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驱动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496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走驱动轮,涉及电动叉车的技术领域,解决了要达到足够的传动比,使得第一从动齿轮的直径较大,增加了驱动轮成本的问题,其包括:驱动架、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骨架筒、包胶轮、固定于驱动电机前端的前端盖、通过轴承支承在前端盖内的行星架、与行星架呈偏心设置的滚子轴、套设于滚子轴上的行星轮、插接于前端盖内且与行星轮啮合的内齿轮、固定于行星架上的拨动盘和拨动罩;驱动架固定于驱动电机的外周壁上,骨架筒转动连接于驱动电机的外周壁上,从动齿轮套设于滚子轴上且与主动齿轮互相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保持传动比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从动齿轮的直径,进而减小驱动轮的体积,降低驱动轮的生产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走驱动轮
本技术涉及电动叉车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行走驱动轮。
技术介绍
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常用于仓储大型物件的运输,通常使用燃油机或者电池驱动。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0430958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叉车驱动轮总成,包括驱动架,设于驱动架内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齿轮,驱动架内设有一传动轴,传动轴上设有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驱动电机外围有一圈内齿筒,内齿筒通过轴承支承在驱动电机上,内齿筒的内壁上设有内齿圈,第二从动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内齿筒外套设有一骨架筒,骨架筒的后端具有一圈内折的定位环,定位环位于内齿筒的后方且与内齿筒的后端面相靠;还包括锁紧螺杆,锁紧螺杆从定位环锁入内齿筒内;骨架筒上套有包胶轮。通过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与内齿圈进行传动并减速。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过上述结构进行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走驱动轮,包括驱动架(1)、驱动电机(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4)、骨架筒(5)和包胶轮(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驱动电机(2)前端且与驱动电机(2)呈同心设置的前端盖(7)、通过轴承支承在前端盖(7)内且与前端盖(7)呈同心设置的行星架(8)、穿设于行星架(8)上且与行星架(8)呈偏心设置的滚子轴(9)、套设于滚子轴(9)远离驱动电机(2)一侧且与从动齿轮(4)同步转动的行星轮(10)、插接于前端盖(7)内且与前端盖(7)呈同心设置并与行星轮(10)互相啮合的内齿轮(11)、固定于行星架(8)远离驱动电机(2)的一端的拨动盘(12)和与拨动盘(12)以及骨架筒(5)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驱动轮,包括驱动架(1)、驱动电机(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4)、骨架筒(5)和包胶轮(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驱动电机(2)前端且与驱动电机(2)呈同心设置的前端盖(7)、通过轴承支承在前端盖(7)内且与前端盖(7)呈同心设置的行星架(8)、穿设于行星架(8)上且与行星架(8)呈偏心设置的滚子轴(9)、套设于滚子轴(9)远离驱动电机(2)一侧且与从动齿轮(4)同步转动的行星轮(10)、插接于前端盖(7)内且与前端盖(7)呈同心设置并与行星轮(10)互相啮合的内齿轮(11)、固定于行星架(8)远离驱动电机(2)的一端的拨动盘(12)和与拨动盘(12)以及骨架筒(5)均固定连接的拨动罩(13);
所述驱动架(1)固定于驱动电机(2)远离输出轴的外周壁上,所述骨架筒(5)通过轴承支承并转动连接于驱动电机(2)的外周壁上,所述从动齿轮(4)套设于滚子轴(9)上且与主动齿轮(3)互相啮合并驱使行星轮(1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刘哲高东益许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