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5776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试验装置,属于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恒温循环水浴装置,包括容器,其侧壁设有第一出口水和第二进水口;蠕动泵放置平台,其上放置蠕动泵,蠕动泵输入端通过导管连接待恒温药液试管,输出端通过第三至第六管连接试验动物;接液装置,包括动物放置槽,动物放置槽第一侧壁上端设有第三至第六管槽,动物放置槽第二侧壁上端设有第七至第十管槽,动物放置槽侧壁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动物放置槽第二侧壁侧下方的接液台,接液台上的接液试管架通过第七至第十管连接试验动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固定药液进液端和出液端位置,采用水浴方式维持试验动物的体温,减小试验误差,使试验结果更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试验装置
本技术属于试验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模型是公认的研究药物吸收代谢的有效模型,是美国FDA认可的生物药剂分类学中研究药物与候选药物吸收特征的模型之一,该模型保证了肠道神经以及内分泌输入的完整性,保证了血液及淋巴液的供应,提高了生物活性,其试验条件与口服后药物接触的肠道环境较接近,与人体有良好的相关性,结果更有说服力。目前,该试验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该试验要求操作人员对肠段进行准确手术,在试验过程中,需保证灌流过程中试验动物的药液进液端和出液端位置不变,以避免在更换接液管过程中带来试验误差,准确评价药物在体吸收,而目前尚无相关的市售装置可固定药液进液端和出液端的位置;同时,该试验需维持试验动物的体温,目前常使用小动物电热毯或白炽灯、红外灯照射的方式维持试验动物的体温,但电热毯无法提供准度的温度,白炽灯、红外灯照射的方式无法满足药物中见光分解的成分的试验需求。因此,亟待对试验装置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固定药液进液端和出液端位置,减小试验误差的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试验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试验装置,包括恒温循环水浴装置、蠕动泵放置平台和接液装置,其中,恒温循环水浴装置,用于提供恒温水,包括容器,所述容器侧壁设有连接第一管的第一出口水和连接第二管的第一进水口,所述恒温循环水浴装置通过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所述接液装置,所述容器的温水内设有待恒温药液试管架;蠕动泵放置平台,蠕动泵放置平台上放置蠕动泵,所述蠕动泵输入端通过导管连接待恒温药液试管架上的待恒温药液试管,所述蠕动泵输出端通过第三至第六管连接所述接液装置上的试验动物;接液装置,包括动物放置槽,用于放置试验动物,所述动物放置槽第一侧壁上端设有用于放置第三管的第三管槽32、用于放置第四管的第四管槽、用于放置第五管的第五管槽和用于放置第六管的第六管槽,所述动物放置槽第二侧壁上端设有用于放置第七管的第七管槽、用于放置第八管的第八管槽、用于放置第九管的第九管槽和用于放置第十管的第十管槽,所述第三至第十管槽均沿所述动物放置槽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动物放置槽侧壁设有连接第一管的第二进水口和连接第二管的第二出水口;所述动物放置槽第二侧壁侧下方的接液台,用于收集试验动物体内流出的液体,所述接液台上设有接液试管架,所述接液试管架通过第七至第十管连接所述试验动物。所述容器下部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容器内部设有鱼缸潜水泵。所述第三至第十管槽上均设有管扣。所述接液试管架包括单排接液架,所述单排接液架设有四个圆槽,每个圆槽用于放置一个离心管,四个所述离心管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七至第十管。所述第七至第九管为第一弯软管,所述第七至第九管分别用于离心管连接试验动物的十二指肠或空肠或回肠,所述第一弯软管包括水平段软管和竖直段软管,所述水平段软管和竖直段软管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所述第十管为第二弯软管,用于离心管连接试验动物的结肠,所述第二弯软管包括互相垂直设置的第一段软管和第二段软管;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段软管与第二段软管端部的第三段软管,所述第三段软管与所述第一段软管与第二段软管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所述第一至第十管均采用避光材质。所述容器为水浴锅,所述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上方设有网格,所述水浴锅上端设有上盖。所述接液台上方设有遮光盖。本技术中,第三至第六管槽的设计固定了药液进液管的位置,第七至第十管槽的设计固定了药液出液管的位置,减少接液过程中第三至第十管软管位置移动而带来的试验误差;接液台设于动物放置槽侧下方,接液台上设置接液试管架,设计便于收集试验动物流出的药液;采用循环水浴的方式,在温热待恒温药液试管中药液的同时,为动物放置槽内的试验动物提供稳定的热量,准确维持动物体温;由于不采用日光灯供暖方式,本技术同时适用于见光易分解的药物的肠吸收研究,满足试验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恒温循环水浴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恒温循环水浴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蠕动泵放置平台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液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排接液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弯软管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弯软管的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液装置的立体图。其中:1、恒温循环水浴装置;11、容器;12、第一出口水;13、第二进水口;14、电加热装置;15、鱼缸潜水泵;16、网格;17、上盖;18、待恒温药液试管架;2、蠕动泵放置平台;21、底座;22、升降机构;23、支撑平板;3、接液装置;31、动物放置槽;32、第三管槽32;33、第四管槽;34、第五管槽;35、第六管槽;36、第七管槽;37、第八管槽;38、第九管槽;39、第十管槽;310、第二进水口;311、第二出水口;312、接液台;313、管扣;314、遮光盖;4、接液试管架;41、单排接液架;42、圆槽;5、第一弯软管;51、水平段软管;52、竖直段软管;6、第二弯软管;61、第一段软管;62、第二段软管;63、第三段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试验装置,包括恒温循环水浴装置1、蠕动泵放置平台2和接液装置3,其中,恒温循环水浴装置1,用于提供恒温水,包括容器11,所述容器11侧壁设有连接第一管的第一出口水12和连接第二管的第一进水口13,所述恒温循环水浴装置1通过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所述接液装置3,所述容器11的温水内设有待恒温药液试管架18;蠕动泵放置平台2,蠕动泵放置平台2上放置蠕动泵,所述蠕动泵输入端通过导管连接待恒温药液试管架18上的待恒温药液试管,所述蠕动泵输出端通过第三至第六管连接所述接液装置3上的试验动物;接液装置3,包括动物放置槽31,用于放置试验动物,所述动物放置槽31第一侧壁上端设有用于放置第三管的第三管槽32、用于放置第四管的第四管槽33、用于放置第五管的第五管槽34和用于放置第六管的第六管槽35,所述动物放置槽31第二侧壁上端设有用于放置第七管的第七管槽37、用于放置第八管的第八管槽37、用于放置第九管的第九管槽38和用于放置第十管的第十管槽39,所述第三至第十管槽均沿所述动物放置槽31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动物放置槽31侧壁设有连接第一管的第二进水口310和连接第二管的第二出水口311;所述动物放置槽31第二侧壁侧下方的接液台312,用于收集试验动物体内流出的液体,所述接液台312上设有接液试管架4,所述接液试管架4通过第七至第十管连接所述试验动物。恒温水温热待恒温药液试管中的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循环水浴装置、蠕动泵放置平台和接液装置,其中,/n恒温循环水浴装置,用于提供恒温水,包括容器,所述容器侧壁设有连接第一管的第一出口水和连接第二管的第一进水口,所述恒温循环水浴装置通过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所述接液装置,所述容器的温水内设有待恒温药液试管架;/n蠕动泵放置平台,蠕动泵放置平台上放置蠕动泵,所述蠕动泵输入端通过导管连接待恒温药液试管架上的待恒温药液试管,所述蠕动泵输出端通过第三至第六管连接所述接液装置上的试验动物;/n接液装置,包括动物放置槽,用于放置试验动物,所述动物放置槽第一侧壁上端设有用于放置第三管的第三管槽(32)、用于放置第四管的第四管槽、用于放置第五管的第五管槽和用于放置第六管的第六管槽,所述动物放置槽第二侧壁上端设有用于放置第七管的第七管槽、用于放置第八管的第八管槽、用于放置第九管的第九管槽和用于放置第十管的第十管槽,所述第三至第十管槽均沿所述动物放置槽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动物放置槽侧壁设有连接第一管的第二进水口和连接第二管的第二出水口;所述动物放置槽第二侧壁侧下方的接液台,用于收集试验动物体内流出的液体,所述接液台上设有接液试管架,所述接液试管架通过第七至第十管连接所述试验动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循环水浴装置、蠕动泵放置平台和接液装置,其中,
恒温循环水浴装置,用于提供恒温水,包括容器,所述容器侧壁设有连接第一管的第一出口水和连接第二管的第一进水口,所述恒温循环水浴装置通过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所述接液装置,所述容器的温水内设有待恒温药液试管架;
蠕动泵放置平台,蠕动泵放置平台上放置蠕动泵,所述蠕动泵输入端通过导管连接待恒温药液试管架上的待恒温药液试管,所述蠕动泵输出端通过第三至第六管连接所述接液装置上的试验动物;
接液装置,包括动物放置槽,用于放置试验动物,所述动物放置槽第一侧壁上端设有用于放置第三管的第三管槽(32)、用于放置第四管的第四管槽、用于放置第五管的第五管槽和用于放置第六管的第六管槽,所述动物放置槽第二侧壁上端设有用于放置第七管的第七管槽、用于放置第八管的第八管槽、用于放置第九管的第九管槽和用于放置第十管的第十管槽,所述第三至第十管槽均沿所述动物放置槽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动物放置槽侧壁设有连接第一管的第二进水口和连接第二管的第二出水口;所述动物放置槽第二侧壁侧下方的接液台,用于收集试验动物体内流出的液体,所述接液台上设有接液试管架,所述接液试管架通过第七至第十管连接所述试验动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下部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容器内部设有鱼缸潜水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崧马燕杨龙艳赵冬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