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陶瓷生产用辊道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62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陶瓷生产用辊道窑,包括辊道窑本体,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侧壁之间安装有料辊,且所述料辊两端均伸出所述辊道窑本体外侧,所述料辊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辊道窑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布,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顶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及窑底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之间竖直设置有支护组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护组件的上支护板和下支护板分别抵在辊道窑内窑顶壁和窑侧壁及窑底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并通过锁止的螺柱和螺纹套筒作为支撑来对辊道窑本体提供加强支护保护,实现了在辊道窑本体内设置加强支护手段来增强辊道窑本体的使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辊道窑本体发生塌陷而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陶瓷生产用辊道窑
本技术涉及建筑陶瓷生产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陶瓷生产用辊道窑。
技术介绍
建筑陶瓷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辊道窑来对制品进行烧制,辊道窑是一种截面呈狭长形的隧道窑,与窑车隧道窑不同,它不是用装载制品的窑车运转,而是由一根根平行排列、横穿窑工作通道截面的辊子组成“辊道”,制品放在辊道上,随着辊子的转动而输送入窑,在窑内完成烧成工艺过程,故称辊道窑,而目前辊道窑没有设置加强支护的手段,造成辊道窑的自身强度难以保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由于辊道窑塌陷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陶瓷生产用辊道窑,通过支护组件的上支护板和下支护板分别抵在辊道窑内窑顶壁和窑侧壁及窑底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并通过锁止的螺柱和螺纹套筒作为支撑来对辊道窑本体提供加强支护保护,实现了在辊道窑本体内设置加强支护手段来增强辊道窑本体的使用强度,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陶瓷生产用辊道窑,包括辊道窑本体,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侧壁之间安装有料辊,且所述料辊两端均伸出所述辊道窑本体外侧,所述料辊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辊道窑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布,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顶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及窑底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之间竖直设置有支护组件,所述支护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料辊之间。作为优选,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顶壁固定有吊顶。作为优选,所述辊道窑本体的一侧窑壁处内嵌固定有上部烧嘴,且所述上部烧嘴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料辊,所述辊道窑本体的另一侧窑壁处内嵌固定有下部烧嘴,且所述下部烧嘴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料辊。作为优选,所述上部烧嘴和所述下部烧嘴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沿所述辊道窑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布。作为优选,所述支护组件包括上支护板和下支护板,所述上支护板和所述下支护板分别贴附在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顶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及窑底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所述上支护板和所述下支护板相对的端面之间分别竖直固定有轴承座和螺纹套筒,所述轴承座通过嵌套固定的回转轴承竖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竖直固定有螺柱,且所述螺柱与所述螺纹套筒啮合连接,所述螺柱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锁紧螺母。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护板和所述下支护板均为L型的冷轧钢板,且所述轴承座和所述螺纹套筒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支护板和所述下支护板的水平部分。作为优选,所述回转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轴承座过盈配合,所述回转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连接杆过盈配合,所述锁紧螺母表面开设防滑纹。采用上述一种建筑陶瓷生产用辊道窑,所述辊道窑本体布设所述支护组件的过程为:将多个所述支护组件分别通过所述下支护板水平部分着地的方式分别竖直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料辊之间,同时应将所述上支护板和所述下支护板的竖直部分均贴附在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侧壁,后可通过扳手等工具拧动其中一个所述螺柱通过与所述螺纹套筒啮合的方式上升,此过程中所述螺柱带动所述上支护板上升,同时由于所述回转轴承的设置,能够避免所述上支护板在上升的过程中随所述螺柱一起水平周转,继续拧动所述螺柱上升至所述上支护板的水平部分顶面顶紧贴附在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顶壁,之后保持所述螺柱不转动并通过拧紧所述锁紧螺母至所述螺纹套筒顶端面的方式即可完成对所述螺柱的锁止,之后按照此种方式来将所有的所述支护组件分别顶紧在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顶壁和窑底壁之间,如有必要,应在所述辊道窑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对称的设置两组所述支护组件以进一步增强对所述辊道窑本体的加强支护,如此便完成了在所述辊道窑本体内布设加强支护手段,操作方便,同时便于不同窑高的所述辊道窑本体均能设置此种加强支护手段,提升了通用范围。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支护组件的上支护板和下支护板分别抵在辊道窑内窑顶壁和窑侧壁及窑底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并通过锁止的螺柱和螺纹套筒作为支撑来对辊道窑本体提供加强支护保护,实现了在辊道窑本体内设置加强支护手段来增强辊道窑本体的使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辊道窑本体发生塌陷而造成安全事故;2、通过调节螺柱伸出螺纹套筒的长度并锁止的方式能够快速的调节上支护板与下支护板之间的距离,操作方便,便于快速的在辊道窑本体内设置加强支护手段,同时便于不同窑高的辊道窑本体均能设置此种加强支护手段,提升了通用范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内部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辊道窑本体;101、吊顶;102、上部烧嘴;103、料辊;104、下部烧嘴;2、支护组件;201、上支护板;202、轴承座;203、连接杆;204、螺柱;205、锁紧螺母;206、螺纹套筒;207、下支护板;208、回转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陶瓷生产用辊道窑,包括辊道窑本体1,辊道窑本体1的窑侧壁之间安装有料辊103,且料辊103两端均伸出辊道窑本体1外侧,料辊103的数量为多个且沿辊道窑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布,辊道窑本体1的窑顶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及窑底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之间竖直设置有支护组件2,支护组件2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料辊103之间。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辊道窑本体1的窑顶壁固定有吊顶101,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吊顶101来增强辊道窑本体1在宽度方向上的强度,辊道窑本体1的一侧窑壁处内嵌固定有上部烧嘴102,且上部烧嘴102的位置高度高于料辊103,辊道窑本体1的另一侧窑壁处内嵌固定有下部烧嘴104,且下部烧嘴104的位置高度低于料辊103,以便通过上部烧嘴102和下部烧嘴104的设置来确保料辊103上的建筑陶瓷制品在烧制过程中均匀受热,上部烧嘴102和下部烧嘴104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沿辊道窑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布,以便通过多个上部烧嘴102和下部烧嘴104的设置来提升辊道窑本体1内烧制建筑陶瓷制品的效率。支护组件2包括上支护板201和下支护板207,上支护板201和下支护板207分别贴附在辊道窑本体1的窑顶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及窑底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上支护板201和下支护板207相对的端面之间分别竖直固定有轴承座202和螺纹套筒206,轴承座202通过嵌套固定的回转轴承208竖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203,连接杆203的底端竖直固定有螺柱2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陶瓷生产用辊道窑,包括辊道窑本体,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侧壁之间安装有料辊,且所述料辊两端均伸出所述辊道窑本体外侧,所述料辊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辊道窑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顶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及窑底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之间竖直设置有支护组件,所述支护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料辊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陶瓷生产用辊道窑,包括辊道窑本体,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侧壁之间安装有料辊,且所述料辊两端均伸出所述辊道窑本体外侧,所述料辊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辊道窑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顶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及窑底壁和窑侧壁的接合处之间竖直设置有支护组件,所述支护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料辊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陶瓷生产用辊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窑本体的窑顶壁固定有吊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陶瓷生产用辊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窑本体的一侧窑壁处内嵌固定有上部烧嘴,且所述上部烧嘴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料辊,所述辊道窑本体的另一侧窑壁处内嵌固定有下部烧嘴,且所述下部烧嘴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料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建筑陶瓷生产用辊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烧嘴和所述下部烧嘴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沿所述辊道窑本体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海美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