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298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池清洗设备,涉及清洗设备领域,包括清洗盒,清洗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盒,清洗盒的内腔设有清洗刷,清洗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盘,转动盘的一侧与清洗盒内腔的一侧转动连接,转动盘的一侧设有第一活动杆,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转动盘的一侧铰接,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活动杆,转动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第一活动杆的外壁与固定杆的内腔滑动套接,固定杆的内腔设有复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活动杆和转动盘的设置,第二活动杆带动第一活动杆向下运动,同时第一活动杆通过转动盘带动清洗刷发生转动,使清洗刷自动对池壁进行清洗,降低工作人员臂膀承受的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池清洗设备
本技术涉及清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清洗设备。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是指在岸上由人工所开辟的渔塭中,养殖鱼类或各种海鲜,以供食用,根据养殖水质的不同,可分为淡水养殖、咸水养殖及海面养殖三大类,以西南沿海分布最为密集,产值居远洋渔业之次,常见的有虱目鱼,牡蛎,鳗鱼的养殖。养殖池使用久了之后,养殖池内会有杂物以及鱼类的排泄物,为了保证养殖的正常进行需要及时进行清洗,目前对水产养殖池的清洗工作一般是人工清洗,在对养殖池池壁进行清洗时,一般需要工作人员手持清洗工具,通过手臂的移动清洗工具来对池壁进行清洗,长时间的清洗会对工作人员的臂膀形成较大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清洗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池清洗设备,包括清洗盒,所述清洗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盒,所述清洗盒的内腔设有清洗刷,所述清洗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侧与清洗盒内腔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的一侧设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转动盘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活动杆,所述转动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外壁与固定杆的内腔滑动套接,所述固定杆的内腔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固定杆底端设有按动组件。优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复位环,所述第一复位环的内腔与第二活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环,所述弹簧的内腔与第二活动杆的外壁滑动套接,所述第二复位环的外壁与固定杆的内腔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按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内腔与固定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的一侧与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杆的一侧设有条形槽,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外壁且位于第一复位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的外壁与条形槽的内腔滑动套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块顶部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腔与按压块的外壁活动套接。优选的,所述清洗盒的顶部设有废料箱,所述废料箱的底部与清洗盒的顶部固定连通。优选的,所述清洗盒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利用第一活动杆和转动盘的设置,第二活动杆带动第一活动杆向下运动,同时第一活动杆通过转动盘带动清洗刷发生转动,使清洗刷自动对池壁进行清洗,降低工作人员臂膀承受的负担,增加了清洗的便捷性;2、本技术第一复位环和第二复位环的设置,当第二活动杆运动一定的长度后,第一复位环和第二复位环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带动第二活动杆做复位运动,使清洗刷可以往返转动,加强清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动盒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清洗盒;2、转动盒;3、清洗刷;4、转动盘;5、第一活动杆;6、第二活动杆;7、固定杆;8、第一复位环;9、弹簧;10、第二复位环;11、第一连接环;12、固定块;13、第二连接环;14、按压块;15、废料箱;16、刮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水产养殖池清洗设备,包括清洗盒1,清洗盒1靠近固定杆7的一侧为开口,方便使用者观察清洗盒1内部情况,清洗盒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盒2,清洗盒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16,清洗盒1在移动时刮板16可以刮取养殖池池壁上的污渍,清洗盒1的顶部设有废料箱15,用于收集刮板16和清洗刷3清理的杂质和污渍,废料箱15的底部与清洗盒1的顶部固定连通,清洗盒1的内腔设有清洗刷3,清洗刷3用于清洗池壁,清洗刷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盘4,转动盘4的一侧与清洗盒1内腔的一侧转动连接,转动盘4的一侧设有第一活动杆5,第一活动杆5的一端与转动盘4的一侧铰接,第一活动杆5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活动杆6,第二活动杆6的运动可以通过第一活动杆5带动转动盘4发生转动,使转动盘4带动清洗刷3带动清洗养殖池池壁,第一活动杆5带动转动盘4所能转动的最大角度小于一百八十度,转动盒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第一活动杆5的外壁与固定杆7的内腔滑动套接,固定杆7的内腔设有复位组件,固定杆7底端设有按动组件。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复位环8,第一复位环8的内腔与第二活动杆6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复位环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9,弹簧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环10,弹簧9的内腔与第二活动杆6的外壁滑动套接,第二复位环10的外壁与固定杆7的内腔固定连接,第二活动杆6在运动时通过第一复位环8对弹簧9产生挤压力,使弹簧9受力变形,当第二活动杆6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弹簧9带动第二活动杆6做复位运动,使第一活动杆5和转动盘4复位。按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环11,第一连接环11的内腔与固定杆7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环11的一侧与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固定杆7的一侧设有条形槽,第二活动杆6的外壁且位于第一复位环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13,第二连接环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压块14,对按压块14施加一个向固定块12方向的力,按压块14通过第二连接环13带动第二活动杆6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动杆5、转动盘4和清洗刷3运动或转动,按压块14的外壁与条形槽的内腔滑动套接,固定块12顶部设有放置槽,用于承载按压后的按压块14,放置槽的内腔与按压块14的外壁活动套接。本实用工作原理:本技术在进行工作时,使用者将清洗盒1的清洗面贴合养殖池池壁,然后使用手掌按压按压块14,按压块14带动第二活动杆6运动,第二活动杆6通过第一活动杆5带动转动盘4转动,从而使清洗刷3发生自转并自动对池壁进行清理,手掌松开按压块14后,第二活动杆6在弹簧9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力下做复位运动,同时通过第一活动杆5和转动盘4带动清洗刷3做复位转动,重复按压松开按压块14,便可实现清洗刷3转动清洗池壁。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产养殖池清洗设备,包括清洗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盒(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盒(2),所述清洗盒(1)的内腔设有清洗刷(3),所述清洗刷(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盘(4),所述转动盘(4)的一侧与清洗盒(1)内腔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4)的一侧设有第一活动杆(5),所述第一活动杆(5)的一端与转动盘(4)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杆(5)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活动杆(6),所述转动盒(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所述第一活动杆(5)的外壁与固定杆(7)的内腔滑动套接,所述固定杆(7)的内腔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固定杆(7)底端设有按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池清洗设备,包括清洗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盒(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盒(2),所述清洗盒(1)的内腔设有清洗刷(3),所述清洗刷(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盘(4),所述转动盘(4)的一侧与清洗盒(1)内腔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4)的一侧设有第一活动杆(5),所述第一活动杆(5)的一端与转动盘(4)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杆(5)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活动杆(6),所述转动盒(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所述第一活动杆(5)的外壁与固定杆(7)的内腔滑动套接,所述固定杆(7)的内腔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固定杆(7)底端设有按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池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复位环(8),所述第一复位环(8)的内腔与第二活动杆(6)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环(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环(10),所述弹簧(9)的内腔与第二活动杆(6)的外壁滑动套接,所述第二复位环(10)的外壁与固定杆(7)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魁李光华刘德全李小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