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传导麦克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130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骨传导麦克风,包含:基板、与所述基板相对间隔设置的弹簧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弹簧片之间的腔体围壁,所述腔体围壁分别与所述基板及所述弹簧片的边缘相连接,以在所述弹簧片和所述基板之间形成具有收容空间的腔体,所述骨传导麦克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弹簧片的表面的固定电极板、固定于所述弹簧片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的质量片以及设置于所述质量片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的驻极体,所述驻极体与所述固定电极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电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质量片上的驻极体与固定电极板可构成具有间隙的电容,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传导麦克风
本技术涉及麦克风
,尤其涉及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技术介绍
传统的麦克风具有较高的声音识别的灵敏度,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然而,大多数振动传感麦克风具有平坦的低频响应曲线,即,低于典型振动传感器的机械共振频率不会通过声学或其他任何方式进行衰减。由于各种因素,例如噪音或过载,去除或至少抑制低频是有利的,具体的,可在信号处理设备中使用电子滤波器以电子方式去除或衰减低频,但是,传感器的机械系统或信号处理设备的输入级可能会存在电子滤波器消除的低频信号后仍然处于过载的问题;此外,可能会导致信号失真并引起热噪声,从而降低信噪比。骨传导麦克风可解决上述缺陷,现有的骨传导麦克风的结构通常包含:压力发生器和MEMS(微型机电系统)麦克风两部分组成,但是,使用该种结构设计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包括信号处理器及多个内腔,其结构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骨传导麦克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传导麦克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振动传感麦克风的结构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骨传导麦克风,所述骨传导麦克风包含:基板、与所述基板相对间隔设置的弹簧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弹簧片之间的腔体围壁,所述腔体围壁分别与所述基板及所述弹簧片的边缘相连接,以在所述弹簧片和所述基板之间形成具有收容空间的腔体,所述骨传导麦克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弹簧片的表面的固定电极板、固定于所述弹簧片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的质量片以及设置于所述质量片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的驻极体,所述驻极体与所述固定电极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电容。优选的,所述弹簧片包括:定位部、围设所述定位部的主体部以及连接所述定位部和所述主体部的弹性臂,所述质量片与所述定位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骨传导麦克风还包括收容于所述腔体内的集成电路模块,所述集成电路模块分别与所述驻极体和所述固定电极板电连接。优选的,所述主体部上设有通孔,所述骨传导麦克风还包括与所述集成电路模块连接的引线,所述引线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弹簧片电连接,所述弹簧片与所述驻极体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弹性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性臂分别位于所述定位部的相对两端。优选的,每个所述弹性臂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弯折连接引脚,所述弯折连接引脚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定位部的侧壁的中部,所述弯折连接引脚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侧壁的端部。优选的,所述腔体为长方体形状,所述固定电极板及所述集成电路模块间隔排布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且所述固定电极板及所述集成电路模块与所述腔体围壁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麦克风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盖设于所述弹簧片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保护的骨传导麦克风整体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和生产;且其中驻极体的制造工艺成熟、成本低廉,有利于缩减该骨传导麦克风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骨传导麦克风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骨传导麦克风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骨传导麦克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骨传导麦克风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振动传感麦克风的结构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骨传导麦克风。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5,图1为本技术一种骨传导麦克风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骨传导麦克风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骨传导麦克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骨传导麦克风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的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骨传导麦克风,该骨传导麦克风包含:基板11、与基板11相对间隔设置的弹簧片13、设置于基板11与弹簧片13之间的腔体围壁12,腔体围壁12分别与基板11及弹簧片13的边缘相连接,以在弹簧片13和基板11之间形成具有收容空间的腔体,骨传导麦克风还包括固定于基板11朝向弹簧片13的表面的固定电极板16、固定于弹簧片13朝向基板11的表面的质量片15以及设置于质量片15朝向基板11的表面的驻极体,驻极体与固定电极板16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电容。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驻极体可以通过成熟的驻极体工艺将驻极体材料涂覆在质量片15朝向基板的表面,并进行高电压极化处理而制成,从而使得具有驻极体的质量片15与骨传导麦克风内的固定电极板16构成电容。应当注意的是,本实施中的骨传导麦克风可形成一贴片式封装结构,通过基板11与外部电路电连接。通过实施本技术的骨传导麦克风的结构设定方案,可使得麦克风同时具有高灵敏度的声压识别和简单化结构的优势,且结合驻极体成熟工艺,可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的,弹簧片13包括:定位部132、围设定位部132的主体部131以及连接定位部132和主体部131的弹性臂133,质量片15与定位部132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弹簧片13的作用是辅助质量片15相对所述基板11运动;具体的,当外界的骨传导振动波传递至该骨传导麦克风时,所述基板11随所述骨传导振动波振动,此时所述质量片15由于惯性作用,而与振动的基板11产生相对位移。具体的,把弹簧片13划分为定位部132、主体部131及弹性臂133,主体部131主要是用于与腔体围壁12固定连接,通过腔体围壁12对弹簧片13进行支撑,从而使得具有驻极体的质量片15与固定电极板16之间具有间隔,同时,主体部131还通过弹性臂133与定位部132相连接,并将质量片15固定于定位部132朝向腔内基板11的一侧。进一步的,骨传导麦克风还包括收容于腔体内的集成电路模块17,集成电路模块17分别与驻极体和固定电极板16电连接。骨传导麦克风内具有驻极体的质量片15相对于固定电极板16运动时,产生电信号,集成电路模块17拾取电信号并传输至外部电路。进一步的,主体部131上设有通孔1311,骨传导麦克风还包括与集成电路模块17连接的引线18,引线18穿过通孔1311并与弹簧片13电连接,从而与驻极体电连接。进一步的,弹性臂1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臂133分别位于定位部132的相对两端。进一步的,每个弹性臂13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弯折连接引脚1331,弯折连接引脚1331的一端连接于主体部131朝向定位部132的侧壁的中部,弯折连接引脚1331的另一端连接于定位部132朝向主体部131的侧壁的端部。进一步的,腔体为长方体形状,固定电极板16及集成电路模块17间隔排布于基板11的表面,且固定电极板16及集成电路模块17与腔体围壁12间隔设置。应当注意的是,在确保固定电极板16、驻极体与其他部件(腔体围壁12)之间的足够间隙的前提下,可尽可能增加固定电极板16和驻极体相对的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麦克风包含:基板、与所述基板相对间隔设置的弹簧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弹簧片之间的腔体围壁,所述腔体围壁分别与所述基板及所述弹簧片的边缘相连接,以在所述弹簧片和所述基板之间形成具有收容空间的腔体,所述骨传导麦克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弹簧片的表面的固定电极板、固定于所述弹簧片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的质量片以及设置于所述质量片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的驻极体,所述驻极体与所述固定电极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电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麦克风包含:基板、与所述基板相对间隔设置的弹簧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弹簧片之间的腔体围壁,所述腔体围壁分别与所述基板及所述弹簧片的边缘相连接,以在所述弹簧片和所述基板之间形成具有收容空间的腔体,所述骨传导麦克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弹簧片的表面的固定电极板、固定于所述弹簧片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的质量片以及设置于所述质量片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的驻极体,所述驻极体与所述固定电极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电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包括:定位部、围设所述定位部的主体部以及连接所述定位部和所述主体部的弹性臂,所述质量片与所述定位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麦克风还包括收容于所述腔体内的集成电路模块,所述集成电路模块分别与所述驻极体和所述固定电极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宇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