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041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包括池体,池体内开设有呈连续“S”状的流道,流道的底部从右至左逐渐升高,流道弯折处的底部开设有休息池,流道的右端设有过渡池,流道的左端设有产卵池,过渡池的一端设有过滤池,过渡池和过滤池之间设有过滤网,过滤池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连通有净水组件,出水管连通有水泵,水泵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连通于产卵池,休息池、过渡池和产卵池上均设有喂食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呈连续“S”状的流道,水泵将过滤池内的水抽至产卵池内,然后形成水流,鱼可顺着流道逆流而上,在休息池和产卵池产卵,合理利用空间,能很好的模拟逆流而上的环境,而且也为鱼提供休息进食的地方,帮助鱼更好的产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人工养殖,特别涉及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鱼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珍稀鱼类在慢慢消失,尤其是溪流的消失,让很多具有逆流而上后进行产卵习性的鱼类无法实现自然繁殖,需要人工干预,主要手段是保护生态环境,恢复自然繁殖的场所,并进行对应的增殖放流,但增殖放流所需的鱼苗还是需要进行人工繁殖。

2、在人工繁殖的过程中,需要营造逆流而上的场景,方便鱼类进行产卵,保持鱼类的习性,但现有的产卵设备中,无法很好的模拟逆流而上的环境,导致鱼类产卵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通过连续的流道、水泵、出水管和进水管来模拟逆流而上的环境,解决鱼类产卵难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开设有呈连续“s”状的流道,所述流道的底部从右至左逐渐升高,所述流道弯折处的底部开设有深于流道的休息池,所述流道的右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开设有呈连续“S”状的流道(11),所述流道(11)的底部从右至左逐渐升高,所述流道(11)弯折处的底部开设有深于流道(11)的休息池(2),所述流道(11)的右端设有过渡池(3),所述流道(11)的左端设有产卵池(4),所述产卵池(4)和过渡池(3)均深于所述流道(11),所述过渡池(3)远离所述流道(11)的一端设有过滤池(5),所述过渡池(3)和过滤池(5)之间设有过滤网(51),所述过滤池(5)连通有出水管(52),所述出水管(52)上连通有净水组件(6),所述出水管(52)远离所述过滤池(5)的一端连通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开设有呈连续“s”状的流道(11),所述流道(11)的底部从右至左逐渐升高,所述流道(11)弯折处的底部开设有深于流道(11)的休息池(2),所述流道(11)的右端设有过渡池(3),所述流道(11)的左端设有产卵池(4),所述产卵池(4)和过渡池(3)均深于所述流道(11),所述过渡池(3)远离所述流道(11)的一端设有过滤池(5),所述过渡池(3)和过滤池(5)之间设有过滤网(51),所述过滤池(5)连通有出水管(52),所述出水管(52)上连通有净水组件(6),所述出水管(52)远离所述过滤池(5)的一端连通有水泵(7),所述水泵(7)连通有进水管(71),所述进水管(71)连通于所述产卵池(4),所述休息池(2)、过渡池(3)和产卵池(4)上均设有喂食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池(4)、休息池(2)和过渡池(3)之间依次连通有排水管(12),两个休息池(2)中位于上游的休息池(2)底部和产卵池(4)底部均开设有上端开口的排水槽(13),所述排水槽(13)连通于所述排水管(12),所述排水槽(13)的开口端导有圆角;所述排水管(12)远离排水槽(13)的一端均设有水阀(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2)靠近所述排水槽(13)的一端设有防护网(15),所述防护网(15)用于防止鱼进入排水管(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产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池(3)开设有排水口(53)。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贵权李庆岭鲁祥兴于欠兵贺伟平程汝帅李春鹏张建忠周睿郑祥旺张兴旺平安坤艾莎周威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