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5342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酸性解堵剂储罐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一水泵与混合腔的第一进水端相连通,储水罐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二阀门和第二水泵与混合腔的第二进水端相连通,碱性中和试剂储罐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五阀门和第四泵与混合腔的第三进水端相连通,混合腔的第一出水端依次通过第四阀门和第三水泵与暂存罐的进水端相连通,暂存罐的出水端通过第三阀门与井口阀门相连通,混合腔的第二出水端通过第六阀门与废液罐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酸性解堵剂储罐、混合腔、储水罐、暂存罐、碱性中和试剂储罐和废液罐之间相互协助作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
本技术涉及注水井解堵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
技术介绍
就油气层损害而言,地层堵塞是由储层本身潜在的伤害因素和外界共同作用的结果。储层本身的伤害因素包括储层敏感性矿物、储渗空间、岩石表面性质及储层流体性质、储层温度、压力等受外界条件影响导致储层渗透性降低;而外在因素则指的是钻井、固井、生产及修井等过程中外来流体与岩石或储层流体不配伍,毛细管阻力以及固相颗粒对储层渗流通道造成的堵塞。酸化解堵工艺技术是解除油气储层近井地带污染,恢复油气井产能的一种有效措施。“九五”期间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和现场实践,形成了适合冀东油田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堵塞特点的系列酸化解堵工艺技术。酸化:就是利用酸液的化学溶蚀作用,溶解地层堵塞物,扩大或延伸地层缝洞,以恢复和提高地层的渗透率,减少油流入井阻力或注水阻力,从而达到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酸化解堵方式,只是采取利用一些酸化装置进行添加酸化解堵剂,操作复杂,容易操作不当,进而影响油井解堵的效果,同时也会产生环境污染等。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包括酸性解堵剂储罐、混合腔、储水罐、暂存罐、碱性中和试剂储罐和废液罐,酸性解堵剂储罐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一水泵与混合腔的第一进水端相连通,储水罐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二阀门和第二水泵与混合腔的第二进水端相连通,碱性中和试剂储罐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五阀门和第四泵与混合腔的第三进水端相连通,混合腔的第一出水端依次通过第四阀门和第三水泵与暂存罐的进水端相连通,暂存罐的出水端通过第三阀门与井口阀门相连通,混合腔的第二出水端通过第六阀门与废液罐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混合腔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叶片和电机,搅拌叶片设置在混合腔的内侧顶部,电机设置在混合腔的外侧底部,电机通过连杆与搅拌叶片相驱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电机为旋转电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混合腔的内侧顶部还设置有液位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均为球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水泵和第四泵均为高精度可调节计量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均为液压泵。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通过酸性解堵剂储罐、混合腔、储水罐、暂存罐、碱性中和试剂储罐和废液罐之间相互协助作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第一水泵和第四水泵均为高精度可调节计量泵的设置,可以控制酸性解堵剂和碱性中和试剂的注入速度,一方面控制反应的速率,一方面可以防止因为高速注入到混合腔后引起的反应效果和反应速率较差等问题;通过储水罐和废液罐,可以定时对混合腔进行清洗和废液收集工作,防止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包括酸性解堵剂储罐1、混合腔4、储水罐9、暂存罐12、碱性中和试剂储罐16和废液罐21,酸性解堵剂储罐1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一阀门2和第一水泵3与混合腔4的第一进水端相连通,储水罐9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二阀门8和第二水泵7与混合腔4的第二进水端相连通,碱性中和试剂储罐16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五阀门17和第四泵18与混合腔4的第三进水端相连通,混合腔4的第一出水端依次通过第四阀门14和第三水泵13与暂存罐12的进水端相连通,暂存罐12的出水端通过第三阀门11与井口阀门10相连通,混合腔4的第二出水端通过第六阀门20与废液罐21相连通。优选的,混合腔4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通过搅拌装置对混合腔4内的反应液体进行搅拌作用,加快反应速率。优选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叶片6和电机19,搅拌叶片6设置在混合腔4的内侧顶部,电机19设置在混合腔4的外侧底部,电机19通过连杆15与搅拌叶片6相驱动连接。优选的,电机19为旋转电机。优选的,混合腔4的内侧顶部还设置有液位计5。通过液位计5可以实时控制混合腔4内部的液位情况,防止出现水位过高,而产生相应的安全问题。优选的,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11、第四阀门14、第五阀门17和第六阀门20均为球阀。优选的,第一水泵3和第四泵18均为高精度可调节计量泵。可以控制酸性解堵剂和碱性中和试剂的注入速度,一方面控制反应的速率,一方面可以防止因为高速注入到混合腔4后引起的反应效果和反应速率较差等问题。优选的,第二水泵7和第三水泵13均为液压泵。本技术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通过酸性解堵剂储罐1、混合腔4、储水罐9、暂存罐12、碱性中和试剂储罐16和废液罐21之间相互协助作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第一水泵3和第四水泵18均为高精度可调节计量泵的设置,可以控制酸性解堵剂和碱性中和试剂的注入速度,一方面控制反应的速率,一方面可以防止因为高速注入到混合腔4后引起的反应效果和反应速率较差等问题;通过储水罐9和废液罐21,可以定时对混合腔4进行清洗和废液收集工作,防止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酸性解堵剂储罐(1)、混合腔(4)、储水罐(9)、暂存罐(12)、碱性中和试剂储罐(16)和废液罐(21),所述酸性解堵剂储罐(1)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一阀门(2)和第一水泵(3)与混合腔(4)的第一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储水罐(9)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二阀门(8)和第二水泵(7)与混合腔(4)的第二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碱性中和试剂储罐(16)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五阀门(17)和第四泵(18)与混合腔(4)的第三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混合腔(4)的第一出水端依次通过第四阀门(14)和第三水泵(13)与暂存罐(12)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暂存罐(12)的出水端通过第三阀门(11)与井口阀门(10)相连通,所述混合腔(4)的第二出水端通过第六阀门(20)与废液罐(2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酸性解堵剂储罐(1)、混合腔(4)、储水罐(9)、暂存罐(12)、碱性中和试剂储罐(16)和废液罐(21),所述酸性解堵剂储罐(1)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一阀门(2)和第一水泵(3)与混合腔(4)的第一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储水罐(9)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二阀门(8)和第二水泵(7)与混合腔(4)的第二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碱性中和试剂储罐(16)的出水端依次通过第五阀门(17)和第四泵(18)与混合腔(4)的第三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混合腔(4)的第一出水端依次通过第四阀门(14)和第三水泵(13)与暂存罐(12)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暂存罐(12)的出水端通过第三阀门(11)与井口阀门(10)相连通,所述混合腔(4)的第二出水端通过第六阀门(20)与废液罐(21)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4)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水井中性酸化解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亭张珣胡俊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擎华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