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539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线束护套强度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包括呈管状的套体,套体采用塑料制成,套体外侧面上具有若干横向加强筋和至少两根纵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沿套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横向加强筋沿套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均朝向套体的同一侧,且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相互交叉并固连。本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能够避免线束受损,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
技术介绍
发动机上安装有多条线束,其中就包含大电流回路,如发电机线束、起动机线束等,这些线束需要进行耐腐蚀、耐高温防护,通常采用护套套设进行保护,如专利文件(申请号:201910228087.0)公开了一种橡胶保护套,线束包括由若干根电线汇集形成线体主干,所述线体主干分支形成若干根线体支干,所述线体主干和线体支干的外侧通过模具包裹有硫化橡胶外皮,所述硫化橡胶外皮包括分别紧密包覆在所述线体主干和线体支干外侧的主干外皮和支干外皮,通过在线束外层直接利用模具包裹上一层硫化橡胶外皮,以提高可靠性,但是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前舱空间被压缩,发动机前端的部件,如冷凝器、散热风扇等会挤压到发动机,进而挤压到发动机上的线束,显然上述橡胶护套不能够防止线束被挤压,容易导致线束出现损伤,进而短路起火,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用以解决现有线束护套强度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包括呈管状的套体,所述套体采用塑料制成,所述套体外侧面上具有若干横向加强筋和至少两根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沿套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沿套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均朝向套体的同一侧,且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相互交叉并固连。套体采用塑料制成,以保证轻量化并控制成本,在套体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且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均朝向同一侧,在安装时将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朝向容易受到碰撞挤压的一侧,集中承受挤压力,同时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相互交叉并固连,使得纵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之间相互支撑并传递挤压力,使得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局部受力过大出现破裂点,因此设置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套体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避免在挤压力下出现破裂导致发动机线束受损,消除安全隐患。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中,所述纵向加强筋有三根,其中两根纵向加强筋分别位于套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且该两纵向加强筋的外侧面分别与套体两侧的侧面齐平,另一根纵向加强筋位于套体宽度方向的中部。两侧的纵向加强筋与套体形成一体,能够将挤压力传递至套体侧壁,同向设置的套体侧壁具有较大的承压能力,中间的纵向加强筋能够对套体中部进行加强,使得套体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中,若干所述横向加强筋沿套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其中两根横向加强筋分别位于套体的两端,且该两横向加强筋与套体两侧的两纵向加强筋相对接并围成环形。横向加强筋沿套体长度方向排列,同时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围成环形,使得受力更加均匀,并对套体的端部进行加强,使得套体整体强度更高。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中,所述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相垂直,相邻两横向加强筋之间的间距由套体的中部向两端逐渐变大。使得纵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的排布更加规整,而套体中部的横向加强筋较为密集,使得套体中部的强度更高,避免套体出现断裂。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中,所述套体包括均呈长条状的底板和盖板,所述盖板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底板的两长边沿处均向一侧弯折形成连接翻边,所述盖板与底板相扣合并固连,所述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均位于盖板的顶面上。横截面呈U形的盖板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位于盖板顶面上,即盖板的顶面与受力方向相对,盖板能够对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起到较好的支撑,而盖板与底板通过扣合形成,当线束已经布好而难以穿过套体时,能够将套体拆分后扣在线束上,方便组装。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中,所述盖板的相对两外侧面上均具有若干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上均开设有连接孔,在连接凸部上端面上还具有向盖板倾斜凸出的压紧部,所述底板的连接翻边边沿具有若干插脚,所述插脚插接在连接凸部的连接孔内,且压紧部压紧在插脚侧面上。盖板与底板通过插脚与连接凸部相插接的方式实现固定,操作方便,而压紧部能够保证两者固定后的稳定性。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中,所述套体向一侧呈弧形拱起,在底板的凹面上具有两板状的连接脚,该两连接脚上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连接脚与底板之间固定有支撑筋。弧形拱起的套体具有更高的强度,连接脚用于固定在发动机或者车体上,支撑筋保证连接脚的强度,进而保证套体的稳定性。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中,所述盖板的侧面上还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的孔口边沿具有护板。护板能够保证线束引出后的安全,同时护板对出线孔位置进行加强,避免开孔后强度变弱导致套体强度变弱。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中,所述盖板、横向加强筋及纵向加强筋为一体式结构。保证盖板的结构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朝向同一侧,集中承受挤压力,同时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相互交叉并固连,使得纵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之间相互支撑并传递挤压力,使得受力更加均匀,提高套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在挤压力下出现破裂导致发动机线束受损,消除安全隐患。2、由于套体中部的横向加强筋较为密集,使得套体中部的强度更高,避免套体出现断裂。3、由于盖板与底板通过扣合形成,当线束已经布好而难以穿过套体时,能够将套体拆分后扣在线束上,方便组装。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的结构侧视图。图3是图2中A-A处的结构剖视图。图中,1、套体;2、底板;21、连接翻边;22、插脚;23、连接脚;231、固定孔;24、支撑筋;3、盖板;31、横向加强筋;32、纵向加强筋;33、连接凸部;331、连接孔;332、压紧部;34、出线孔;35、护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包括呈管状的套体1,套体1采用塑料制成,并向一侧呈弧形拱起,套体1包括均呈长条状的底板2和盖板3,盖板3的横截面呈U形,底板2的两长边沿处均向一侧弯折形成连接翻边21,盖板3与底板2相扣合并固连,在底板2的凹面上具有两板状的连接脚23,该两连接脚23上均开设有固定孔231,连接脚23与底板2之间固定有支撑筋24,盖板3的侧面上还开设有出线孔34,出线孔34的孔口边沿具有护板35。在盖板3的顶面上具有三根纵向加强筋32和若干横向加强筋31,纵向加强筋32沿套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横向加强筋31沿套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横向加强筋31与纵向加强筋32均朝向套体1的同一侧,且横向加强筋31与纵向加强筋32相互交叉并固连。具体来说,盖板3、横向加强筋31和纵向加强筋32为一体式结构,其中两根纵向加强筋32分别位于套体1宽度方向的两侧,且该两纵向加强筋32的外侧面分别与套体1两侧的侧面齐平,另一根纵向加强筋32位于套体1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包括呈管状的套体(1),所述套体(1)采用塑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1)外侧面上具有若干横向加强筋(31)和至少两根纵向加强筋(32),所述纵向加强筋(32)沿套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31)沿套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31)与纵向加强筋(32)均朝向套体(1)的同一侧,且横向加强筋(31)与纵向加强筋(32)相互交叉并固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包括呈管状的套体(1),所述套体(1)采用塑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1)外侧面上具有若干横向加强筋(31)和至少两根纵向加强筋(32),所述纵向加强筋(32)沿套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31)沿套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31)与纵向加强筋(32)均朝向套体(1)的同一侧,且横向加强筋(31)与纵向加强筋(32)相互交叉并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强筋(32)有三根,其中两根纵向加强筋(32)分别位于套体(1)宽度方向的两侧,且该两纵向加强筋(32)的外侧面分别与套体(1)两侧的侧面齐平,另一根纵向加强筋(32)位于套体(1)宽度方向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横向加强筋(31)沿套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其中两根横向加强筋(31)分别位于套体(1)的两端,且该两横向加强筋(31)与套体(1)两侧的两纵向加强筋(32)相对接并围成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31)与纵向加强筋(32)相垂直,相邻两横向加强筋(31)之间的间距由套体(1)的中部向两端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超丁锡幸虞午阳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