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636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其包括换热器本体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内部流动第一流体的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管路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和管路之间流动有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的温度高于第二流体;在所述管路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热端位于所述管路的内部,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冷端位于所述管路和壳体之间的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通过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设置,能够充分利用换热器内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温度差进行发电,从而不需要向这些换热器安装供电电缆,也能实现换热器的电力供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换热器。
技术介绍
由于换热器能够对产物进行冷却,或者对待反应的物料进行加热,使其满足反应条件,因此在化工设备中比较常见。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仅能够实现两种物质的热量交换,至于自身的工作状态等参数,使用者并不知晓。例如,当需要准确知晓换热器内的热物质的温度或者冷物质的温度时,使用者往往想到增加温度传感器来实现温度的测量,但是众所周知,温度传感器需要被供电才能处于工作状态,但是向这些用于化工设备中的换热器提供电能需要搭设具体的电路,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其能够通过半导体温差发电片产生电能,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其包括换热器本体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内部流动第一流体的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管路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和管路之间流动有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的温度高于第二流体;在所述管路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热端位于所述管路的内部,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冷端位于所述管路和壳体之间的空间内。可选的,所述管路采用铜、铝或者铁制作。可选的,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管路的入口位置。可选的,所述的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管路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管路的入口位置,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管路的出口位置;所述第二通孔内安装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管路的内部,所述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管路和壳体之间;所述第三通孔内安装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管路的内部,所述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管路和壳体之间。可选的,所述的换热器还包括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均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于所述显示器。可选的,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用于向所述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器提供电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换热器,通过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设置,能够充分利用换热器内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温度差进行发电,从而不需要向这些换热器安装供电电缆,也能实现换热器的电力供应;并且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所产生的电能提供给所述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器等设备,使得使用者能更准确地了解换热器的工作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示意为:1-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管路;3-壳体;4-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5-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6-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7-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8-第一支撑柱;9-第二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其包括换热器本体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内部流动第一流体的管路2以及设置在所述管路外部的壳体3,其中,所述壳体3和管路2之间流动有第二流体;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的温度高于第二流体,以当所述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流动时,能够实现换热,此时,所述管路2可以采用铜、铝或者铁等导热性能好的金属制作。在所述管路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的热端位于所述管路2的内部,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的冷端位于所述管路2和壳体3之间的空间内,以在使用时,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的热端与第一流体接触,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的冷端与所述第二流体接触,从而使得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电能。而且,为提高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的发电效率,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管路2的入口位置,在此位置时,第一流体的温度较高,第二流体的温度较低,从而能够提高半导体温差发电片1的发电效率。更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4、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5、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6和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7,此时,所述管路2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管路2的入口位置,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管路的出口位置;所述第二通孔内安装有第一支撑柱8,所述第一支撑柱8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4,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6,其中,所述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4位于所述管路的内部,用于检测进入管路的第一流体的温度,所述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6位于所述管路和壳体之间,用于检测进入管路2和壳体3之间的第二流体的温度。而且,所述第三通孔内安装有第二支撑柱9,所述第二支撑柱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5,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7,其中,所述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5位于所述管路的内部,用于检测流出管路的第一流体的温度,所述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7位于所述管路2和壳体3之间,用于检测流出管路2和壳体3之间的第二流体的温度。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4、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5、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6和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7均连接于所述控制器,以将其检测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于所述显示器,以将这些温度数据在所述显示器上进行显示。此时,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用于向所述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器提供电能。本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设置,能够充分利用换热器内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温度差进行发电,从而不需要向这些换热器安装供电电缆,也能实现换热器的电力供应;并且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所产生的电能提供给所述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器等设备,使得使用者能更准确地了解换热器的工作状态。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n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内部流动第一流体的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管路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和管路之间流动有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的温度高于第二流体;/n在所述管路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热端位于所述管路的内部,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冷端位于所述管路和壳体之间的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和半导体温差发电片;
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内部流动第一流体的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管路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和管路之间流动有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的温度高于第二流体;
在所述管路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热端位于所述管路的内部,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冷端位于所述管路和壳体之间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采用铜、铝或者铁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管路的入口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
所述管路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管路的入口位置,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佳林田丽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