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142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包括:多个钢板池体,每个所述钢板池体呈长方体形,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沿所述钢板池体内水流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清沙口,所述清沙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高度;所述多个钢板池体并排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钢板池体中,位于上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出水口通过耐腐蚀橡胶套筒与位于下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进水口连通设置;在所述多个钢板池体下方的地面上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具有安装便捷的优点,可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
本技术属于桥面径流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
技术介绍
高速公路在跨越敏感水域或重要水源保护区时,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最新要求,不得将跨越路段的路桥面径流水直接排入当地水体,而是需要修建径流水收集池,对这部分径流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进行排放。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路桥区域修建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集池,用于收集桥面径流,为了防止径流由池体渗透,所述收集池的壁面需要经过防渗处理方可投入使用。但是,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集池存在的缺点在于。一方面,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收集池一般都建造在桥梁下方的墩台间或路面排水沟的低洼处,这些都是施工材料运输极不便利的区域,施工环境较为恶劣,施工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序较为繁琐,需要配筋、支模、现浇砼等多种工序,同时为了保证稳定性,还需要对地基沉降进行处理。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施工进度,也造成了较大的人工及材料的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集池存在的施工难度大、影响施工进度并造成了较大的人工及材料耗损的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安装便捷、可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包括:多个钢板池体,每个所述钢板池体呈长方体形,在所述钢板池体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沿所述钢板池体内水流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所述钢板池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清沙口,所述清沙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高度;所述多个钢板池体并排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钢板池体中,位于上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出水口通过耐腐蚀橡胶套筒与位于下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进水口连通设置;在所述多个钢板池体下方的地面上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钢板池体的长度较长的一对第一侧壁上,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靠近所述钢板池体的长度较短的一对第二侧壁设置;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沿所述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逐渐倾斜设置,且由靠近所述进水口一端向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清沙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出水口的第二侧壁上。所述清沙口的底边缘比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最低处高出10cm。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高度一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30cm。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钢板池体的长度较长的一对第一侧壁上,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相对设置,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靠近所述钢板池体的长度较短的一对第二侧壁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设置有隔流板,所述隔流板沿所述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设置,将所述钢板池体分隔为进水腔和出水腔,在所述隔流板远离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一端设置有水流缺口。位于所述进水腔内的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由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出水腔内的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由远离所述出水口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在位于所述进水腔的水流下游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清沙口;在位于所述出水腔的水流下游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清沙口。在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内还设置有沉沙板,所述沉沙板的底边缘与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之间设置有沉积物通道。在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下方还设置有夯土层,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9-11cm。在所述钢板池体的表面涂覆有防腐涂层。多个所述钢板池体中,所述钢板池体的体积依次减小,其中最小的所述钢板池体的容积不低于30m3,最大的所述钢板池体的容积不高于50m3。本技术中所述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优点在于:本技术中所述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由多个钢板池体并联而成,其最大规格池体,以容积50m3计,池体壁厚大于1cm,池体重量约为4.9T,12个池体并联总重量是60T左右,而底板厚度30cm的600m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集池重量约为185T,因此本申请中所述的收集池的质量约为同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收集池的三分之一的,减轻了地基承载力。本申请中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可实现工厂化生产。完全可实现工厂流水线进行生产,加工尺寸标准,装配构建的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各种防腐工艺可以达到设计要求,从而缩短加工周期。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中所述钢板池体中,最小的所述钢板池体的容积不低于30m3,最大的所述钢板池体的容积不高于50m3。这一规格一方面可满足货运要求,上下车均可直接吊装,且能满足绝大部分设置位置的工地运输条件,给施工带来了很大便利,且不同池体可以自由拼接,根据地形条件和场地形状,将不同规格的单池进行并联拼接使用即可达到合理的设计容积,具有安装便捷的优点,可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为了使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的3个钢板池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设置有隔流板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的一个钢板池体的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钢板池体;2-进水口;3-出水口;4-密封圈;5-清沙口;6-隔流板;71-进水腔;72-出水腔;8-沉沙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包括:并排设置的3个钢板池体1,每个所述钢板池体1呈长方体形,本实施例中所述3个钢板池体1的容积依次设置为50m3、40m3、30m3,由上游至下游依次减小,三个钢板池体1的高度一致,其内部高度均为2.5米,三个钢板池体1的较短的第二侧壁的内壁面长度均为2米,较长的第一侧壁的内壁面长度则依次为10米、8米和6米。所述钢板池体1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钢板池体1的壁板和底板的厚度均大于1cm,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1的表面涂覆有防腐涂层。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1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钢板池体1的所述进水口2和出水口3分别设置在所述钢板池体1的长度较长的一对第一侧壁上,且所述进水口2和所述出水口3分别靠近所述钢板池体1的长度较短的一对第二侧壁设置,所述进水口2和所述出水口3的高度一致,所述进水口2与所述出水口3的直径为30cm,所述进水口2与所述出水口3的顶边缘与所述钢板池体1的顶面间的距离为20cm。每个所述钢板池体1的底面沿所述钢板池体1内水流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板池体1的底面沿所述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逐渐倾斜设置,且由靠近所述进水口2一端向靠近所述出水口3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清沙口5设置在靠近所述出水口3的第二侧壁上,所述清沙口5的底边缘比所述钢板池体1的底面最低处高出10cm,所述清沙口5直径为40cm,所述清沙口5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2和出水口3的设置高度,在所述清沙口5上设置有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钢板池体,每个所述钢板池体呈长方体形,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沿所述钢板池体内水流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清沙口,所述清沙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高度;/n所述多个钢板池体并排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钢板池体中,位于上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出水口通过耐腐蚀橡胶套筒与位于下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进水口连通设置;/n在所述多个钢板池体下方的地面上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钢板池体,每个所述钢板池体呈长方体形,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沿所述钢板池体内水流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清沙口,所述清沙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高度;
所述多个钢板池体并排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钢板池体中,位于上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出水口通过耐腐蚀橡胶套筒与位于下游的所述钢板池体的进水口连通设置;
在所述多个钢板池体下方的地面上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钢板池体的长度较长的一对第一侧壁上,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靠近所述钢板池体的长度较短的一对第二侧壁设置;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沿所述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逐渐倾斜设置,且由靠近所述进水口一端向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清沙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出水口的第二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沙口的底边缘比所述钢板池体的底面最低处高出1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高度一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径流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板池体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钢板池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晓东黄钧钰蒋海峰焦兴华刘志强王丹洪陈清波朱凯陆飞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南粤交通仁博高速公路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