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5767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装置,装置包括探头排插座、探头驱动控制器、操作手柄、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阵列分布接入固定在探头排插座上,探头排插座插接在连接有操作手柄的探头驱动控制器上,检测时,手持操作手柄手动驱使探头驱动控制器带动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在被测物体的表面进行移动扫查检测,若发现被测物体存在缺陷,则探头驱动控制器报警提示,操作人员从探头驱动控制器上的显示屏中读取并记录缺陷的信息,包括缺陷的位置、大小、深度,从而完成检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检测装置相比微小涡流检测探头具有简单易用、方便更换、成本低廉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涡流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阵列涡流检测愈来愈多地走进各工业领域,然而由于其制造相对复杂等,成本高,应用面并不广泛,特别是对于磁粉探伤这种相对原始的检测方法,很多应用场合,如铁路轨道、车轮、零部件等,都可以采用涡流法,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作效率,且利于检测数据保存及检索等。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各种检测场合的阵列涡流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装置,来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探头排插座、探头驱动控制器、操作手柄、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所述探头排插座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传感器插口、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个阵列分布的传感器插口相对应的传感器通道,且在所述传感器插口与传感器通道之间均设有一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设置有自锁卡扣;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的前端设置有与探头排插座上的若干个阵列分布的传感器插口相匹配的若干个阵列分布的插孔,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的顶面上设置有一显示屏,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信号分析处理单元,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的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相连接;所述探头排插座插接到探头驱动控制器上,所述探头排插座上的各个传感器插口分别连接着一个柔性涡流传感器;所述柔性涡流传感器包括磁珠、线圈、细钢丝;所述磁珠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磁珠插口,所述每个磁珠插口表面均镀有一层导电膜;所述线圈为涡流检测线圈且缠绕设置在磁珠上,所述线圈将其各端引线接入到磁珠插口;所述细钢丝有多条,其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探头排插座的传感器通道、限位滑槽并插接到所述探头排插座上的传感器插口、另一端插接固定在所述磁珠插口,所述细钢丝用作信号传输的导线并起到柔性和弹性作用,所述细钢丝在限位滑槽内的自锁卡扣的作用下具有自锁功能。所述柔性涡流传感器可作为云检测终端,带无线上网功能,可与云检测平台相连接,即具备云检测系统中智能传感器的特征。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方法,采用上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将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中的细钢丝通过导电胶分别插入固定在插接在探头驱动控制器上的探头排插座上的各个传感器插口中,以完成检测装置的装配;b.手持操作手柄控制检测装置,将检测装置中阵列分布的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的探测面紧贴的放置在被测物体的表面,由于细钢丝具有柔性和弹性作用且带有自锁功能,因此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的探测面能够自适应的紧贴在被测物体的表面上;c.手持操作手柄手动驱使探头驱动控制器带动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在被测物体的表面进行移动扫查检测,该过程中,柔性涡流传感器扫查检测的涡流信号通过细钢丝传输至探头驱动控制器的信号分析处理单元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检测结果输出显示在设置在探头驱动控制器的顶面上的显示屏上,与此同时,若发现被测物体存在缺陷,则探头驱动控制器报警提示;d.在对被测物体进行扫查检测的过程中,一旦探头驱动控制器有报警提示,则操作人员从设置在探头驱动控制器的顶面上的显示屏中读取并记录缺陷的信息,包括缺陷的位置、大小、深度,如此一来,便可快速、精准、高效地对被测物体进行检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装置,装置包括探头排插座、探头驱动控制器、操作手柄、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阵列分布接入固定在探头排插座上,探头排插座插接在连接有操作手柄的探头驱动控制器上,检测时,手持操作手柄手动驱使探头驱动控制器带动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在被测物体的表面进行移动扫查检测,若发现被测物体存在缺陷,则探头驱动控制器报警提示,操作人员从探头驱动控制器上的显示屏中读取并记录缺陷的信息,包括缺陷的位置、大小、深度,从而完成检测,而若检测装置中的某一个柔性涡流传感器出现损坏,只需拔出细钢丝,重新更换一个新的柔性涡流传感器即可,本技术检测装置相比微小涡流检测探头具有简单易用、方便更换、成本低廉的优点,且检测的方法快速、精准、高效,本技术从工艺上解决了微小涡流探头的低成本、一致性加工难题。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装置分解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检测装置用于钢轨检测的检测方法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检测装置用于车轮检测的检测方法的示意图。图中,1.探头排插座、11.传感器插口、12.传感器通道、13.限位滑槽、130.自锁卡扣、2.探头驱动控制器、21.插孔、22.显示屏、3.操作手柄、4.柔性涡流传感器、41.磁珠、410.磁珠插口、42.线圈、43.细钢丝、5.钢轨、50.钢轨待检部位的表面、6.车轮、60.车轮待检部位的表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探头排插座1、探头驱动控制器2、操作手柄3、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4;所述探头排插座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传感器插口11、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个阵列分布的传感器插口11相对应的传感器通道12,且在所述传感器插口11与传感器通道12之间设置均设有一限位滑槽13,所述限位滑槽13内设置有自锁卡扣130;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2的前端设置有与探头排插座1上的若干个阵列分布的传感器插口11相匹配的若干个阵列分布的插孔21,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2的顶面上设置有一显示屏22,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2的内部设置有信号分析处理单元,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2的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3相连接;所述探头排插座插1接到探头驱动控制器上2,所述探头排插座1上的各个传感器插口11分别连接着一个柔性涡流传感器4;所述柔性涡流传感器4包括磁珠41、线圈42、细钢丝43;所述磁珠41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磁珠插口410,所述每个磁珠插口410表面均镀有一层导电膜;所述线圈42为涡流检测线圈且缠绕设置在磁珠41上,所述线圈42将其各端引线接入到磁珠插口410;所述细钢丝43有多条,其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探头排插座1的传感器通道12、限位滑槽13并插接到所述探头排插座1上的传感器插口11、另一端插接固定在所述磁珠插口410,所述细钢丝43用作信号传输的导线并起到柔性和弹性作用,所述细钢丝43在限位滑槽13内的自锁卡扣130的作用下具有自锁功能。所述柔性涡流传感器4可作为云检测终端,带无线上网功能,可与云检测平台相连接,即具备云检测系统中智能传感器的特征。实施例2,如图1、2、3所示,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方法,采用上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将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4中的细钢丝43通过导电胶分别插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探头排插座、探头驱动控制器、操作手柄、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所述探头排插座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传感器插口、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个阵列分布的传感器插口相对应的传感器通道,且在所述传感器插口与传感器通道之间均设有一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设置有自锁卡扣;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的前端设置有与探头排插座上的若干个阵列分布的传感器插口相匹配的若干个阵列分布的插孔,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的顶面上设置有一显示屏,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信号分析处理单元,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的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相连接;所述探头排插座插接到探头驱动控制器上,所述探头排插座上的各个传感器插口分别连接着一个柔性涡流传感器;所述柔性涡流传感器包括磁珠、线圈、细钢丝;所述磁珠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磁珠插口,所述每个磁珠插口表面均镀有一层导电膜;所述线圈为涡流检测线圈且缠绕设置在磁珠上,所述线圈将其各端引线接入到磁珠插口;所述细钢丝有多条,其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探头排插座的传感器通道、限位滑槽并插接到所述探头排插座上的传感器插口、另一端插接固定在所述磁珠插口,所述细钢丝用作信号传输的导线并起到柔性和弹性作用,所述细钢丝在限位滑槽内的自锁卡扣的作用下具有自锁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阵列涡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探头排插座、探头驱动控制器、操作手柄、多个柔性涡流传感器;所述探头排插座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传感器插口、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个阵列分布的传感器插口相对应的传感器通道,且在所述传感器插口与传感器通道之间均设有一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设置有自锁卡扣;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的前端设置有与探头排插座上的若干个阵列分布的传感器插口相匹配的若干个阵列分布的插孔,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的顶面上设置有一显示屏,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信号分析处理单元,所述探头驱动控制器的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相连接;所述探头排插座插接到探头驱动控制器上,所述探头排插座上的各个传感器插口分别连接着一个柔性涡流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明黄凤英沈功田吴晓瑜卢超
申请(专利权)人: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