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0418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包括池体,池体内开设有呈连续“S”状的流道,流道的底部从右至左逐渐升高,流道弯折处的底部开设有休息池,流道的右端设有过渡池,流道的左端设有产卵池,过渡池的一端设有过滤池,过渡池和过滤池之间设有过滤网,过滤池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连通有净水组件,出水管连通有水泵,水泵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连通于产卵池,休息池、过渡池和产卵池上均设有喂食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呈连续“S”状的流道,水泵将过滤池内的水抽至产卵池内,然后形成水流,鱼可顺着流道逆流而上,在休息池和产卵池产卵,合理利用空间,能很好的模拟逆流而上的环境,而且也为鱼提供休息进食的地方,帮助鱼更好的产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人工养殖,特别涉及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鱼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珍稀鱼类在慢慢消失,尤其是溪流的消失,让很多具有逆流而上后进行产卵习性的鱼类无法实现自然繁殖,需要人工干预,主要手段是保护生态环境,恢复自然繁殖的场所,并进行对应的增殖放流,但增殖放流所需的鱼苗还是需要进行人工繁殖。

2、在人工繁殖的过程中,需要营造逆流而上的场景,方便鱼类进行产卵,保持鱼类的习性,但现有的产卵设备中,无法很好的模拟逆流而上的环境,导致鱼类产卵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通过连续的流道、水泵、出水管和进水管来模拟逆流而上的环境,解决鱼类产卵难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开设有呈连续“s”状的流道,所述流道的底部从右至左逐渐升高,所述流道弯折处的底部开设有深于流道的休息池,所述流道的右端设有过渡池,所述流道的左端设有产卵池,所述产卵池和过渡池均深于所述流道,所述过渡池远离所述流道的一端设有过滤池,所述过渡池和过滤池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池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连通有净水组件,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过滤池的一端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产卵池,所述休息池、过渡池和产卵池上均设有喂食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流道、水泵、出水管和进水管来模拟出逆流而上的环境,休息池供鱼进行休息,产卵池方便鱼进行产卵。喂食组件方便向鱼进行喂食。

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产卵池、休息池和过渡池之间依次连通有排水管,两个休息池中位于上游的休息池底部和产卵池底部均开设有上端开口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通于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槽的开口端导有圆角;所述排水管远离排水槽的一端均设有水阀。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产卵池和休息池内的水排向过渡池,方便收集鱼卵和清洗池体。

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靠近所述排水槽的一端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用于防止鱼进入排水管内。

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渡池开设有排水口。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鱼卵排至孵化池。

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连通有主流管,所述主流管设于所述产卵池内,所述主流管的下端连通有若干分流管。

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水组件包括壳体、滤水棉、支撑框、固定网和固定螺钉,所述壳体设有三个腔体,相邻两个腔体之间开设有上端开口的安装槽,相邻两个腔体之间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槽,所述滤水件设于所述支撑框内,所述固定网设于所述滤水棉的两侧,所述支撑框可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固定螺钉将支撑框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位于中间的腔体连通于所述出水管,位于两侧的腔体均连通于所述进水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大净水面积,而且方便更换滤水棉。

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喂食组件包括投食器、连接套、滑杆、固定旋钮、漂浮环和支撑环,所述投食器固定于所述池体边,所述投食器的下端中部为投食口,所述连接套设有多根且均匀设于所述投食口的周侧,所述滑杆设于所述连接套内,所述滑杆与连接套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旋钮设于所述连接套上,所述漂浮环设于所述滑杆的下端,所述支撑环设于所述漂浮环的下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漂浮环和支撑环营造一个水流相对平稳的环境,方便鱼进食。

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环的周侧均匀设有若干种植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种植盆内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水生植物来减少水的流速。

1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其一、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呈连续“s”状的流道,水泵将过滤池内的水抽至产卵池内,然后形成水流,鱼可顺着流道逆流而上,在休息池和产卵池产卵,合理利用空间,能很好的模拟逆流而上的环境,而且也为鱼提供休息进食的地方,帮助鱼更好的产卵。

19、其二、本专利技术中的排水管方便将产卵池和休息池内的水完全排入到过渡池内,并通过过渡池流到孵化池内进行孵化,也方便对池体进行冲洗。

20、其三、本专利技术中的过滤组件通过在相邻两个腔体之间设置可拆卸的滤水棉、支撑框、固定网和固定螺钉,一是可以增大过滤面积,二是方便更换滤水棉,保证水质。

21、其四、本专利技术中的喂食组件通过投食器将饲料投放置漂浮环和支撑环之间,让饲料处于一个水流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方便进食,而且也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让水生植物的根部减缓水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开设有呈连续“S”状的流道(11),所述流道(11)的底部从右至左逐渐升高,所述流道(11)弯折处的底部开设有深于流道(11)的休息池(2),所述流道(11)的右端设有过渡池(3),所述流道(11)的左端设有产卵池(4),所述产卵池(4)和过渡池(3)均深于所述流道(11),所述过渡池(3)远离所述流道(11)的一端设有过滤池(5),所述过渡池(3)和过滤池(5)之间设有过滤网(51),所述过滤池(5)连通有出水管(52),所述出水管(52)上连通有净水组件(6),所述出水管(52)远离所述过滤池(5)的一端连通有水泵(7),所述水泵(7)连通有进水管(71),所述进水管(71)连通于所述产卵池(4),所述休息池(2)、过渡池(3)和产卵池(4)上均设有喂食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池(4)、休息池(2)和过渡池(3)之间依次连通有排水管(12),两个休息池(2)中位于上游的休息池(2)底部和产卵池(4)底部均开设有上端开口的排水槽(13),所述排水槽(13)连通于所述排水管(12),所述排水槽(13)的开口端导有圆角;所述排水管(12)远离排水槽(13)的一端均设有水阀(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2)靠近所述排水槽(13)的一端设有防护网(15),所述防护网(15)用于防止鱼进入排水管(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池(3)开设有排水口(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71)连通有主流管(41),所述主流管(41)设于所述产卵池(4)内,所述主流管(41)的下端连通有若干分流管(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组件(6)包括壳体(61)、滤水棉(62)、支撑框(63)、固定网(64)和固定螺钉(65),所述壳体(61)设有三个腔体(66),相邻两个腔体(66)之间开设有上端开口的安装槽(67),相邻两个腔体(66)之间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槽(68),所述滤水件设于所述支撑框(63)内,所述固定网(64)设于所述滤水棉(62)的两侧,所述支撑框(63)可插设于所述安装槽(67)内,所述固定螺钉(65)将支撑框(63)固定于所述安装槽(67)内,位于中间的腔体(66)连通于所述出水管(52),位于两侧的腔体(66)均连通于所述进水管(7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食组件(8)包括投食器(81)、连接套(82)、滑杆(83)、固定旋钮(84)、漂浮环(85)和支撑环(86),所述投食器(81)固定于所述池体(1)边,所述投食器(81)的下端中部为投食口,所述连接套(82)设有多根且均匀设于所述投食口的周侧,所述滑杆(83)设于所述连接套(82)内,所述滑杆(83)与连接套(82)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旋钮(84)设于所述连接套(82)上,所述漂浮环(85)设于所述滑杆(83)的下端,所述支撑环(86)设于所述漂浮环(85)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86)的周侧均匀设有若干种植盆(8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开设有呈连续“s”状的流道(11),所述流道(11)的底部从右至左逐渐升高,所述流道(11)弯折处的底部开设有深于流道(11)的休息池(2),所述流道(11)的右端设有过渡池(3),所述流道(11)的左端设有产卵池(4),所述产卵池(4)和过渡池(3)均深于所述流道(11),所述过渡池(3)远离所述流道(11)的一端设有过滤池(5),所述过渡池(3)和过滤池(5)之间设有过滤网(51),所述过滤池(5)连通有出水管(52),所述出水管(52)上连通有净水组件(6),所述出水管(52)远离所述过滤池(5)的一端连通有水泵(7),所述水泵(7)连通有进水管(71),所述进水管(71)连通于所述产卵池(4),所述休息池(2)、过渡池(3)和产卵池(4)上均设有喂食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池(4)、休息池(2)和过渡池(3)之间依次连通有排水管(12),两个休息池(2)中位于上游的休息池(2)底部和产卵池(4)底部均开设有上端开口的排水槽(13),所述排水槽(13)连通于所述排水管(12),所述排水槽(13)的开口端导有圆角;所述排水管(12)远离排水槽(13)的一端均设有水阀(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2)靠近所述排水槽(13)的一端设有防护网(15),所述防护网(15)用于防止鱼进入排水管(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池(3)开设有排水口(53)。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贵权李庆岭鲁祥兴于欠兵贺伟平程汝帅李春鹏张建忠周睿郑祥旺张兴旺平安坤艾莎周威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