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142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包括:多个钢板池体,每个所述钢板池体呈长方体形,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沿所述钢板池体内水流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清沙口,所述清沙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高度;所述多个钢板池体并排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钢板池体中,位于上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出水口通过耐腐蚀橡胶套筒与位于下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进水口连通设置;在所述多个钢板池体下方的地面上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具有安装便捷的优点,可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
本技术属于桥面径流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
技术介绍
高速公路在跨越敏感水域或重要水源保护区时,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最新要求,不得将跨越路段的路桥面径流水直接排入当地水体,而是需要修建径流水收集池,对这部分径流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进行排放。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路桥区域修建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集池,用于收集桥面径流,为了防止径流由池体渗透,所述收集池的壁面需要经过防渗处理方可投入使用。但是,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集池存在的缺点在于。一方面,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收集池一般都建造在桥梁下方的墩台间或路面排水沟的低洼处,这些都是施工材料运输极不便利的区域,施工环境较为恶劣,施工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序较为繁琐,需要配筋、支模、现浇砼等多种工序,同时为了保证稳定性,还需要对地基沉降进行处理。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施工进度,也造成了较大的人工及材料的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集池存在的施工难度大、影响施工进度并造成了较大的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钢板池体,每个所述钢板池体呈长方体形,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沿所述钢板池体内水流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清沙口,所述清沙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高度;/n所述多个钢板池体并排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钢板池体中,位于上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出水口通过耐腐蚀橡胶套筒与位于下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进水口连通设置;/n在所述多个钢板池体下方的地面上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钢板池体,每个所述钢板池体呈长方体形,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沿所述钢板池体内水流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清沙口,所述清沙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高度;
所述多个钢板池体并排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钢板池体中,位于上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出水口通过耐腐蚀橡胶套筒与位于下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进水口连通设置;
在所述多个钢板池体下方的地面上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钢板池体的长度较长的一对第一侧壁上,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靠近所述钢板池体的长度较短的一对第二侧壁设置;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沿所述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逐渐倾斜设置,且由靠近所述进水口一端向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清沙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出水口的第二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沙口的底边缘比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最低处高出1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高度一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钢板池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晓东黄钧钰蒋海峰焦兴华刘志强王丹洪陈清波朱凯陆飞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南粤交通仁博高速公路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