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栖车车身减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483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一种两栖车车身减阻结构,由前首曲面底板(1)、艏柱左侧板(2)、艏柱右侧板(3)、灯安装座(4)组成,整个车身为铝合金车身,采用焊接而成,前首底面(1)为大曲面设计,大曲面下部突出部分为艏柱设计,艏柱由左右对称的艏柱左侧板(2)与艏柱右侧板(3)焊接而成,艏柱左侧板(2)与艏柱右侧板(3)为3毫米的铝合金板,艏柱与大曲面上部的灯安装座(4)一起焊接组成了前首底部,焊接后打磨光滑,保证流线顺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身前首底部采用了符合流体力学的大曲面设计,并在大面上设计了船上特有的艏柱设计,起到乘风破浪,减少水上兴波阻力提高水上行驶速度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栖车车身减阻结构
本技术属于车身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栖车车身水上行驶部分的减阻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LQ战车车身大多数由排水型车身过度到了滑水性车身,有平底型,V型的,前首底部大多采用大平面设计,但前首底部采用大平面水上阻力相对较大,不利于提高水上行驶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两栖车车身减阻结构。本技术的两栖车车身减阻结构,由前首曲面底板1、艏柱左侧板2、艏柱右侧板3、灯安装座4组成,其特征是:整个车身为铝合金车身,采用焊接而成,前首底面1为大曲面设计,大曲面下部突出部分为艏柱设计,艏柱由左右对称的艏柱左侧板2与艏柱右侧板3焊接而成,艏柱左侧板2与艏柱右侧板3为3毫米的铝合金板,艏柱与大曲面上部的灯安装座4一起焊接组成了前首底部,焊接后打磨光滑,保证流线顺畅。本技术车身前首底部采用了符合流体力学的大曲面设计,并在大面上设计了船上特有的艏柱设计,起到乘风破浪,减少水上兴波阻力提高水上行驶速度的作用,同时艏柱设计加强了车体前首底部抗击风浪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艏柱左侧板主视图图4是图3侧视图上述图中1-前首曲面底板、2-艏柱左侧板、3-艏柱右侧板、4-灯安装座,其中艏柱左侧板2与艏柱右侧板3为左右对称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两栖车车身减阻结构,整个车身为铝合金车身,采用焊接而成,前首底部为大曲面设计,大曲面下部突出部分为艏柱设计,艏柱由左右对称的艏柱左侧板2与艏柱右侧板3焊接而成,艏柱左侧板2与艏柱右侧板3采用3毫米的铝合金板;艏柱与大曲面上部的灯安装座4一起焊接组成了前首底部,焊接后打磨光滑,保证流线顺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栖车车身减阻结构,由前首曲面底板(1)、艏柱左侧板(2)、艏柱右侧板(3)、灯安装座(4)组成,其特征是:整个车身为铝合金车身,采用焊接而成,前首底面(1)为大曲面设计,大曲面下部突出部分为艏柱设计,艏柱由左右对称的艏柱左侧板(2)与艏柱右侧板(3)焊接而成,艏柱左侧板(2)与艏柱右侧板(3)为3毫米的铝合金板,艏柱与大曲面上部的灯安装座(4)一起焊接组成了前首底部,焊接后打磨光滑,保证流线顺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栖车车身减阻结构,由前首曲面底板(1)、艏柱左侧板(2)、艏柱右侧板(3)、灯安装座(4)组成,其特征是:整个车身为铝合金车身,采用焊接而成,前首底面(1)为大曲面设计,大曲面下部突出部分为艏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福均马圣杰郑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