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存民专利>正文

一种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78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围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壳体包括保温层,保温层由保温材料构成;加热管,加热管容置于容置空间内,加热管外表面设置有螺旋散热片,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螺旋散热片上开设有若干紊流孔,紊流孔呈螺旋状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加热管外表面设置螺旋散热片,并且通过电机和减速机的配合带动旋转加热管,在对原油进行加热的同时旋转加热管,加热管带动螺旋散热片旋转,由于螺旋散热片采用螺旋设置在旋转过程中会对原油进行搅拌,从而加速不同位置处的原油流动,达到全面均匀加热原油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储油罐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油田大多数采用单井原油储油罐,由于天气原因,原油进入储油罐后温度下降很快,由于气温的下降使得原油的粘度增大,原油出现凝结的现象,这样就给原油的输送和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某些油井产出的高粘度原油,需在井场贮罐内贮存加热后才能装车外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原有的加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烧煤烧原油方式,另一种是采用电加热导热油加热方式。上述两种方式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一、烧煤烧原油方式是最浪费能源又普遍多用的一种加热方式,工人的劳动强度高,产生的费用大,污染环境、耗能过大、维修费用高。二、电加热导热油这种加热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原油加热方式的每百口井看井工人员浪费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高的问题,解决了烧煤烧原油产生的费用大的问题,实现了自动控制加热。但这种加热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存在没有解决污染环境、耗能过大、维修费用高的问题。电加热导热油的加热方式是电热管浸泡在导热油中,先把导热油加热,再由导热油将热量传递出去加热原油。这样加热方式有以下弊端:①产生积碳,加热管对导热油加热时,加热管外皮就会一层层地产生产生积碳,积碳越积越厚,厚度可达60~70毫米,从而使电能转化热能的效率大大降低,出现耗能过高的现象;②加热管更换频繁,加热管产生积碳使的热量散发过慢,极易将加热管变形、烧毁,2~3月就得更换加热管,使维修费用增加过快;③存在人身触电的危险,加热管烧坏后,加热管内电阻丝便容易接触到加热管外皮,出现短路而跳闸,跳闸前会使储油罐及油罐架子瞬间带电,人或动物此时便有触电的危险。短路时,容易产生电火花,这又成为了火灾的隐患;④导热油损耗大,导热油在被加热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挥发,每隔1~2个月就要添加一些导热油。每次更换加热管时总会有一些导热油流洒到地面上,损耗一些导热油。实际上每年一口井就得添加400Kg多;⑤污染环境,污染环境是这种加热方式的最大弊端。而污染物就是炉膛内部沉淀的积碳碎渣和更换加热管时洒落地上的导热油。污染物不仅造成了井场的污染,还会污染井场周围的农田。导热油的挥发物也会造成周边空气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一种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由保温材料构成;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加热管外表面设置有螺旋散热片,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设置有一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加热管旋转;防爆头,所述防爆头与所述加热管的端部连接,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防爆头内;防爆封头,所述防爆封头设置于与所述防爆头相对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部连接。优选地,所述加热管与所述旋转电机之间设置有一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一端连接旋转电机的转轴,另一端连接所述加热管,所述减速机设置于所述防爆头内。优选地,所述储油罐包括法兰,所述法兰与所述防爆头以及加热管外壁面焊接。优选地,所述螺旋散热片上开设有若干紊流孔,所述紊流孔呈螺旋状分布。优选地,所述螺旋散热片间断设置于所述加热管外表面,相邻两个所述螺旋散热片之间保持一预定间距。优选地,所述加热管的外表面间隔套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螺旋散热片之间的预定间距处,所述固定板用于支撑和加固所述加热管。优选地,所述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分布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防爆头内。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一引出孔,所述防爆头包括一集成总线,所述集成总线从所述引出孔伸出。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开设于所述壳体顶部,所述出油口开设于所述壳体底部。优选地,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用于支撑所述壳体,所述基座内设置有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与传统加热方式所不同的是,通过在加热管外表面设置螺旋散热片,并且通过电机和减速机的配合带动旋转加热管,在对原油进行加热的同时旋转加热管,加热管带动螺旋散热片旋转,由于螺旋散热片采用螺旋设置在旋转过程中会对原油进行搅拌,从而加速不同位置处的原油流动,达到全面均匀加热原油的目的,并且在螺旋散热片上开设有紊流孔,在旋转过程中紊流孔可以使原油从紊流孔穿过,从而降低了螺旋散热片的转动阻力,节约了电机的能耗,并且在螺旋散热片上开设紊流孔可以降低螺旋散热片的重量,从而进一步节约材料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和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管结构第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管结构第二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管结构第三示意图。附图中,10-壳体,11-防爆头,12-防爆封头,13-旋转电机,131-加热管,1311-螺旋散热片,1312-紊流孔,14-法兰,15-固定板,16-基座,161-加强筋,101-保温层,102-容置空间,103-进油口,104-出油口,105-温度传感器,111-成总线,112-引出孔,34-减速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管结构第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管结构第二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管结构第三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围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102,所述壳体10包括保温层101,所述保温层101由保温材料构成;加热管131,所述加热管131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02内,所述加热管131外表面设置有螺旋散热片1311,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螺旋散热片1311上开设有若干紊流孔1312,所述紊流孔1312呈螺旋状分布,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131的一端设置有一旋转电机13,所述旋转电机13用于带动所述加热管131旋转;通过旋转电机13和减速机34的配合带动旋转加热管131,在对原油进行加热的同时旋转加热管131,加热管131带动螺旋散热片1311旋转,由于螺旋散热片1311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由保温材料构成;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加热管外表面设置有螺旋散热片,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设置有一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加热管旋转;防爆头,所述防爆头与所述加热管的端部连接,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防爆头内;防爆封头,所述防爆封头设置于与所述防爆头相对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由保温材料构成;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加热管外表面设置有螺旋散热片,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设置有一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加热管旋转;防爆头,所述防爆头与所述加热管的端部连接,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防爆头内;防爆封头,所述防爆封头设置于与所述防爆头相对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与所述旋转电机之间设置有一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一端连接旋转电机的转轴,另一端连接所述加热管,所述减速机设置于所述防爆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包括法兰,所述法兰与所述防爆头以及加热管外壁面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散热片上开设有若干紊流孔,所述紊流孔呈螺旋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油罐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存民
申请(专利权)人:赵存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