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462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将与IT设备相连的数据总线插接于监测主机侧壁上设置的DVI接口内,监测主机内部电路基板的上端的MCU模块对IT设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与数据库标准值进行对比并记录后,通过数据线传输到显示器上进行显示,直接针对单体IT设备进行实时运行动态监测,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防护框一侧的外壁上分别设置蜂鸣报警器和无线信号天线,且两者均通过导线与监测主机电性连接,MCU模块通过无线信号天线与工作人员的手机进行远程连接,数据异常时,MCU模块控制蜂鸣报警器进行报警,同时发送报警信息至工作人员的手机APP上提醒工作人员,以便于工人外出办理紧急事件时无法监控查看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IT设备
,具体为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互联网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的英文简称为IT,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广域网使不同的设备相互连接,加快信息的传输速度和拓宽信息的获取渠道,促进各种不同的软件应用的开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IT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长时间的不正常运转会导致其出现严重问题,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是报废,给公司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因此IT设备在工作运转时有必要进行动态监测,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然而现有的IT设备监测系统是针对机房环境的整体监测,而不是对单体IT设备进行针对性监测。例如专利编号为CN200710156433.6的一种机房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以及专利编号为CN201610680282.3的一种基于硬件的机房网管和动力环境统一监控报警系统的驳回申请文件中,均是针对IT设备机房的整体监测,导致针对单体的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的精准度不高;而且太过于依靠工作人员待在监控室内实时盯着显示器查看,导致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待在监控室内不能离开,就算上厕所离开都必须轮换着进行,比较麻烦。因此,我们推出了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将与IT设备相连的数据总线插接于监测主机侧壁上设置的DVI接口内,监测主机内部电路基板的上端的MCU模块利用服务器监控单元、网络设备监控单元和存储设备监控单元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并与数据库标准值进行对比并记录后,通过数据线传输到支撑装置机架上端的显示器上进行实时显示,以及数据异常时,MCU模块控制蜂鸣报警器进行报警,同时发送报警信息至工作人员的手机APP上提醒工作人员,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包括支撑装置和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安装在支撑装置的上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机架、支撑板、防护框、轴承、收卷辊、螺杆、支架、驱动箱和卷帘,机架的底部两侧内壁上与背板相连处焊接有支撑板,机架的上端设置有防护框,且防护框与机架间构成一体式结构,防护框的正面外壁上开设有端口,且端口两侧靠近防护框顶板处的内壁上分别嵌合有轴承,收卷辊通过两端外壁上设置的螺杆套接于轴承间,收卷辊一端的螺杆非固定端通过轴承延伸至防护框的外部,且末端贯穿并延伸至通过支架安装于防护框外壁上的驱动箱内部,卷帘固定连接于收卷辊的底部外壁上,卷帘的底部设置有横杆,横杆通过两端外壁上设置的滑杆活动卡合于收卷辊下端的防护框端口侧壁上的滑槽内部,防护框内腔设置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显示器、立杆、底筒、松紧螺栓、操作键盘、监测主机、DVI接口和数据总线,显示器的底端中部处固定连接有立杆,立杆的下端活动套接于底筒内部,且显示器通过立杆和底筒的配合放置于防护框内的机架上端,底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松紧螺栓,操作键盘放置于底筒一侧的机架上端,监测主机安装于支撑板的上端,且监测主机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DVI接口,DVI接口内插接数据总线的一端,数据总线的另一端与监测设备固定相连。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框一侧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蜂鸣报警器和无线信号天线,且蜂鸣报警器和无线信号天线均通过导线与监测主机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箱包括箱体、微型电机、传动轴和联轴器,箱体安装于支架的上端,且箱体底板上端安装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侧壁上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传动轴的一端,传动轴另一端的末端外壁上套接有联轴器,且联轴器的另一端与箱体同侧的螺杆远离收卷辊的一端固定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微型电机为正反转异步电动机,且型号为IKRGN-C。进一步地,所述监测主机的侧壁上分别均匀设置有USB接口,且通过USB接口配合数据线分别与显示器和操作键盘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监测主机的电路基板通过两侧外壁上开设的卡槽卡合固定于壳体底板上端的限位柱外壁上,且电路基板的上端分别依次设置有MCU模块、服务器监控单元、网络设备监控单元和存储设备监控单元。进一步地:所述监测主机通过以下步骤判断IT设备是否异常:分别获取所述服务器监控单元的服务器监控信号,所述网络设备监控单元的网络监控信号,所述存储设备监控单元的储存监控信号;将所述服务器监控信号、网络监控信号和储存监控信号与预设数据库中标准值对比,确定所述IT设备是否异常,当异常时输出第一异常信息;根据所述服务器监控信号、网络监控信号和储存监控信号,确定IT设备的隶属度值,根据所述IT设备的隶属度值,判断所述IT设备是否异常,当异常时输出第二异常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异常信息和第二异常信息,通过防护框上设置的蜂鸣报警器进行报警;当所述IT设备正常时,继续进行监测。进一步地:所述IT设备的隶属度值包括以下获取步骤:步骤1:根据所述服务器监控信号,获取服务器的流量信息,确定所述流量信息的变化曲线,并根据所述流量信息的变化曲线确定流量峰值点的峰值集合L={L1,L2,L3……Li},i=1,2,3,……i;并根据所述流量峰值点的峰值集合,确定流量峰值点的峰值集合的离散值其中,所述α表示流量信息的调整常数;所述LS表示流量信息的峰值集合中流量峰值点的数目;所述表示流量信息的峰值集合中流量峰值点的均值;所述Li表示第i个流量峰值点;步骤2:根据所述网络监控信号,获取网络的数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信息的变化曲线,并根据所述数据信息的变化曲线确定数据信息的峰值集合K={K1,K2,K3……Kj};并根据所述数据信息的峰值集合确定,数据信息的峰值集合的离散值其中,所述β表示数据信息的调整常数;所述KS表示数据信息的峰值集合中数据峰值点的数目;所述表示数据信息的峰值集合中数据峰值点的均值;所述Li表示第i个数据峰值点;步骤3:根据所述储存监控信号,获取储存空间的变化信息,确定所述储存空间的变化曲线,并根据所述储存空间的变化曲线确定储存空间的峰值集合J={J1,J2,J3……Jg};并根据所述储存空间的峰值集合,确定储存空间的峰值集合的离散值其中,所述δ表示储存空间的变化信息的调整常数;所述JS表示储存空间的峰值集合中储存峰值点的数目;所述表示储存信息的峰值集合中储存峰值点的均值;所述Li表示第i个储存峰值点;步骤4:根据所述流量峰值点的峰值集合的离散值、数据信息的峰值集合的离散值和储存空间的峰值集合的离散值,确定所述IT设备的隶属度值ξ;其中,所述η表示监测信号的信号常数;当所述隶属度ξ≥1时,表示所述IT设备异常;当所述隶属度ξ<1时,表示所述IT设备无异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异常信息包括:服务器异常、网络异常和储存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包括支撑装置(1)和监测装置(2),所述监测装置(2)安装在支撑装置(1)的上端,其特征在于:/n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机架(11)、支撑板(12)、防护框(13)、轴承(14)、收卷辊(15)、螺杆(16)、支架(17)、驱动箱(18)和卷帘(19);机架(11)的底部两侧内壁上与背板相连处焊接有支撑板(12),机架(11)的上端设置有防护框(13),且防护框(13)与机架(11)间构成一体式结构,防护框(13)的正面外壁上开设有端口,且端口两侧靠近防护框(13)顶板处的内壁上分别嵌合有轴承(14),收卷辊(15)通过两端外壁上设置的螺杆(16)套接于轴承(14)间,收卷辊(15)一端的螺杆(16)非固定端通过轴承(14)延伸至防护框(13)的外部,且末端贯穿并延伸至通过支架(17)安装于防护框(13)外壁上的驱动箱(18)内部,卷帘(19)固定连接于收卷辊(15)的底部外壁上,卷帘(19)的底部设置有横杆(110),横杆(110)通过两端外壁上设置的滑杆(111)活动卡合于收卷辊(15)下端的防护框(13)端口侧壁上的滑槽(112)内部,防护框(13)内腔设置监测装置(2);/n所述监测装置(2)包括显示器(21)、立杆(22)、底筒(23)、松紧螺栓(24)、操作键盘(25)、监测主机(26)、DVI接口(27)和数据总线(28),显示器(21)的底端中部处固定连接有立杆(22),立杆(22)的下端活动套接于底筒(23)内部,且显示器(21)通过立杆(22)和底筒(23)的配合放置于防护框(13)内的机架(11)上端,底筒(23)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松紧螺栓(24),操作键盘(25)放置于底筒(23)一侧的机架(11)上端,监测主机(26)安装于支撑板(12)的上端,且监测主机(26)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DVI接口(27),DVI接口(27)内插接数据总线(28)的一端,数据总线(28)的另一端与监测设备固定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包括支撑装置(1)和监测装置(2),所述监测装置(2)安装在支撑装置(1)的上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机架(11)、支撑板(12)、防护框(13)、轴承(14)、收卷辊(15)、螺杆(16)、支架(17)、驱动箱(18)和卷帘(19);机架(11)的底部两侧内壁上与背板相连处焊接有支撑板(12),机架(11)的上端设置有防护框(13),且防护框(13)与机架(11)间构成一体式结构,防护框(13)的正面外壁上开设有端口,且端口两侧靠近防护框(13)顶板处的内壁上分别嵌合有轴承(14),收卷辊(15)通过两端外壁上设置的螺杆(16)套接于轴承(14)间,收卷辊(15)一端的螺杆(16)非固定端通过轴承(14)延伸至防护框(13)的外部,且末端贯穿并延伸至通过支架(17)安装于防护框(13)外壁上的驱动箱(18)内部,卷帘(19)固定连接于收卷辊(15)的底部外壁上,卷帘(19)的底部设置有横杆(110),横杆(110)通过两端外壁上设置的滑杆(111)活动卡合于收卷辊(15)下端的防护框(13)端口侧壁上的滑槽(112)内部,防护框(13)内腔设置监测装置(2);
所述监测装置(2)包括显示器(21)、立杆(22)、底筒(23)、松紧螺栓(24)、操作键盘(25)、监测主机(26)、DVI接口(27)和数据总线(28),显示器(21)的底端中部处固定连接有立杆(22),立杆(22)的下端活动套接于底筒(23)内部,且显示器(21)通过立杆(22)和底筒(23)的配合放置于防护框(13)内的机架(11)上端,底筒(23)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松紧螺栓(24),操作键盘(25)放置于底筒(23)一侧的机架(11)上端,监测主机(26)安装于支撑板(12)的上端,且监测主机(26)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DVI接口(27),DVI接口(27)内插接数据总线(28)的一端,数据总线(28)的另一端与监测设备固定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13)一侧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蜂鸣报警器(113)和无线信号天线(114),且蜂鸣报警器(113)和无线信号天线(114)均通过导线与监测主机(26)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箱(18)包括箱体(181)、微型电机(182)、传动轴(183)和联轴器(184),箱体(181)安装于支架(17)的上端,且箱体(181)底板上端安装有微型电机(182),微型电机(182)侧壁上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传动轴(183)的一端,传动轴(183)另一端的末端外壁上套接有联轴器(184),且联轴器(184)的另一端与箱体(181)同侧的螺杆(16)远离收卷辊(15)的一端固定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电机(182)为正反转异步电动机,且型号为3IK15RGN-C。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主机(26)的侧壁上分别均匀设置有USB接口,且通过USB接口配合数据线(29)分别与显示器(21)和操作键盘(25)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主机(26)的电路基板(261)通过两侧外壁上开设的卡槽(262)卡合固定于壳体底板上端的限位柱(263)外壁上,且电路基板(261)的上端分别依次设置有MCU模块(264)、服务器监控单元(265)、网络设备监控单元(266)和存储设备监控单元(26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IT设备正常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主机(26)通过以下步骤判断IT设备是否异常:
分别获取所述服务器监控单元(265)的服务器监控信号,所述网络设备监控单元(266)的网络监控信号,所述存储设备监控单元(267)的储存监控信号;
将所述服务器监控信号、网络监控信号和储存监控信号与预设数据库中标准值对比,确定所述IT设备是否异常,当异常时输出第一异常信息;
根据所述服务器监控信号、网络监控信号和储存监控信号,确定IT设备的隶属度值,根据所述IT设备的隶属度值,判断所述IT设备是否异常,当异常时输出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鹄志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