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钴酸锂、镍酸锂等具有层状结构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工作电压高达约4V,并且可得到大的容量,因此,被广泛用作手机、笔记本型电脑、数字相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源、车载用电池等。伴随着电子设备、车载用电池等的高功能化,正在进行着在更高的电压区域中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开发。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含有多个一次粒子集合而形成的二次粒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认为其在高电压下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循环特性。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而言,在二次粒子的表面形成含有锂、铝及硼的氧化物,在存在于二次粒子的表面附近的一次粒子彼此的晶界,以比一次粒子的母相更高的浓度含有铝。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763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具有层状结构,且包含含有镍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粒子、和附着于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粒子表面的含有锂及铝的氧化物以及含有锂及硼的氧化物,/n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粒子含有表层固溶有铝的一次粒子凝聚而形成的二次粒子,/n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组成中,固溶于一次粒子表层的铝的摩尔数相对于除锂以外的金属的总摩尔数的比率、与存在于一次粒子的除表层以外的区域的铝的摩尔数相对于除锂以外的金属的总摩尔数的比率之差大于0.22摩尔%且小于0.6摩尔%。/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0 JP 2019-028488;20200128 JP 2020-011300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具有层状结构,且包含含有镍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粒子、和附着于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粒子表面的含有锂及铝的氧化物以及含有锂及硼的氧化物,
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粒子含有表层固溶有铝的一次粒子凝聚而形成的二次粒子,
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组成中,固溶于一次粒子表层的铝的摩尔数相对于除锂以外的金属的总摩尔数的比率、与存在于一次粒子的除表层以外的区域的铝的摩尔数相对于除锂以外的金属的总摩尔数的比率之差大于0.22摩尔%且小于0.6摩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
所述含有锂及铝的氧化物相对于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粒子的含有率以铝换算为0.1摩尔%以上且0.8摩尔%以下,
所述含有锂及硼的氧化物相对于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粒子的含有率以硼换算为0.3摩尔%以上且2.0摩尔%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
在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粒子的组成中,镍的摩尔数相对于除锂以外的金属的总摩尔数之比为0.33以上且0.9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
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粒子在组成中含有钴,且在其组成中,钴的摩尔数相对于除锂以外的金属的总摩尔数之比为0.02以上且0.33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
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粒子在组成中含有锰,且在其组成中,锰的摩尔数相对于除锂以外的金属的总摩尔数之比为0.01以上且0.33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
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具有下式所示组成,
LiaNibCo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原久未,下北晃辅,池端洁人,杉本贵志,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