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6205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单紫色光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诱杀棉铃虫成虫。单紫色光杀虫灯和含芳香物质的生物食诱剂诱杀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提高棉铃虫的诱杀效果。而且,借用杀虫灯的设施,在杀虫灯下方悬挂食诱剂,不需要再额外安装配合食诱剂的诱捕器,防治方法简单易行,大大节约了防治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
技术介绍
棉铃虫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其寄主植物种类众多,除危害棉花外,还可危害玉米、小麦、高梁、大豆、花生、番茄等多种栽培作物。转基因抗虫棉花的种植可使得抗虫棉及其周边其他寄主作物上棉铃虫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但当转基因抗虫棉花的种植比率较低,而其它寄主作物(如玉米、蔬菜等)的种植面积较高时,仍会导致较高的棉铃虫发生基数,严重危害抗虫棉以外的寄主作物。近年来,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利用性诱剂、食诱剂进行防治等技术已成为目前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棉铃虫成虫一生可交尾1-5次,羽化后2-5天开始产卵,产卵期一般5-10天,雌蛾平均怀卵量超过1200粒,产卵率高达97%。因此,如果能够有效防控成虫的数量,降低其产卵数量,可以显著减少下一代幼虫的数量,比直接防治幼虫效果更加显著。因此,用于防治棉铃虫成虫的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等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棉铃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单紫色光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诱杀棉铃虫成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棉铃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单紫色光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诱杀棉铃虫成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灯的发光波长为380-42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诱剂为活性成分含有芳香物质的生物食诱剂,所述芳香物质包括苯乙醛、柠檬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食诱剂为缓释型食诱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食诱剂悬挂于杀虫灯的下方;优选地,所述食诱剂与所述杀虫灯的光源最低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14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盏杀虫灯下方悬挂3份食诱剂,3份食诱剂呈三角形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革梅王兆荣陆宴辉杨现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