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取向电磁钢板及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487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无取向电磁钢板具有以下所示的化学组成:C:0.0030%以下;Si:2.00%以下;Al:1.00%以下;Mn:0.10%~2.00%;S:0.0030%以下,从由Mg、Ca、Sr、Ba、Nd、Pr、La、Ce、Zn以及Cd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总计为高于0.0003%以上、小于0.0015%;以Q=[Si]+2×[Al]-[Mn]表示的参数Q:2.00以下;Sn:0.00%~0.40%;Cu:0.00%~1.00%;且剩余部分:Fe及杂质;以R=(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取向电磁钢板及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取向电磁钢板及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本申请基于2018年2月16日在日本提交的特愿2018-026103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至此。
技术介绍
无取向电磁钢板例如被用于电机的铁心,对于无取向电磁钢板,要求优异的磁特性例如高磁通密度。迄今为止提出了如专利文献1~9所公开的各种技术,但难以得到充分的磁通密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2-13352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5-14064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平6-05733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02-24190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国特开2004-197217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国特开2004-332042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国特开2005-067737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国特开2011-140683号公报专利文献9:日本国特开2010-15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无取向电磁钢板及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不使铁损劣化而可以得到更高的磁通密度。[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弄清楚了:使化学组成、晶体取向的关系适宜是重要的。另外,还弄清楚了:该关系应在无取向电磁钢板的整个厚度方向上被维持。轧制钢板中的织构的各向同性一般在靠近轧制面的区域中较高,随着离开轧制面而降低。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9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在同一文献所公开的实验数据中表明随着织构的测定位置离开表层而织构的各向同性降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认识到在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内部,也需要良好地控制晶体取向。在上述专利文献9中,在钢板的表层附近晶体取向集聚在立方取向(CubeOrientation)附近,与此不同,在钢板的中心层中γ-纤维织构发达。专利文献9说明了在钢板表层和钢板中心层之间织构大不相同是新特征。另外,通常如果将轧制钢板退火以使其再结晶,则在钢板的表层附近晶体取向集聚在立方取向即{200}及{110}的附近,在钢板中心层中γ-纤维织构即{222}发达。例如,在《冷轧条件对极低碳冷轧钢板的r值的影响》,桥本等,铁和钢,Vol.76,No.1(1990),P.50中示出了:在将0.0035%C-0.12%Mn-0.001%P-0.0084%S-0.03%Al-0.11%Ti钢以压下率73%冷轧后,以750℃进行3小时退火而得到的钢板中,相比于表层,板厚中心的(222)高,(200)低,(110)低。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除了认识到在钢板的表层附近使晶体取向集聚在立方取向即{200}附近之外,还认识到在钢板中心层中也需要使晶体取向集聚在{200}附近。还弄清楚了:对于这样的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重要的是,在得到热轧钢带等向冷轧提供的钢带时,控制钢液的铸造或急速凝固中的柱状晶率及平均结晶粒径,控制冷轧的压下率,控制最终退火时的通板张力及冷却速度。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基于这样的见解而进一步反复深入研究,最终想到了以下所示的专利技术的各方案。(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无取向电磁钢板具有下述所示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C:0.0030%以下;Si:2.00%以下;Al:1.00%以下;Mn:0.10%~2.00%;S:0.0030%以下;从由Mg、Ca、Sr、Ba、Nd、Pr、La、Ce、Zn及Cd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总计为0.0003%以上、小于0.0015%;将Si含量(质量%)定义为[Si],将Al含量(质量%)定义为[Al],将Mn含量(质量%)定义为[Mn],以式1表示的参数Q:2.00以下;Sn:0.00%~0.40%;Cu:0.00%~1.00%;且剩余部分:Fe及杂质;将板厚中心部的{100}晶体取向强度、{310}晶体取向强度、{411}晶体取向强度、{521}晶体取向强度、{111}晶体取向强度、{211}晶体取向强度、{332}晶体取向强度、{221}晶体取向强度分别定义为I100、I310、I411、I521、I111、I211、I332、I221,以式2表示的参数R为0.80以上。Q=[Si]+2×[Al]-[Mn](式1)R=(I100+I310+I411+I521)/(I111+I211+I332+I221)(式2)(2)也可以是,在上述(1)所述的无取向电磁钢板中,在所述化学组成中,Sn:0.02%~0.40%、或者Cu:0.10%~1.00%、或者满足这两者。(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的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是上述(1)或(2)所述的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钢液的连续铸造工序;由所述连续铸造工序得到的钢锭的热轧工序;由所述热轧工序得到的钢带的冷轧工序;以及由所述冷轧工序得到的冷轧钢板的最终退火工序,所述钢液具有上述(1)或(2)所述的化学组成,所述钢带中,柱状晶的比例以面积分率计为80%以上,且平均结晶粒径为0.10mm以上,将所述冷轧工序的压下率设定为90%以下。(4)也可以是,在上述(3)所述的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连续铸造工序中,将凝固时的所述钢锭的一表面与另一表面的温度差设定为40℃以上。(5)也可以是,在上述(3)或(4)所述的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热轧工序中,将热轧的开始温度设定为900℃以下,且将所述钢带的卷取温度设定为650℃以下。(6)也可以是,在上述(3)~(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中,将所述最终退火工序的通板张力设定为3MPa以下,将950℃~700℃的冷却速度设定为1℃/秒以下。(7)本专利技术另一方案的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是上述(1)或(2)所述的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钢液的急速凝固工序;由所述急速凝固工序得到的钢带的冷轧工序;以及由所述冷轧工序得到的冷轧钢板的最终退火工序,所述钢液具有上述(1)或(2)所述的化学组成,所述钢带中,柱状晶的比例以面积分率计为80%以上,且平均结晶粒径为0.10mm以上,将所述冷轧工序的压下率设为90%以下。(8)也可以是,在上述(7)所述的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急速凝固工序中,利用移动更新的冷却体使所述钢液凝固,将被注入到所述移动更新的冷却体中的所述钢液的温度设定为比所述钢液的凝固温度高25℃以上。(9)也可以是,在上述(7)或(8)所述的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急速凝固工序中,利用移动更新的冷却体使所述钢液凝固,将从所述钢液的凝固结束至所述钢带的卷取为止的平均冷却速度设定为1000~3000℃/分。(10)也可以是,在上述(7)~(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中,将所述最终退火工序中的通板张力设定为3MPa以下,将950℃~700℃的冷却速度设定为1℃/秒以下。[专利技术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取向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所示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nC:0.0030%以下;/nSi:2.00%以下;/nAl:1.00%以下;/nMn:0.10%~2.00%;/nS:0.0030%以下;/n从由Mg、Ca、Sr、Ba、Nd、Pr、La、Ce、Zn及Cd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总计为0.0003%以上、小于0.0015%;/n将Si含量的质量%定义为[Si],将Al含量的质量%定义为[Al],将Mn含量的质量%定义为[Mn],以式1表示的参数Q:2.00以下;/nSn:0.00%~0.40%;/nCu:0.00%~1.00%;且/n剩余部分:Fe及杂质,/n将板厚中心部的{100}晶体取向强度、{310}晶体取向强度、{411}晶体取向强度、{521}晶体取向强度、{111}晶体取向强度、{211}晶体取向强度、{332}晶体取向强度、{221}晶体取向强度分别定义为I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16 JP 2018-0261031.一种无取向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所示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
C:0.0030%以下;
Si:2.00%以下;
Al:1.00%以下;
Mn:0.10%~2.00%;
S:0.0030%以下;
从由Mg、Ca、Sr、Ba、Nd、Pr、La、Ce、Zn及Cd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总计为0.0003%以上、小于0.0015%;
将Si含量的质量%定义为[Si],将Al含量的质量%定义为[Al],将Mn含量的质量%定义为[Mn],以式1表示的参数Q:2.00以下;
Sn:0.00%~0.40%;
Cu:0.00%~1.00%;且
剩余部分:Fe及杂质,
将板厚中心部的{100}晶体取向强度、{310}晶体取向强度、{411}晶体取向强度、{521}晶体取向强度、{111}晶体取向强度、{211}晶体取向强度、{332}晶体取向强度、{221}晶体取向强度分别定义为I100、I310、I411、I521、I111、I211、I332、I221,以式2表示的参数R为0.80以上,
Q=[Si]+2×[Al]-[Mn](式1)
R=(I100+I310+I411+I521)/(I111+I211+I332+I221)(式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取向电磁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化学组成中,满足
Sn:0.02%~0.40%、或者
Cu:0.10%~1.00%、或者
满足这两者。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液的连续铸造工序;
由所述连续铸造工序得到的钢锭的热轧工序;
由所述热轧工序得到的钢带的冷轧工序;以及
由所述冷轧工序得到的冷轧钢板的最终退火工序,
所述钢液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学组成,
所述钢带中,柱状晶的比例以面积分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田猛脇坂岳显宫嵜雅文诸星隆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