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508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6
本申请涉及一种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包括壳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紧固机构、进料机构、导流过滤机构及喷丝机构,于所述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导流过滤机构包括用以导流的分配组件及设置在所述分配组件下方的过滤组件;其中,所述过滤组件至少包括第一过滤件及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及第二过滤件皆为平网。通过设置有平网以替代海砂,达到保护环境及增强过滤面积的目的;通过设置有耐压机构,以延长喷丝时间;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属于纺丝

技术介绍
目前所使用的纺丝组件的结构包括中空的头套,头套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通道板、过滤层和喷丝板,通道板内部设置有通道,通道的上端为进料口,喷丝板中设置有若干个喷丝孔。在使用上述的纺丝组件进行纺丝时,聚酯熔体经过螺杆挤出机挤出,经过计量泵计量后从进料口进入纺丝组件中,经过过滤层的过滤后,最后通过喷丝板的喷丝孔喷出,进行纺丝。现有技术中的过滤层一般采用海砂进行过滤,其过滤效果不理想且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大过滤面积、延长纺丝时间的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包括壳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紧固机构、进料机构、导流过滤机构及喷丝机构,于所述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导流过滤机构包括用以导流的分配组件及设置在所述分配组件下方的过滤组件;其中,所述过滤组件至少包括第一过滤件及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及第二过滤件皆为平网。进一步地,所述分配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分配板及第二分配板,所述第一过滤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配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滤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分配板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配板具有底面,所述第一分配板上贯穿设置有若干用以使得料体通过的第一导流孔、及自所述底面向所述第一分配板内部凹陷形成且与所述第一导流孔连通的第一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底壁为平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配板具有底面,所述第二分配板上贯穿设置有若干用以使得料体通过的第二导流孔、及自所述底面向所述第二分配板内部凹陷形成且与所述第二导流孔连通的第二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二底壁,所述第二底壁为弧形面。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机构与所述导流过滤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滤件,所述第三过滤件为平网。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机构及紧固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用以增强密封性的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喷丝机构及导流过滤机构之间的耐压机构,所述耐压机构包括耐压板及设置在所述耐压板下方的中空网。进一步地,所述耐压板上开设有第三凹槽及与所述第三凹槽连通设置的第三导流孔,所述第三凹槽具有第三底壁,所述第三底壁倾斜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平网以替代海砂,达到保护环境及增强过滤面积的目的;通过设置有耐压机构,以延长喷丝时间;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包括壳体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紧固机构2、进料机构3、导流过滤机构4及喷丝机构6,所述紧固机构2用以将进料机构3、导流过滤机构4及喷丝机构6固定,并使得导流过滤机构4压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机构2为包括紧固板,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紧固机构2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为了增强紧固机构2与其他机构之间的紧密及密封性,所述进料机构3及紧固机构2之间还设置有用以增强密封性的密封圈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7为O型圈。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7也可为其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述进料机构3与所述导流过滤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滤件8,所述第三过滤件8为平网,用以将料体进行初步过滤。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进料板31及开设在所述进料板31上以与外部送料装置对接的进料通道32,所述进料通道32具有入口及出口。于所述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入口开设在所述进料板31的侧壁上,所述出口开设在所述进料板31的底部上。相应的,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入口位置对应且与所述入口连通的孔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的面积大小等于或小于所述导流过滤机构4的面积,以使得料体能够全面分布至导流过滤机构4上。所述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喷丝机构6及导流过滤机构4之间的耐压机构5,所述耐压机构5包括耐压板及设置在所述耐压板下方的中空网53。所述耐压板上开设有第三凹槽52及与所述第三凹槽52连通设置的第三导流孔51,所述第三凹槽52具有第三底壁,所述第三底壁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流孔51设置在所述耐压板的两侧,所述第三凹槽52设置在所述耐压板的上方且两侧的第三底壁的倾斜角度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底壁自所述耐压板的中心向两侧倾斜,且第三凹槽52的最低处与所述第三导流孔51相对应,以将料体更好的输送至喷丝机构6。所述喷丝机构6包括喷丝板61,所述喷丝板61上设置有若干喷丝孔62。更为具体的,所述喷丝板61上还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自所述喷丝板61的顶部向其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部为平面状以均匀纺丝。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部也可为其他形状,不过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所述导流过滤机构4包括用以导流的分配组件及设置在所述分配组件下方的过滤组件;其中,所述过滤组件至少包括第一过滤件42及第二过滤件44,所述第一过滤件42及第二过滤件44皆为平网。通过采用平网可增加过滤面积,并且采用平网替代原先的海砂,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也能够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所述分配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分配板41及第二分配板43,所述第一过滤件42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配板41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滤件44设置在所述第二分配板43的下方。即,于所述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分配板41、第一过滤件42、第二分配板43及第二过滤件44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分配板41具有底面,所述第一分配板41上贯穿设置有若干用以使得料体通过的第一导流孔411、及自所述底面向所述第一分配板41内部凹陷形成且与所述第一导流孔411连通的第一凹槽4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412自所述第一分配板41的底部向其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凹槽412具有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底壁为平面,以使得料体均匀流向至所述第二分配板43上。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壁也可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述第二分配板43具有底面,所述第二分配板43上贯穿设置有若干用以使得料体通过的第二导流孔431、及自所述底面向所述第二分配板43内部凹陷形成且与所述第二导流孔431连通的第二凹槽4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432自所述第二分配板43的底部向其内部凹陷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紧固机构、进料机构、导流过滤机构及喷丝机构,于所述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导流过滤机构包括用以导流的分配组件及设置在所述分配组件下方的过滤组件;其中,所述过滤组件至少包括第一过滤件及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及第二过滤件皆为平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紧固机构、进料机构、导流过滤机构及喷丝机构,于所述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导流过滤机构包括用以导流的分配组件及设置在所述分配组件下方的过滤组件;其中,所述过滤组件至少包括第一过滤件及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及第二过滤件皆为平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分配板及第二分配板,所述第一过滤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配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滤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分配板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配板具有底面,所述第一分配板上贯穿设置有若干用以使得料体通过的第一导流孔、及自所述底面向所述第一分配板内部凹陷形成且与所述第一导流孔连通的第一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底壁为平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线生产用头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良吴振林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益盟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