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6226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健饮品技术领域。所述的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3~10份、薄荷3~10份、良姜1~6份、丁香1~6份、苍术2~9份、贯众2~9份、川芎2~15份、白芷2~15份和藿香2~15份。优选,所述的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5份、薄荷5份、良姜2份、丁香2份、苍术3份、贯众3份、川芎5份、白芷5份和藿香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祛湿茶是按照君臣佐使辩证组方,各成分缺一不可,相互作用协调发挥良好的祛湿效果,并且无任何副作用,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保健饮品
,具体涉及一种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在潮湿地区,更是“十人九湿”。因此,医学上便有了“湿是万病之源”的说法。湿气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主要侵犯肌表,阻塞经络;内湿,主要伤害脾脏。湿邪和其它邪气共同致病,可以产生多种疾病,如:风湿、麻痹、萎症、某些水肿等等。在治疗多类疾病中,祛湿都非常重要。湿性重浊、粘滞、易伤阳气,因此,治疗过程中湿邪较难祛除。中医祛湿有很多方法,如中药祛湿,穴位祛湿等,中医认为:“脾为湿土,胃为燥土”,因此,在祛湿时重点提高胃的功能,疏通胃经,用明阳的燥化功能,祛除体内湿邪。祛湿茶是一种由中药或药食同源的材料单独或复配组成的保健饮品,具有携带使用方便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技术公开的一些祛湿茶大部分均为凉性茶,祛湿效果不佳,有些祛湿茶组方复杂,由十余味甚至二十余味中药材组成,成本甚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3~10份、薄荷3~10份、良姜1~6份、丁香1~6份、苍术2~9份、贯众2~9份、川芎2~15份、白芷2~15份和藿香2~15份。优选,所述的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4~8份、薄荷4~8份、良姜1~4份、丁香1~4份、苍术2~6份、贯众2~6份、川芎4~10份、白芷4~10份和藿香4~10份。优选,所述的祛湿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5份、薄荷5份、良姜2份、丁香2份、苍术3份、贯众3份、川芎5份、白芷5份和藿香5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祛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的祛湿茶的各原料干燥、粉碎之后按配方量混合均匀,分装,灭菌,得到祛湿茶。优选,所述的粉碎的粒度为50~100目。优选,所述的干燥的温度为50~80℃。优选,所述的灭菌是采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灭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祛湿茶配方中,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止血等功效。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凉;归肺、肝经;具有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等功效。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officinarumHance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归脾、胃经;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等功效。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性味辛,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等功效。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性味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等功效。贯众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性味苦,凉;入肝、胃经;具有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或LigusticumwallichiiFranch.)的干燥根茎;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白芷为伞型科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etYuan的干燥根;性味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等功效。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性味辛,微温;入肺、脾、胃经;具有快气,和中,辟秽,祛湿等功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祛湿茶组方合理,各成分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协调发挥良好的祛湿效果,对痰湿体质志愿受试者相关症状改善的显效率达85%,有效率达15%,总有效率达100%。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祛湿茶原料易得,制备简单,无任何副作用,安全性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祛湿茶,包括以下原料:荆芥5g、薄荷5g、良姜2g、丁香2g、苍术3g、贯众3g、川芎5g、白芷5g和藿香5g。制备步骤:分别将荆芥、薄荷、良姜、丁香、苍术、贯众、川芎、白芷和藿香在80℃下干燥,粉碎后过80目筛,之后按配方量混合均匀,分装,紫外线照射灭菌,得到祛湿茶。实施例2一种祛湿茶,包括以下原料:荆芥4g、薄荷8g、良姜1g、丁香4g、苍术2g、贯众6g、川芎4g、白芷10g和藿香4g。制备步骤:分别将荆芥、薄荷、良姜、丁香、苍术、贯众、川芎、白芷和藿香在60℃下干燥,粉碎后过50目筛,之后按配方量混合均匀,分装,紫外线照射灭菌,得到祛湿茶。实施例3一种祛湿茶,包括以下原料:荆芥8g、薄荷4g、良姜4g、丁香1g、苍术6g、贯众2g、川芎10g、白芷4g和藿香10g。制备步骤:分别将荆芥、薄荷、良姜、丁香、苍术、贯众、川芎、白芷和藿香在50℃下干燥,粉碎后过100目筛,之后按配方量混合均匀,分装,紫外线照射灭菌,得到祛湿茶。实施例4一种祛湿茶,包括以下原料:荆芥10g、薄荷10g、良姜1g、丁香1g、苍术2g、贯众9g、川芎15g、白芷15g和藿香2g。制备步骤:分别将荆芥、薄荷、良姜、丁香、苍术、贯众、川芎、白芷和藿香在80℃下干燥,粉碎后过50目筛,之后按配方量混合均匀,分装,紫外线照射灭菌,得到祛湿茶。实施例5一种祛湿茶,包括以下原料:荆芥3g、薄荷3g、良姜6g、丁香6g、苍术9g、贯众2g、川芎2g、白芷2g和藿香15g。制备步骤:分别将荆芥、薄荷、良姜、丁香、苍术、贯众、川芎、白芷和藿香在80℃下干燥,粉碎后过50目筛,之后按配方量混合均匀,分装,紫外线照射灭菌,得到祛湿茶。实施例6一种祛湿茶,包括以下原料:荆芥6g、薄荷7g、良姜3g、丁香3g、苍术5g、贯众4g、川芎7g、白芷8g和藿香8g。制备步骤:分别将荆芥、薄荷、良姜、丁香、苍术、贯众、川芎、白芷和藿香在80℃下干燥,粉碎后过80目筛,之后按配方量混合均匀,分装,紫外线照射灭菌,得到祛湿茶。实施例7一种祛湿茶,包括以下原料:荆芥7g、薄荷6g、良姜2g、丁香3g、苍术4g、贯众4g、川芎6g、白芷8g和藿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祛湿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3~10份、薄荷3~10份、良姜1~6份、丁香1~6份、苍术2~9份、贯众2~9份、川芎2~15份、白芷2~15份和藿香2~1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祛湿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3~10份、薄荷3~10份、良姜1~6份、丁香1~6份、苍术2~9份、贯众2~9份、川芎2~15份、白芷2~15份和藿香2~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湿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4~8份、薄荷4~8份、良姜1~4份、丁香1~4份、苍术2~6份、贯众2~6份、川芎4~10份、白芷4~10份和藿香4~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祛湿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荆芥5份、薄荷5份、良姜2份、丁香2份、苍术3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炎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永祥中药饮片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